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雨虽不大,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们的行程是,先到大井,再去龙潭。井冈山人将群山环绕、中央凹陷的地带称为“井”,多数村镇皆以“井”命名。著名的井冈“五井”中,大井占地最广,人口最多。这里的青山绿水见证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筹于帷幄之中、退敌于谈笑之间的的赫赫战绩。青山依旧,斯人已去。如今的井冈山早已不复为当年那个硝烟弥漫的红战场,而是气候怡人、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从毛泽东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旧居出来,顺着屋后一条碎石铺就的小道往上走,一路翠竹夹道,满目青丽,令人陶然忘返。站在山坡极目远眺,苍翠的群山在薄纱似的雾霭笼罩下依稀只见一个淡淡的轮廓;近处,亭立的修竹在斜风细雨中愈发显得青翠欲滴。
我举起相机,对准眼前这浑然天成的美景,正待按下快门……突然,一把蓝色的格子伞打镜头前一晃而过。伞的主人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羞涩和不安。原来是个十一二岁左右的男孩儿,皮肤黝黑,本来就十分瘦小的身形在大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单薄。男孩左手托着一只装鞋用的纸盒,盒内整齐地摆放着一堆由颜色各异的珠子串制成的手镯;右胳膊上则琳琅地挂着十几二十条红豆项链。男孩赶着向前面的游客兜售生意,一路疾走,那把蓝色的大伞斜斜地搭在右肩,伞柄歪向一边,他也来不及腾出手去扶。
我再一次举起了相机。但这一次,镜头对准的不是秀丽的景致,而是眼前这个低着脑袋手忙脚乱做生意的小人儿。男孩抬起头,发现我在拍他,仿佛受了很大的惊吓似的,连游客给的钱都顾不上拿,迅速背过身去,拿伞遮住了脸。我突然感到很抱歉,于是走上前去,向他买了两串镯子两串链子。我问他多大了,男孩低头不答;又问他上没上学,男孩还是沉默不语。
离开大井往龙潭去的路上,男孩的样貌像是印在脑海中一样挥之不去。我想,像他这样大的孩子,现在应该坐在学校里读书,或者偎在妈妈身边撒娇,而不是顶风冒雨在山里为生计而奔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