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電視」又殺到了,從8月中旬到8月底的短短半個月內,海爾、海信、創維、康佳、長虹、TCL這6家國產彩電巨頭,相繼推出了自己旗下的「雲電視」。同一件新產品,被不同廠家,在如此短時間內同時推出,這種密集程度,在國內彩電行業是從來沒有過的。
「雲電視」讓人有點暈
雲電視是應用雲計算、雲存儲技術的電視產品,是雲設備的一種。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徐衛卿向記者介紹,雲電視可以稱作是智能電視的升級產品。從互聯網電視到智能電視,再到如今的雲電視,只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和智能電視一樣,這一次同樣是廠家推動,而不是市場需求拉動的升級。
徐衛卿分析認為,與「兩年3個概念」的速度相比,電視應用的發展速度明顯跟不上。更重要的是,從互聯網電視到智能電視,消費者的體驗就不像廠商描繪的藍圖那樣美好:除網速過慢客觀存在外,操控復雜難以上手,應用不算少但有價值的不多。
彩電廠商口中如此動聽的「雲電視」,在大眾眼裏其實更多是像穿上「華麗外衣」、尋找一個更新的「噱頭」而已,在國家三網融合進程、網絡資源版權、網絡電視資源資源匱乏、無線網絡普及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狀況下,「雲電視」的「雲」並沒有真正飄起來,對彩電行業以及彩電消費,並沒有帶來變革性的觸動。
外資堅守 3D靜觀「雲」智能
8月24日,在第二十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設備展覽會上,索尼展出多種3D產品,包括相機、攝影機、電視及電影等產品,彰顯其策略主軸。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索尼在46寸以上的3DTV市場中,以超過3成的市占率在內地市場穩坐頭把交椅。
同樣在8月,三星、松下、索尼、XPAND3D聯合宣布將共同展開全高清主動式3D眼鏡技術合作,將合作開發和授權基於Bluetooth(藍牙)的RF主動式3D眼鏡技術。最近,這一聯盟還宣布,飛利浦、夏普、TCL和東芝已表示支持民用主動式3D眼鏡技術標準。
上述「聯盟」一外資企業負責人表示,外資著力點還是畫質,觀影感受。據其介紹,上述聯盟會針對畫質清晰度等有明確的成像標準,此舉將作為區別於偏振光式的一大優勢,即畫質清晰度較高。該外資人士認為,偏振光式(不閃式)3D的成本優勢主要在於眼鏡便宜,而主動快門式的眼鏡屬精密器件,所以造價較高,這也是提高畫質度所必須的。
相對來講,大部分國產品牌主打智能電視,迄今長虹、創維、海爾、康佳、海信、TCL均發布了「雲」戰略。而日韓彩電企業目前無一家涉及「雲」概念。
外資品牌不推只是時機未到
與國內彩電企業對於雲電視的熱情相比,三星、LG、松下、索尼等韓日外資彩電巨頭,顯得十分淡定。目前,知名的外資彩電企業中,還沒有一家涉及「雲電視」業務的。中國彩電企業極力鼓吹智能電視、雲電視的時候,日韓彩電企業基本上對此無動於衷,而是一直在推3D電視。 難道真的是外資彩電企業反應遲鈍、後知後覺嗎?
盈聯研究咨詢集團副總田茂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家電企業一窩蜂推智能電視,但是國外企業似乎對此並不是很感興趣,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外資彩電企業和本土彩電企業相比,他們對未來電視產業發展的判斷不一致。在三星、索尼這些國際品牌看來,未來的電視發展方向就是3D和OLED,就是彩電制作硬件方面的事情,不要做軟件方面的事情。軟件的事情就是內容,國際的日本和韓國的企業,他們認為軟件和內容的東西不歸我們來做,那是電視運營商的事情。
「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不那麽積極地推智能電視和2009年互聯網電視在中國的發展有挫折有很大的關系。」田茂波說,2009年中國的品牌推出這個互聯網電視的時候,國際企業也曾經跟風,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互聯網電視最終是半途而廢。國際企業看到了這一點,如果我們非要推雲,最終遭遇到官方的幹涉可能會不了了之。所以在智能電視的推廣方面國外的企業非常小心,有一點靜觀其變的意思,它現在不推,未來推不推還不確定。
「雲電視」確實是發展趨勢,但現在向消費者推廣還為時過早。」三星電子中國公司總裁金榮夏日前也表示。可見,外資品牌不是不推「雲電視」,只是覺得時機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