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圈最大的期待是什么?是不落伍。
不落伍最大的基础是什么?是,有你在!
任何行业都渴望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因为,这个圈子比任何一个行业都跟残酷。就如超级名模海迪·克鲁姆在主持美国最当红的时尚真人秀节目《天桥骄子(project runway)》时那句著名的开场白一样:“One day you are in,next day you are out!”
时尚界的警世名言同样适用在时尚的命脉——时装身上。
而今天我们关注的重点,就是,中国国际时装周。
每一年我们都渴望有惊喜的期待,期待崭新的设计,期待新人辈出,期待大师后继有人。我们每一天杀入秀场,最关心的问题是“What’s next?”
Next,代表着年轻;Next,代表着可以实现任何可能的未来。
未来,在哪里?是在这些年轻设计师的手中么?
不奢望每一件T台上的作品都可以走进我们的衣橱。
因为,就国际的大秀来说,大部份的展示作品,也根本就是为了时装秀缝制的。Giorgio Armani曾亲口承认,一场秀大约有近百套服饰,但是真正会投入生产的只有30来套而已;出品率最高的Chanel,也不过50%左右;Dior有 80%的天桥时装根本不会在专卖店出现……

但是,我们想知问,我们的作品上柜率,到底是多少?
从开幕起,几乎每天都至少有一场大赛的秀。不管是得奖的还是落选的,纵观媒体报道,就路人如你我这般的审美眼光,多是摇头……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真的是我们太苛刻,没有给年轻的时装周宽松的成长空间?
其实,看了这么多秀,多少也能明白一点。
我相信我们的设计师都有很远大的理想与未来,但是,就目前呈现出来的设计而言,却又被传统的思维与大师的影响所桎梏。他们走在时代的尖端,但是,却没有真切地拥抱人间。
为什么会这样?最大的原因是年轻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是在渴望表达一种自我独家发现的“美与品位”,不需要你满意,也不需要合理,只注重自我视觉下的整体视觉效果,是否能给“业内”带来震憾性;但热爱时尚热爱时装的人,如你我,则更关心各个单一的“潮流”,是否能真正走进我们的商场,是否容易重组混搭,是否我买了并且穿上身能好看。
是的,我们的要求真不多,只想好看。
这不仅仅是路人甲乙的小要求,这也是我们要迈出大牌之路的必然。
譬如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纽约可以成为国际时尚重镇,纽约没有巴黎的奢华,没有米兰的新奇,更没有伦敦的前卫——只是因为美国人有钱吗?

错了,不是美国人有钱,在New York实用永远是最高指示。这里的设计师绝不会同意时装是放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他们认为时装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如果失去穿着的乐趣就失去了时装的价值。
这是多么美好的指示啊!
不奢望都有穿上Prada的能力,不奢望中国制造马上就能成为国际潮流的最重要指标,但是,只要将自己喜欢的时装真的穿到街上,就已经可以讲平淡的生活变成完美的天堂。
实用是一种无时不在的理念,只要设计师能让精彩不停上演,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地解囊。
对于时尚这个要求创造力的行业来说,怎么不断让见多识广的顾客们解囊,让他们感到新鲜和刺激就是最大的金科玉律,看看Bill Blass这个美国奢侈品巨擘倒塌就明白固步自封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了。除了这个,Wedgwood这个超级品牌也被时间踢进了关门的噩梦里面。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下一个会是谁呢?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牌,那么年轻稚嫩的自我品牌在这样的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如何在世界存活下来?所以,对品牌,对我们年轻的设计师来说,真心劝告一句,怎样在时装作品中搞出真正符合这个时期的潮流新意,并能赢得市场或媒体,就才是你们当下的最重要工作——就算换不回大把钞票,至少也能赢来掌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