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的痕迹——到鼓浪屿看老别墅
可以说,知道厦门是因为鼓浪屿,曾何几时,鼓浪屿就是厦门的代名词。
想像中的鼓浪屿是个有海、有山、有石、有船、还有老船长的地方,就像那首《外婆的澎湖湾》里唱的那样。
听说,鼓浪屿西南海边有块鼓浪石,石中有洞,每当海浪冲击石洞,会发出像击鼓一样的声音,鼓浪屿因此石而得名。
在鼓浪屿上不需要方向,地图也只是个指南针,给自己定位而矣。只要用心发现,处处即景。
鼓浪屿象一个贴心的小媳妇,不娇媚,不造作,却精致得恰到好处。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急功近利和物欲横流地铜臭,更没有脂粉的俗媚。
岛上的静让我酣醉,知了的争鸣更显岛上的静,正所谓“鸟鸣山更幽”。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弥漫着音符,悠悠扬扬地从你眼前飘过,从你的指尖滑过。鼓浪屿的名望,不仅因为这里是钢琴密集的“琴岛”,也因为那些凝固的“音乐”——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这些比喻用在鼓浪屿上更显得贴切。
鼓浪屿上每一栋古老的建筑、私人别墅,都是一个传奇一个故事,一个家族曾经的辉煌,见证着厦门的历史,浓缩着厦门人的现代生活。有的老宅荒凉得看似被人遗望,却是一尊佛像在静观世间万象、岁月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抬头举步间,俯首便可拾起一地沧桑。沧桑如海,踏着小巷中斑驳的树影,读昔日辉煌的西式小楼,看破旧的百叶窗低垂着,花环式的门楼爬满了绿色,台阶上、围墙上满是苔藓,这幢小楼悄然化成为一个不凋的精灵,它寂寥地伫立在梦境一般地角落里,不为尘世的喧嚣和浮哗所改变;岛上榕树疯长的藤蔓,盘根错节,仿佛是相互咬在了一起难解难分,伫立细看,又仿佛是大笔写意国画的泼墨,淋漓尽致。
感动,触动。因为尽管时间流逝,岁月无情,而鼓浪屿却将变与不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尚,新与旧,保存与创造如此完美地统一。我想,鼓浪屿最大的魅力莫过于此了。
青春之歌——厦大
厦大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一方面厦大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荟萃了众多的学者名流,真的很想零距离体验它的人文气氛;另一方面,是网友们极力推崇厦大为中国最美的校园,想亲眼见证它的“芳容”;再则是出于对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敬仰,1921年的时候是他一手创办了这所名校。
我是在一个很热的下午去厦大的。通往厦大门口的街边,有一家麦当劳,因为天有些热,所以我决定进去纳纳凉。在麦当劳里,耳朵听着喧闹的流行音乐,嘴里嚼着新鲜出炉的炸薯条,三五成群地研讨功课或独自静坐在窗边背诵英文,是一种特殊的体验。此前,我没体验过,若不是在这家店里亲眼目睹,我无法想像,如此的静与动竟是那么和谐惬意。看着厦大骄子们青春洋溢的面庞,我真的感觉是在欣赏一幅写意画,忍不住多窥几眼。
环游了厦大,真的感觉很值得一看。因为校园内融汇了风格迥异的建筑,芙蓉湖畔一色翘檐儿的宿舍楼,上弦场边建南大礼堂楼群全是陈嘉庚建校时的老建筑,大块大块的青青白白的石头历经岁月的磨蚀,依然故我的清爽庄严。上弦场其实是个足球场,半圆形的设计,从高处看就似一弯上弦月。半弦的看台上下落差很大,从下面梗脖望上去,真是惊叹建南楼群的大气风格。而坐于看台顶端,感受圆弧向两边延展,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好构图。学建筑的真该来这参参经。最欣赏厦大校园的是就是这种和谐的布局,高高的棕榈,半遮半露的高檐红顶,错落的楼群分布于山上湖边,精致,嘉庚楼群、群贤楼、鲁迅纪念馆、建南大会堂、明培体育馆、艺术教育学院大楼恰到好处地分布其中,建筑艺术在校园里散发恒久的魅力。
厦大的校训“ (忘了), 至善于止”,
难怪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而福建的学子和他们的父母们却宁可舍北大、清华、复旦,偏独爱厦大。就是么,家门口就有如优秀的大学,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厦大校园有好几个门,南校门、北校门、白城门。我是从厦大的白城门离开的。出了白城门隔着环岛路就可以看到大海了,公路边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斜拉式人行天桥,和周围环境构成一幅美丽的景致,站在桥上,我不禁唠念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如此意境,美哉!!
过了天桥,在一位好心人的指导下,我坐公交车前往国际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