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直逼名镇周庄的同里,我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的幽静,她的妩媚,引得我连年皆去。
第一次踏上同里的土地,感觉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比起已名气大燥的周庄,她有精致的退思堂,小桥流水也不差,但人气显然与周庄不能同日而语。
斜阳余辉里,我们缓步走在幽静的街巷中,一边是河,一边是古朴的房舍。正是晚垂时分,不时从哪家飘出炊事的香味。闲闲来到三桥----“太平桥”“吉利桥”“荣庆桥”,据说当地旧时婚嫁花轿,生子满月,必经此桥,以图吉庆。
晨光初现,闻外市井声忙,下楼望去,小镇已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找间老老的沿河茶馆,悠悠的看着老街上的摊贩买卖,河中船家进退,乍然浮起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晨市散去,我们来到“题取退思期悔过,平泉花木漫同看”的退思园。许是早的缘故,园中除了我们,看不到其他人迹。我们随游随坐,全不见一般园林中游人摩肩擦踵的烦乱。贴水而成的这座古园虽不大,却有味。亭台楼阁,轩榭桥廊绕地贴水而筑,似在随波浮动,咫尺之间,移步景换;雅淡娴静,几疑仙境。
又是经年,二游同里,似稍有变。年前,三游同里,同里在悄悄的变。河上架了竹桥,河边民宅挂起了红灯笼,作为了客栈。三桥依然,安静依然。游人也有,但似多集中在镇的另一侧的新改造的仿古商业街了,这老街河塘,三三两两的游人,可由人静心闲走。一些民居前摆出了一些小摊,卖些农家土产。见几位水乡老妪在门前剥一窝状物什,不识,“何物?”鸡头米--芡实是也。一粒粒夹出,去外皮,装袋,买之,10元一代。变了,又似未变。同里,我爱你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