受歐債務危機的影響,歐洲主要國家經濟陷入低迷。特別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歐債危機帶來的歐元對人民幣的貶值,直接影響到中國家電的出口。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我國家電行業出口額雖然同比實現小幅增長,但增速比全行業平均水平低4.8%。
對於我國家電出口面臨的挑戰,企業該如何才能規避風險,實現穩步增長?記者於日前在歐洲調查發現,我國家電品牌海爾今年上半年歐洲區域營業額實現40.9%的高增長,增速超過歐洲家電市場的平均水平。
作為最早「走出去」的中國家電企業,海爾靠本土化戰略使海外業務一直穩步增長。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海爾高端冰箱在歐洲實現了90%的高增長,遠高於行業39%的增幅。調查發現,由於海爾在歐洲實施了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使其在歐洲本土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因此實現了高增長。
原來,早在2000年,海爾通過並購在意大利有了自己的冰箱廠,從此,海爾以這個工廠為平臺,很快整合到了本土化的設計與營銷團隊,很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抽屜式冰箱,上市不久就在德國主流賣場的多門冰箱市場實現了銷量第一,同時還被國際家電企業相繼模仿。
據了解,由於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等因素導致歐洲當地居民收入受到抑制,生活成本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從購買行為上看,歐洲消費者更註重使用方便、設計時尚的產品。而海爾冰箱憑借差異化的抽屜式設計與一步到位的新體驗很快成為歐洲消費者的首選。
從海爾高端冰箱的市場銷售看,經濟原因雖然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但並不是沒有市場需求。只要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會受到用戶的認可。據數據顯示,海爾高端冰箱不僅在當地多門冰箱領域銷量第一,而且售價也與歐洲當地老牌企業米勒、利勃海爾相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海爾才具備了有效規避了匯率變化、成本上漲以及歐債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境外高速發展。
海爾在境外的迅猛發展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新的啟示,那就是:中國企業要想真正走出去,首先要摒棄多年來始終以OEM方式徘徊在價值鏈最低端的作法,而是要讓品牌走出去,讓中國品牌在海外生根、發芽、結果,只有如此,中國品牌才能真正融於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