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30,从梅陇乘城郊列车,1个半小时到嘉善,只要8元,而且没人检票!出了车站广场,跟着人流走,发现有辆车到西塘,只要3.5元:)车上碰到一位好心的老伯,在西塘当老师,他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西塘的情况,当然,我们最关心的是门票啦。他告诉我们:“那么多人还住在镇里,整天要进进出出的,怎么收门票?那都是吓唬你们外地人的。”下了车,他顺道陪我们走了一段,进镇时虽然有售票点,果然没人理会我们。但是西塘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古镇,从售票点进来走了那么久,还是一副现代乡镇的模样。与老伯分别后,我们走到华联超市,竟然有岔路口,选择左手一条路,走了一段没看到古镇的影子,不敢再走,只好上了一辆一直在我们旁边揽生意的人力车。从一条窄窄的小弄进去,现出另一片天地来,这就是古镇了。
从上海到西塘,半天时光我们仿佛跨越了千年。从繁华归于沉寂,仿佛洗净尘世的铅华,心都平静了。错过了西塘的黄昏,但西塘给了我们美丽的月夜。那天应是农历十六吧,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在环秀桥上坐着,看那白墙黑瓦的屋子沐浴着银色的月光,红红的灯笼倒映在水里,和着月色荡呀荡呀……只怕眼睛看不尽美景,光在桥上就拍了很多张照片,只可惜没带三脚架,效果不是很好。
沿着烟雨长廊一路走去,几家饭店生意都很好,听说有一群学画的学生在这住一周。果然看到十几个学生围坐一桌,一起喝着黄酒。哦,好羡慕他们,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朋友,在河边就着初秋的凉意喝上几杯暖暖的黄酒,是不是友谊也会凝固在这千年的古镇里?
买了船票,因我们是散客,要等到8点才开船。没关系,再顺着长廊走去。在环秀桥对面的桥上,对着这番美景,就这么坐着发呆,什么也不想……西塘最迷人之处就在于此:它是活生生的,然而又是古老的,让人逃离了尘世的喧嚣,仿佛来到另一个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的时间里,心情是平静的、淡泊的,似乎可以就这样抛却一切。
坐到乌篷船上,发现我们这条船竟然都是一对一对的情侣。两个人偎依着,船咿呀咿呀的摇呀摇,月光和古镇的倒影在水里荡呀荡,心情也晃呀晃,恍然在梦里,无需话语,就可以这样携手到地老天荒。
上了岸,挑了刚才学生吃饭的那家饭店,点了酱爆螺狮、青豆炒菱角、河蚌汤,两人饱餐一顿。不敢喝黄酒,怕第二天起不来享受古镇的清晨,现今想起来,甚觉遗憾。如能约上三五好友,在那喝上几杯黄酒,人生之乐事莫过于此。
第二天6点起来,天气有点凉,环秀桥上已聚了几个等日出的“色友”。因云层厚重,日出还需一段时间,我们决定先去拍长廊。清晨的古镇,安静地等待日出的唤醒,我们也不敢高声喧哗,只无语地听着鞋子敲在石板路上啪嗒啪嗒响。每一处景色都觉得不敢遗忘,一路走去,拍了很多照片,只单拍景色,因觉得自己虽然长得不丑,但没有这样的古韵,倒破坏了照片的韵味。
古镇的老伯起得真早,我正在桥上发呆,他提着一个小桶,吆喝着:“豆花来喽!”在清冷的早晨吃一碗热乎乎的豆花,嗯,味道很好哦:)正乐着,太阳从云层中露出脸来,赶紧回头拍了几张。这时,镇里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地推着自行车出镇工作。
回来又在桥头吃了碗馄饨,然后就信步走走。从烧香港一直走到古镇的边上,再绕回来。那段路人很少,Arther老想说服清洁河道的阿伯让他上去摇船,屡次遭拒:(发现古镇居民都是用木桶做的马桶,有的马桶还雕花咧:)
经过画魂拍摄地?堂,要5块钱门票,又不能在里面泡茶,就没进去,决定回来看《画魂》:)路过一家茶楼,厅里放着个大茶壶,号称“江南第一壶”。因还有些地方没逛,暂时不泡茶。买了包熏青豆,味道不错,边吃边继续沿着河道走,一直走到卧龙桥。桥面上的石板雕花已经模糊了,看不出原来雕的是什么。桥头有家水果店,一问,桔子1元1斤,雪梨1.5元1斤,好便宜,古镇人好朴实,对游客也不抬高价格的。买了些水果,往前走,有家船舶展览馆,只要1块钱门票,里面有很多种船的模型,都是老板自己做的哟。
有户人家卖菱角,生菱角才1元1斤。老板说我们吃的菱角炒青豆,那些菱角都是熟的,不好吃,生菱角才好吃。买了一斤,脆生生的,有点清甜。
河边有家茶馆,兼卖馄饨。那是家面向生活在古镇的人开的茶馆,老人家几乎把所有的桌子都坐满了,只有一桌,是一对情侣,学着老人的模样,两杯茶,下一盘棋。
再回烟雨长廊,日光斜照在路上,明暗之间又是不同的景色。这时,已有几个旅行团来了。旅游者脚步匆匆,导游的大喇叭完全把西塘的宁静破坏了。我就坐在河边的长廊上,晒太阳,剥菱角。看旅行团来来往往,行色匆忙,突然觉得自己很幸福,可以这么悠闲地任思绪飞扬,让双脚在空中晃啊晃,恍然间,已与他们不在同一个空间,竟觉得他们象电影画面一样,虽人影晃动,人声嘈杂,但完全与我无关。
把菱角吃完,太阳也把我晒得暖暖的,竟象只猫一样,觉得想睡一觉。于是回到住处,再入梦里水乡。
一觉醒来,已日头高照。完全醒来的西塘,是活生生的,卖各种小吃的人们热情的招呼着顾客。我们继续闲逛,看了两家免费展览馆,一家是古镇旧物,里面有雕花大床,送饭的盒子,胭脂盒等一些旧时的生活用品,一个小青年在大门边上拿着放大镜雕刻;一家是水笔画展,都是老板自己画的,内容一律是西塘的春夏秋冬,其中一幅是西塘的雪景,我问老板,什么时候下雪,答说要到1月份。
在长廊的一家糕饼店买了芡实糕,很好吃。当时觉得挺贵的,要10元一斤,一斤并没有多少。回来自个去买芡实,竟然17元一斤,而且一斤确实没有多少,芡实挺重的。又在一家店买了送子龙蹄,很香,就是太大,我俩吃了两顿才吃完。里面的肉可能是塞进去的,不然什么猪的蹄子可以这么大?!
徜徉在古镇西塘,虽然景色是相似的,但总觉得看不够。就这样绕过去,又绕过来……就是舍不得绕出去。
然而终归是要走的,虽然有点不舍,我们还是带着背包从苏家弄穿行而出,外面的世界真与镇里差上好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