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仅仅是游人
----泰山游记
2003年的6月10日,终于登上了去往泰山的火车,在隆隆的火车声与左右颠簸之间,我离那个向往已久的地方,越来越近了。
11日凌晨,在泰安站下车,因为是“非典”时期,所以在经过了一道道的登记和安全检查后,我站在了火车站站前广场。天还早,空气微凉,街道上没有喧哗的人群,也没有太多汽车、摩托车的废气,一切都很宁静,像那座山一样。
站在雷峰的塑像前,直望那映入眼中的泰山,第一感觉是很柔缓、平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陡峭与冷峻。也许,自古以来,人们赋予了这山太多的人文想象力,也注入了太多的精神创造,使得它更像一个长者,而不是一个征服的对象,“高而可登,雄而可亲”大概就是如此了。
体力自认为可以的登山者,都选择了从红门直登山顶,途中一路的摩崖碑刻所向我们这些晚辈们和游人不停的讲述着真挚的情怀,艰辛的人生,可怜的愿望,驻足在一块块崖刻之前,看着这些人类的文明,精神的支撑品,悠悠情思,惚若隔世。我们所知或所能理解的或许不多,我们只是个学习者。我们对上个世纪或更久远年代的想象也许真的只能停留在当日那些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的片言只语之中了,当日的那种种单纯,虔诚,不可言喻的狂热只能成为历史,成为一座无声的山,成为一个旅游地。我们也仅仅是一个游客,
到中天门的路程很平缓,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在树影和鸟鸣中有许多的当地人在晨练,老者居多,他们缓缓沿阶而上,也有喊山者,大有“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的意思。可能只有本地人才会如此这般放松,我们这些游人只顾着疲于登山,那里还有更多的精力如此放松着心情。
到南天门是一段艰苦的路途,有十八盘这一段陡峭的、1600多个的山阶,但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登山的乐趣,也只有在这里,泰山才会向世人展现它的严峻另一面,而在这一段路之前,它是温和的长者,是古老荣耀的见证者,它更多的是向人展示了古人的精神家园,是个无声的老师。使得我们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探寻,在高峻的山和悠久的字迹之间攀登,在不停的触摸先人的脉搏,在不停的挑战自身的极限。
过了南天门,到了著名的天街和玉皇顶后,恐怕很多人都会有些失望,我们并没有看到无限风光在顶峰的景致,也没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更没有想象中的“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的丝丝情怀,而是发现这是真正的一个旅游区,不古不今的商店,崭新而仿古的宾馆,平坦、整洁的路面,不仅让人怀疑,自己是真的到达顶峰了吗?在经过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后,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这些吗?难道我们的愿望真的是脆弱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想起《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一段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泰山顶上的青松如今只有不多的几棵,现在英雄们也渐渐的少了,苦难是磨练英雄意志的试金石,英雄一定要在非人的环境里才能成长吗?所以现在并不是可以成就太多英雄的时代,现在这座山也不是英雄们的山峰,倒多了我们这些仰望英雄的游人,多了一一个过客。
6月11日与爱人同游泰山。
在此之前受携程网及诸多网友大力帮助,感激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