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西!咆西!”几头小毛驴在主人的吆喝下,伴着驴蹄踏起的尘土,从我们的身后“哒哒”的走来。
“咆西”的意思是让路的意思,这喊声在人多的地方,路口处常常可以听到。乍一听喊声猛烈粗俗,但这句话的意思的本质是礼貌用语,和汉族人的“请让一让”毫无二致。喊叫者理直气壮,让路者顺理成章,谁也不嫌谁,谁也不烦谁,谁也不怨谁,驴撞了你,驴驮的柴草戳伤了你,是你自己倒霉啊!因为在“咆西”的喊声中没有不让路的,没有不赶快闪到一边去的,且毫无丁点的怒意。
新疆农民的运输工具仍然是毛驴和毛驴车为主,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前来赶巴扎的毛驴车有时多达上万辆,路窄车密,用“车水马龙”来形容的话,恰倒好处,赶车的一边挥舞着木鞭,一边嘴里不停的高喊“咆西!咆西!”。于是,此起彼伏的“咆西”声汇合成了多部的“咆西大合唱”。你“咆西”我“咆西”他也“咆西”!人人都在“咆西”,到底谁给谁“咆西”呢?此时的“咆西”不灵验了,路被千驴万车堵死了,喊“咆西”拜克(无用)了!
“咆西”上口易学,喊出既生效,连喀什的汉族人也将这个词汇痛快的吸纳过来,凡人多拥挤处,喊两声“咆西”便如下达了军令,人家即刻闪开让路,要比那些戴红袖标的指手划脚还灵验,难怪初到喀什的汉族人,除了学会“牙可喜”,首先学会并运用的就是“咆西”了。其他的维语日常词汇被地方口音转化,维族老乡听不懂,但是惟独“咆西”一词,不论是陕西,四川还是广东人,一喊一个灵,老乡一听一个准,常回头对你地道的发音露出首肯的眼神。。。。
七月流火的一个巴扎,我们几个人陪着乌鲁木齐的几个领导去香妃墓,走到东门巴扎,那里已经是水泄不通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任凭我们把汽车喇叭按破,就是没有人理睬我们,无奈,我们只好打开了车上的警笛,谁知,随着“呜哇-----呜哇---”警笛声,老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这里涌来,见此情景我们赶快关了警笛。
这个时候,不知道车上谁先喊了一声“咆西”,提醒了大家,于是,车上的我们把全部车窗打开,一起高喊“咆西!咆西!!”发动了车子往前走。。。。于是淳朴的老乡知道了我们的困境,知道我们在向他们求助,都神使鬼差似的左躲右闪的让开了道路!
唉。。。与其说是“咆西”开出了一条路,不如说是“咆西”之情拓开了一条连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