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21日(三亚)
听着涛声,坐在白白的沙滩上写日记这还真是第一次。阳光在我们的西边,5点25分了,在北京,这个时间天已经开始黑了,可是在三亚依然阳光明媚,海里有许多人在游泳,斜阳洒在沙滩上、椰树上,金灿灿的美丽极了。
最喜欢这里的安静,昨天在蜈支洲岛上,那些美丽的景色和着静静的气氛使我心畅然,现在极少有那种美丽的同时还伴随着静谧。似乎有美丽的地方就总是有人流的涌现,他们来追求美丽的同时也破坏了美丽。
天黑下来了,束子看完了她想看的电视节目,开始看那本英文书,而我开始回味今天去的那个地方,一个静静的美妙的园林,著名的兴隆植物园。15元的门票确实太便宜了,它的观赏价值远远超出了这些。
在解说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许多热带珍奇的植物。和北京植物园不同的是,这是一座大型的露天园林,那些漂亮的、怪异的、美丽的植物自由地生活在这片丰润的土地上,不管是人工安排的还是天然形成的,那些植物真的营造了许多让人留恋忘返的景色,我们和解说告别以后,进入了许多梦境一般的热带植物林,有的像原始森林一样,那些密布的树木使得蜿蜒的小路幽深而昏暗,静静地前行,只有我们俩,除了我们的声音,能听到还有就是和我们一样在走动的小动物的声音。它们是在穿越小径进入草丛的一瞬间发出的轻微声响。最后我们来到了湖边,湖水被绿草地环绕、低矮的灌木点缀、高耸的椰树环护着,真是美丽壮观。我太喜欢这里了,喜欢这里的美丽、喜欢这里的静谧、喜欢这里的一切一切……
显然,日记的开头是从沙滩上开始的,后来回到了房间,但愿我今晚能在梦中再度回到那个奇妙的园林。
2003年1月22日(三亚)
2点多的房间里真安静,晚上就不会这么安静了,楼上楼下的动静加上广场传来的OK声音,这是三亚的夜生活。
和往日不一样的是,这次我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出游的,没有团队的束缚,真是自在,所以每天才有午睡可以享受。刚刚要不是一个电话铃声,我还会沉浸在梦乡里呢。
上午,我们去了三亚湾的椰林滩,那是我去年住过的一个酒店,因为它的环境幽静,美丽,值得我带朋友来到了这里一游。在那个干净的游泳池里,束子开始了来三亚的第一次水上活动。从泳池出来,到了椰林滩海边,束子正式下海,海里只有她自己在游荡,可惜她自觉一个人在海里无趣。之后的几个小时,我们在海边的躺椅上看书,听着涛声,太惬意了。
下午,坐在南中国的小小泳池边,白色的小桌椅,海边凉爽的风,适合书虫子阅读,咀嚼着《并非孤独》,我试着品味着——我,为了寻找自己的影子,带着自己走向没有终点的远方,走向那寂寞的山谷,走向那辽阔的海洋,走向那超越失控的地方……。不要忘记,让我们出发吧!为寻觅人生的意义,为了达到美好的人生之巅,我将迎着狂风飞得更高、更远。难道远飞到三亚,就是在寻觅这些?
“也许我应该更狂放一些。”在沙滩上,在踩着海水的时候,我在想“也许我应该奔向大海……”。后来,我真的在太阳即将落入西边山里之前,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明天我们要离开大东海,去亚龙湾的海底世界度过在三亚的最后二天。
2003年1月23日(三亚)
海底世界酒店的确显得很乱,好在我们的房间在酒店的最深处。一切都还似乎安静。
上午我们步行去了蝴蝶谷,在那里除了美丽的蝴蝶标本,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飞行中美丽蝴蝶,倒是感觉到了来三亚以来最热的时刻。
原本想去看看亚龙湾广场的图腾。但被41元一张的门票吓住了。所以我们决定回海底世界去吃一顿来三亚的第一个像样的正餐。
下午3点,我们来到海边,和昨天一样,我义无返顾地冲进了海里,两个来回后,我上岸去替换束子。她上岸后,却兴致勃勃地开始用沙子制作脸谱。
2003年1月24日(三亚)
7点20分了,外边阴沉沉的,昨夜空调的噪音没有了,静静地可以听见山里的鸟鸣。
上午阴沉的大海,别有特色。
大概是11点45分,退了房间,将行李寄存在酒店后,我们又回到了海边。这回我们是只能回到这里了。
我穿着准备返京的衣裙,在海边听着涛声,看着太阳一会从云缝里出来,一会又躲进云层。和我们旁边的那对西方男女不一样的是,他们几乎一丝不挂地在沙滩上尽享着日光浴,而我穿着薄呢子的裙子,撑着小阳伞,热在不言中。不过今天我们可以尽情地看着大海,听着大海的涛声了。
大约下午2点多,太阳彻底摆脱了云层,为了躲避阳光,我们租了一对大伞下的躺椅,下午我将有足够的时间读完《并非孤独》。
天越来越蓝,夕阳是那样的金黄,映照着白白的沙滩和清清的大海,真是美丽,可惜我们要和这一切告别了。接我们的车6点30分准时抵达“海底世界”,7点多我们到达了三亚的凤凰机场,天开始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