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年的第一天,我就登上南下的飞机飞往北海,前往越南的河内、海防和下龙。
第二天凌晨从北海出发,再乘3小时的汽车到东兴,过关后便进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土,再换成越南中央退伍军人旅行社的面包车,向首都河内进发。
驶出越南边境小城芒街,便进入丘陵地带。汽车行驶在年久失修的公路上,车体似乎不堪劳累吱吱作响。窗外是绿色的山坡、清澈的河道,和肥沃的田野。越南有“一根扁担挑着两筐稻谷”的美称,形象地比喻了越南中部呈“S”型狭长的国土,和南北两端湄公河三角洲平原、红河三角洲平原两大粮仓。越南以种植春稻为主,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金山银海”是越南又一个美称。越南地随小,却“物博”,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名贵的木材及各种珍稀动物。在越战中,美国军队在这片土地上投掷了150万吨炸弹,相当于二次大战使用炸弹的三倍。虽然最近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十多年,但我还是能找到战争留下的痕迹:偶尔能见到一个碉堡。
汽车颠簸了8个小时,到河内已经是第三天凌晨两点了。初到一国首都,兴奋感驱走了旅途的劳累,我仔细地品位着河内。几十年的战争,使这座千年古城略显破旧落后,却非常干净。宽阔的街道,气派的法国式建筑,不乏有着一国首都的气概。高压钠灯散发出柔和的橙黄色灯光静静地洒在河内的街道上。汽车在街道上疾驶着,我有一种回到南京的感觉,古老的建筑,古老的街道,唤起了我儿时的回忆。直到看到那一面面飘扬的金星红旗时,我才醒悟过来自己已到了异国他乡。街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些摩托车手聚集在一起。小伙子们驾驶着一辆辆摩托车轻驶而过,车后座着穿白色越南旗袍的矜持的美丽少女。
我们住的宾馆也是一栋法国式建筑,红木的门、窗和家具,显示了这座城市的高贵。天刚亮我便被窗外不知名的小鸟唤醒,虽然只睡了几个小时,但我还是起床提着相机在附近转悠着。漫漫细雨洗刷着河内的街道。对于这个刚刚开放的国家,河内市民们并不习惯对着他们拍摄的照相机。当我将照相机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并不友好。
巴亭广场,坐落着胡志明的陵墓,也是越南首都的象征,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们的同行依次排队进入陵墓瞻仰胡志明遗容。由于照相机不能被带入,所以我没有进入。胡志明陵墓左右两侧各飘扬着五面越共党旗和越南国旗, 广场中央高耸的旗杆上招展着一面巨大的金星红旗。越南共产党的党旗是榔头镰刀红旗,和中国共产党党旗有点相像。身穿绿色军装配带红袖章的越南人民军战士在广场上值勤,当我将照相机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害羞地将脸转开或挥手示意我不要拍摄。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值勤的士兵可以任人拍摄。
我看到了陵墓的守卫士兵换岗仪式。三名人民军士兵迈着正步前进,在快到陵墓时改成缓慢的方步前进, 这有点像莫斯科列宁陵墓的换岗仪式。由于受到值勤士兵的阻拦,我无法靠近拍摄。
我站在巴亭广场上,感受着一国首都的庄严和荣耀。两个星期后,越南国家元首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中国国家元首江泽民主席。
在越南满街都是国旗和党旗。越南居民可能都有悬挂国旗的习惯,可以看到他们家家户户挂国旗,让人感受着爱国的气氛,这成为越南的一景。我在车上看到一栋黄色的居民大楼,每个阳台上都插着鲜红的越南国旗,红黄相间非常好看,可惜汽车开得太快了我没能拍下来。
在越南满街都是摩托车,很少看到自行车。他们的摩托车都是本田等名牌。一辆摩托车上可以座着三四个人。这也成为越南的一景。
在越南到处可以看见名牌汽车,特别是出租车也多用名牌车,如本田、丰田、凯迪拉克、奔驰等,这一风景同这个贫穷的国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我看到过非常漂亮的越南少女,窈窕的身材,穿上飘逸的越南旗袍,显得阿娜多姿,令同行的女伴们羡慕不已。偶尔也能见到穿着旗袍开着摩托车的越南少女,长长的黑发和旗袍一起飞扬。但更多的是穿着休闲服饰,牛仔裤或者短裙,染着棕色短发的女孩,如果昂首走在上海的大街上,没有人会怀疑她不是上海女孩。
离开河内时,我们在导游的安排下参观了一家刚开张的大型百货商店。这家商店的货品及布局和上海淮海路的大型百货商店差不多。商店里还有不少中国的电视机,和韩国手机。几位染棕发的越南少女在兴致勃勃地挑选进口摩托车。
结束了河内的旅游,我们经海防来到了下龙湾。下龙湾的美景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当我们坐船在海上游览的时候,天空奇迹般地放晴。船驶出码头,如画般的美景便扑面而来。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行。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水,映衬着我们愉快的心情。下龙湾有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这岛屿非常像中国桂林的山,所以下龙湾美景又被中国人称为“海上桂林”。小岛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小岛的下部被海水侵蚀着,露出暗灰色的岩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游览了很少的岛屿便掉头返航,令我感到非常遗憾。
黄昏,薄薄的高云在夕阳的映射下形成鲜红的晚霞,映衬着成片椰子树,形成非常迷人的南国风光。
这次越南之行,也有许多遗憾。首先是越南导游太差。我们的导游是一个刚从外语大学毕业的河内女孩,尽管她是中文专业,但和我们交流还是比较困难。作为导游,竟然全程没有讲解,而且许多景点没有去过,还要反过来问我们某个景点是否收费!我看到过几个非常漂亮、身材高挑、气质高雅的越南女孩,可惜也是因为车速太快我没有能拍下来,特别是她们骑摩托的英姿。越南女兵、女民兵的英勇是举世闻名的,这和几十年的战争使越南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大量的越南女性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抗击外敌入侵的重任。可惜我也没有看到英武的越南女兵。现在和平来临了,越南政府也大幅度地裁军,以减少军费开支支援国家建设。
在越南边境城市芒街,越籍华人导游让我们“遇到”了几名在越南做走私生意的华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声称从未给中国人丢脸。为了能给同胞实惠,也为了报答祖国,他们把从法国走私来的原价60美元的香水,以150元的低价卖给同胞。感动之余,我们同行中有五人慷慨解囊,各买了两瓶。十分钟后,我们在隔壁的商店中看到相同的香水,每瓶只卖20元人民币。
由于在芒街向越南旅行社就导游服务质量和导游诱骗我们买香水一事提出索赔,回国时已经过了闭关的时间。在中国导游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得到越南边防站的同意,走出了越南国门,走上北仑河大桥,走过北仑河的中线,来到了中国的一侧。因中国边防检查站也已经关门下班,我们只能在北仑河大桥上等待边防检查站的领导为我们放行。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在桥上,望着自己的国旗、界碑,却不能走进自己的国门,那种有家难回的感觉确实不好受。于是同行的牌友们干脆席地而坐,在国境线上开战了,我也只能在桥上了望起风景来。原来的北仑河大桥在中越战争时期被炮火摧毁,现在的北仑河大桥是在1993年重建的。这座宽近十米,长约一二百米的钢筋水泥大桥见证了中越关系的阴雨和晴天。
回上海的这天,是2月17日。23年前的这天,中国向越南开战。由于当时越南倒向苏联一边,中越关系于1976年开始恶化,中越边境地区摩擦加剧。1978年底越南人民军从三路全面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的残暴统治,使中越关系进一步恶化。第二年的2月17日凌晨,中国对越南自卫还击战爆发,翻开了中越关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走向现代化的越南,使我看到了中国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影子。光明与黑暗、发展与落后并存。越南经济正在迅速地发展着,国门正在打开,同时也使越南成为亚洲最大的艾滋病国家之一。
过去的越南,向世人展示这她的刚烈;现在的越南,向世人展示着她的妩媚。越南人正在证明着,他们不仅能赢得战争,更能赢得经济的发展。
2002-3
更多、更精彩的照片,请上我的主页:
http://member.netease.com/~Che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