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沱江边的客栈住下,卸落一路风尘,绕古城转了一圈,看天阴阴的,想,这样的天气,该是最适合去拜会沈从文的吧?
通往沈从文墓的路上,人并不多,初冬的日子,感觉有点冷清的石板路旁,已然没有了春夏绚烂的颜色,剩下的,便只有肃穆的青山和静静的沱江。路边偶然看到一些人力车,可以拉去沈从文墓的,不过想,去拜会沈从文这样的一代文人,总该徒步过去的吧?这样的脚力,似乎是不该省的。
沈从文墓并不远,就在沱江边的听涛山上,看得出,来这里的人并不多,十分安静,以至于有点冷清,不过,这或许正是沈从文想要的吧?沿山路上去,倘若不是五彩石旁堆放的黄菊花,沈从文的墓碑恐怕一下子就错过了。面对如此简朴、隐逸的墓碑,不由得想,我的到来,是否已经把老先生惊扰了呢?
从沈从文墓下来,继续在古城里闲逛,才开始细细品味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老街上,商铺林立,以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商铺和饭馆居多,也有一些售卖日用品的商铺,凤凰,似乎确实已经很商业化了,不过,当真正去接触这里的人的时候,就会发现,情况其实并不如一些旅游归来的人所痛心疾首、大声疾呼的那样不堪,正如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所说,这里的街固然已不是以前的街了,只是这里的人,却依旧是以前那样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逛街逛累了之后,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一边烤火一边跟当地人拉家常,便成了最爱干的事情,也成了充分享受一个人旅行乐趣的一种方式。
当暮色慢慢把小城包围起来的时候,找个临江的饭馆,占一张江边的桌子,点两样地方的小菜,犒劳一下等待了一天的胃肠。在等菜的闲暇,听旁边酒吧传来乐曲低低的呢喃,看江水在脚下缓缓流去,不期然地,那个曾经深爱的人便占据了思想的全部,虽然已经分开多年,却始终不得不承认,依然还是想念,于是,便平添了一丝淡淡的哀伤……
菜足饭饱,继续在古城内游荡,一来看看古城的夜色,二来顺便把刚才的小菜消化消化、回味回味。虹桥边的烧烤档已经陆续支起,偶尔从这一档或那一档飘来诱人的香味,即便还打着饱嗝,也仍然想一尝风味……
转到沱江边,见幽幽的水面上正行进着点点烛光,那便是许愿的荷花灯了!忽然间,心中便生出一些好奇,这些荷花灯到底会走到哪里去呢?于是,跟荷花灯一路走来,到水车边,正好有一个小滩,但见缓缓飘荡的荷花灯到了此处,忽然就跑了起来,然后在流水的轰鸣声中,扑通一下,跳落下去,跳跃的火光瞬间就消失在漆黑的水面……想来,许愿放灯总该在南岸才好,密密的吊脚楼排在岸边,也就不能一路跟着荷花灯走去,也就不会看着它湮灭了……当然,想看荷花灯跳水就另当别论了 ^o^
看完荷花灯,就近到酒吧里去坐坐,烤烤火,与同在酒吧的驴子们聊聊天,一个晚上很快也就过去了。回到客栈,主人家还围着炉火等着,于是就又烤了会儿火,聊了会儿天,直到整个人都暖烘烘了,才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天色微明,就听到打捞水草的小船在窗下划过的水声,继而是河对岸洗衣妇抡着木棒洗衣的笃笃声。懒洋洋地把眼睛睁开,虹桥就映在床前的窗户上了,住在水边的感觉真好……
天下了毛毛细雨,石板路湿漉漉的,又回复了暗红的本色。街上人很少,繁忙的商业街在这个时候回复了宁静。去春风满面理发店剪了个发,顺便感受一下王师傅爷孙俩古法推拿的手法,然后坐一坐沈从文、黄永玉坐过的理发凳,欣赏一下理发店内雅致的装饰,跟王老师傅拉一拉家常……
天气转晴的时候,租一条小船沿沱江顺流而下,坐在船头吹着无比清凉的江风,享受着一个人独霸小船的快乐……往来船只上的游人投来了艳羡的目光,还有另一条船的船家在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