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杂记三十九则(二)
王在田
3.宝镜楼
宝镜楼是许多在九寨沟内住宿的游客们的推荐,说是位置很便利,“就挨着中心站”,去哪儿都方便。
位置便利不假,“挨着中心站”谈不上,大约要顺着一个缓坡上行十分钟吧。说话得严谨啊!
宝镜楼的条件比较差,房间没有暖气也没有卫生间——那位说这是藏区,你怎么就这么金贵呢,嫌条件差的话可以去住六星级的九寨天堂啊!
别动气,听我说完。虽说都是藏区,狮泉河和亚东是大不相同的;即使同在阿坝地区,九寨沟和若尔盖的收入也可谓天上地下。九寨沟搞旅游已经二十年了,算得上是最富裕的藏区了,这里的村寨装潢得花里胡哨,一望可知是专门建来招徕游客的。有钱花在外表上,为什么没有钱切实提高住宿条件呢?
其实并不是条件的问题,条件差的地方多了去了,我2000年上亚丁时只有帐篷住,这里毕竟还有房子嘛。真正让人不满的是:这家宝镜楼完全不愿意替顾客着想。
我和Grace都还年轻力壮,屋子冷的话多盖床被子也就是了,可Lynette和Evangeline都是往五十走的人了,我替她们要个火盆,接待我们的女孩说:没有!我说那么热水袋有没有呢?没有!我说这就入冬了,晚上起夜下楼上厕所可能会着凉,能不能拿个夜壶什么的?没有!最后我指着被子上的斑斑血迹说:这被子也忒脏了,能不能给这两位女士换条干净的?还是没有!
我提的这四个要求,难道真的一个都办不到吗?藏家怎么可能连火盆都没有,这会儿不提藏区了?我在稻城时住电珠家的客栈,住宿条件一般,但全家人对客人非常热情,有要求尽量满足;为什么到了九寨沟就变得如此冷漠?
我们难道真的贱到了花钱来做孙子的地步吗?
会不会只是这个女孩的错呢?我看不是!
在中心站下车后我打电话给主人德卡,他说他正在上班,叫我们自己找宝镜楼,说走上来就看见了。我们走了上去,看见了一整个村寨。我们不是先知,怎么会知道哪家是宝镜楼?只好一家一家地问过去。
后来我才知道:作为景区管理员的德卡当时就在家门口附近巡视。在我们一路走一路问的时候,他沿公路走下来去中心站方向,与我们擦肩而过,居然不停下来给他自己的客人指个道,让我直到现在还百思不得其解:
这德卡的确开着家客栈,但他究竟想不想做生意呢?
4.专车接送
从诺日朗瀑布出来,我和Grace在中心站等车去沟口。当时只有四点四十分,离五点清场尚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这个时段会有大批观光车从日则沟下来送游客出去,结果看走了眼。等了二十分钟,一小时前还车水马龙的中心站居然没有一辆车经过。
我对Grace说,别担心,我来之前做功课的时候得知:九寨沟的管理人员会掌控入沟与出沟人数,有多少人还没出来他们是知道的。
说这话时我自己也有些忐忑:现在正是出沟的高峰时间,管理员这会儿不可能知道出沟人数;如果得等到游客都出完了管理员才开始找我们,那得什么时候?
结果我多虑了,不多久一辆小卡车开上来接我们,我把背包扔在后箱,和Grace一起坐了进去,下行不多久又载了三个北京游客。卡车把我们送到树正寨口,这里的游客可就多了,想必是团队在九寨沟的最后一站。我们在这里搭下行车去沟口,Lynette她们正等得不亦乐乎。
在卡车上我好奇地问司机:“你怎么知道我们在中心站?”
“有监控器嘛!公路沿途都有摄像机,只要你顺公路走就丢不了!”
怪不得,我真土,连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