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去北京城南的大兴,为的是陪我的孩子去找一种叫作麋鹿的珍贵动物,当历尽周折终于到达它们在国内那片仅存的乐园时,猛然间一段历史被我迎头撞见。
在麋鹿苑的展室里,有一张很大很大沙盘,上面表示着的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座皇家苑囿——南苑。
南苑在北京是一个很大的地名儿,从小就听熟了,类似的还有北苑和靠近颐和园的西苑。
我一向知道这个“苑”字的来历,但我还是被震惊了,当它实实在在地摆在我的面前。
我吃惊于南苑的规模之大,黄村、南大红门、小红门、西红门等等北京城南著名的地名儿,当初竟然都是这座苑囿的一个个真实的门。
在这所园林的范围内还有头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和五海子等地,都是大片的湖泊山林,学名叫作湿地。
北京城远离大海,这里的湖泊从前却总被唤作“海”,据说是来自于蒙古人的语言。
北京城最早就是女真人和蒙古人建的,金朝的中都、元朝的大都,后来又做了明、清两代的都城。
团河行宫在南苑这座皇家苑囿中只占很小的一角,我刚刚从它的遗址走过来。
现在的麋鹿苑在三海子,很难找的一个地方,我走过了四海子,那是一个小村。
我跟四海子的村民打听三海子,他们指给我说往西,还有十几里地。
在此之前我是在团河行宫里,那片湖水边小亭子里坐着几位悠闲的老人。
我走过去向他们打听麋鹿,老人说早就没了,那是当初有皇帝时的事情。
我坚持说后来又有了,从国外买回来的。
老人说你说的是新的养鹿场呀?那你去三海子,从这儿往东往北有十几里地。
我开车走了那么久的几十里地,在这沙盘上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是在同一座皇家园林里。
那展览的文字说明中写着,这座园林于1900年间毁于战火。
我刚刚开车穿过的村镇、街市、城池,还有众多的科研、教育机构和居民区,原来都在这一座园林的范围之内,仅仅一百年前,它们还是同一片山林。
现在只留下地名儿了,鹿圈、瀛海、旧宫、团河,没了鹿,没了海,也没了河。
那些麋鹿在湖畔的草滩上悠闲地逛着,柳枝儿刚刚吐绿,山桃花一树树地开着,这是一片世外桃源。
没有纪念品出售、没有酒吧、游泳池和保龄球,那座小小的灰楼里只有一家餐厅,还是内部的,不对游人。
我喜欢这一种宁静和单纯,站在高坡的观鹿台上看那麋鹿漫游、仙鹤栖息的湿地,似乎是远离了仅一墙之隔的北京。
可这种美景是不真实的,太人工、太雕琢,不能靠近,不可轻信。
仅仅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