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有约
在北京已经住了几年,早就想骑着单车逛逛北京的老胡同,所以一听到老K要领大家逛胡同就第一个表态报了名。
1、昨昔之日皆流水
我们拜访的第一站就是恭王府花园。历史记载:在北京实际上有两座恭王府,我们所去的是闻名遐迩的贪官——和绅曾有的私产。恭王府花园位于地安门两大街的柳萌街甲14号,即在什刹海的两边。它曾是清朝大学士和绅的府第,后被赐于恭亲王,故名恭王府。恭王府是目前现存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的府宅。近几年来,经过修缮其花园部分已对外开放。
一踏高宅的大门,屏风前荷叶莲莲,有蓬含苞待放。清风游走其中,苞叶有若佳人巧笑倩兮、明眸盼兮。会心之间,园外的酷热之意,不尽涤荡已无踪矣!这座花园仿原清朝皇家园林风格建造,又极巧妙地借鉴了苏州园林的布局制景。流水潺潺,山石相依,亭堂楼榭,曲廊幽长,小径通深,瘦竹肥红,真可谓一步一景,每每皆入画。难怪其久得世人佳赞,有着“红楼大观园”的美誉!大家慢慢轻踏着石板路,话语声都小了几分,仿佛穿越了时光与古人有约,游走于现实与历史的垛口。那九百九十九扇窗子每每图案各异,高墙厚岩及船状流桥无不显示当年的官运亨通与主人的奇思雅致。还有,流杯亭里,石板上开凿弯曲的若干小槽有何寓意?让我来告诉你吧。这可流水的石槽横看为“福”纵观为“寿”,书法笔触刚劲,难得佳作。逢三五月明之夜,主人在流杯亭里邀众人端坐,从旁引山水流下,同时在槽里放置一酒杯,酒杯流转处,那人必吟诗一首,否则罪酒一杯。流水最后归入水池,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据说当年和绅常与皇族在此即兴做诗饮酒。想必和绅也无愧饱读诗书的大学士,再加上乾隆也是惜才之人,想会相处甚欢。
再往前行,水塘旁树影摇曳,片片如钱币形般的叶子随风落入池中。此池名为“蝠池”,意福。和绅是个大贪官,最喜欢的动物都是蝙蝠,有福之意。嘉庆帝当年从此搜出的财宝仅白银就有九亿两,是当时清朝国库十五年的收入,其它珠宝金饰、地产契税不计其数。古人书训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者的实践难度远远大于后者,在今天看来也是。在世界吉尼斯纪录上,和绅是第一大贪官。希望这样的纪录越少越好,这是一个民族无法抹去的耻辱,浓黑而悲凉。希望此种历史永不轮回。
而在蝠池正北不远处有一假山,内有空洞,人可入内。至今还有府第的镇宅之宝,康熙提写的石碑——上书“福”字。此碑一旦启出,假山及上面的亭台均会瘫塌,故现在仍保存在此。这福字是康熙的神来之笔,整体是一个福字,仔细看每个部分都分别状似“子”、“才”、“田”,即多子、多才(财)、多田、多福的寓意——是真的嘛?!听到这儿,大家纷纷伸手去祈福,一女友慌张一抬手就摸到了“多子”,哈!我?张来双手,都摸全啦!有意思嘛!
我们在恭王府花园漫步了好久,终于大致走了一遍。在门前合影留念,依依不舍的告别。毕竟,还有胡同在等待着我们!于是继续骑车向胡同进发!
2、胡同深处有人家
如果说恭王府花园是北京古文化中主流代表之一,那么胡同则当之无愧的是平民文化的载体。胡同,与威严沧桑的紫禁城相依相伴。北京古城即始建于元朝,故称为元大都;胡同亦随之并存。胡同从开始住得的达官皇族到后来的平常百姓,无声地演绎着历史的变迁。胡同一词起于元朝,是蒙古文“井”的谐音。元朝最盛时有名的胡同就有3600多条。经明、清两朝,胡同文化逐渐形成。尤其是近代风云起兮的一百多年来,胡同随在这里住过的仁人志士们一同共载史册,同耀丹青。记得小时候读近代名人的书信或传记,那些曾耳熟能详的胡同今天竟静静矗立面前,怎么不令人感慨万千?!
今天的胡同里大多住的是寻常人家。骑累了,地点正好是一十路口,稍做停留又何妨?!停下来,等着四轮的汽车缓缓地开进胡同;停下来,又见上次修车的老大爷;停下来,再听听这老北京人的历史钩沉,书本里真得没有啊,……
我们几个朋友骑车一路欢歌,悦尽风景无数,名人故居,仅国家挂牌重点保护的就有段祺瑞府、涛贝勒府、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等,其它的名人故居,我们孤陋寡闻不胜枚举。后来又漫游了刘海胡同、四环胡同、菠萝仓胡同、三不老胡同、大石虎胡同、后官厅胡同、羊房胡同等等。有许多外国人极有兴致地住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与当地人一同包饺子,聊天。毕竟高楼霓虹不是北京,这一点我没想明白:似乎外国人比有些中国人更清楚胡同的价值。来北京的时间不长,但总能听到拆胡同的声音,怎么那么手快心狠——毕竟这种对古文化的摧残是不可逆的啊。想起当年梁思成先生的悲叹,我不知道下次再来能否清砖依旧,鸭声依旧。
最后大家骑车参观了银锭桥,沿中轴线找到了老鼓楼、钟楼。很遗憾,鼓楼这天没有开放。登上钟楼仄仄昏暗的楼阶上到最高处眺望,近处是重达63吨的明代大钟静默无语,向北,雾失鼓楼,再向更远处,胡同亦无言。在钟楼顶端,我们体会着从未有过的历史厚重,静立。
07/2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