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坐落在辽东半岛鞍山市境内,与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鞍钢毗邻而立。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整个辽东半岛。
千山以峰秀、岩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且一年四季景不同,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白浪拍空。
千山更是一座道教名山,自清初以后百年间,就创建了道宫、观、庵20余座,道徒日众。据《辽阳县志》记载当时仅无量观一处就有“道士百余人,皆朴质如素,各有职事......。”清政府也大力扶持道教,致使千山一度出现了庙宇38座,僧尼道士千余人全盛时期。
在一个雾气茫茫,细雨蒙蒙的清晨,我上了千山。攀着那蜿蜒崎岖的黄褐色的石砬,看着那云雾里的千山,感受着那山中特有的气息。古老而宏伟的宫观、寺庙,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加之香烟缭绕,钟鼓幽鸣,一派仙人福地景象。
不是第一次登千山,但我仍像每次一样,来到无量观,寻个无人处,坐下来。
之所以喜欢千山,就是因为,千山,适合于感悟。
这是一种心的维系,一种宁静中的思绪。
道教是中国所特有的宗教,形成於东汉晚期。道教尊张道陵为创始人,奉先秦道家老聃为教主和最高天神,把老聃提倡的“道”学加以神化,作为信仰。同时,道教也承袭了中国古代的巫术和求仙方术,宣扬用符篆可“召请鬼神”,“禳灾求福”,炼丹可“与道合一”,“得道成仙”,让人们逃避现实,追求虚幻的神仙境界。
中国早期的道教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后者影响较大。五斗米道系汉代张道陵所创。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与弟子前往四川鹤鸣山修道,永和六年(141年)作道书24篇,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立了教派,为道教奠定了雏型,甲入教者须出五斗米,故名。到晋朝,统治阶级为利用道教维护自己的统治,对道教进行了多次改革,最后构成了.从玉皇大帝售阎罗天子到城隍、土地等一整套神鬼系统,以及“去欲守静”的宗教体系。
细雨霏霏,坐在一个听不见人声,暂时忘却世俗的纷杂,会得到很多远远比人世间的所谓富贵荣华高出许多的享受:隐隐溪流细瀑,精心地冲刷被杂乱的脚步踩累了的山道,洗去疲惫,一身轻松。
看着美好,听着美好,感觉着美好,你就会豁然开朗:世界博大,道理博大。
我们早就习惯了用各种勉强的理由解释自己的行动,用各种美好的言语掩盖自己的错误,用各种无聊的沉醉麻痹自己的灵魂。日复一日,感觉疲劳了没有?感觉无聊了没有?除了处身世俗的纷争,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有益的思索吗?
上次来千山曾经问过一年长,一年青两位道长,为什么会选择出家。年青的说,为了一个职位,一点好处,一笔财富,一些名利,总是有人不遗余力,当作无比贵重的东西去争去抢,不惜丢掉自己的人格,不惜丢掉做人的起码尊严,更不惜丢掉友谊与情感,把一切人的丑陋展示殆尽:虚伪、自私、嫉妒、阴谋......何苦?
而年长的则附在我的耳边,对我说,如果你还没有能力保持一份清净心,最起码,为别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为别人每一个微弱的成功,为别人每一个细小的善举,衷心欢喜,诚意称赞,总可以吧?
我想了又想,终于说:这一点,我能做到。
千山最安静的时候,是清晨,更是这细雨的清晨。没有熙熙攘攘旅者,就连疯狂了一夜的山风也似乎屏住了呼吸,放慢了鲁莽的脚步。
雨住了,东南的天空出现了高贵的紫红色,世界无量光明。
千山,在清净里孕育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