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长旅程(28)--- 和平美丽的克什米尔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提到克什米尔(Kashmir),恐怕大多数人的想象中都会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是的,几年以前的新闻里,总是出现有关克什米尔冲突的报告,让人感觉是那一个充满战争与危险的地方。

其实克什米尔是一个美丽的天然旅游圣地,曾享有“东方的瑞士”之美誉。克什米尔的高山之巅多是常年积雪,从而为克什米尔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形成了众多的河湖,河流多从山谷穿过,湖泊常傍依于高山-----夏季凉爽,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克什米尔原属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拥有相对的独立性,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处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当地居民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

1947年8月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土邦王哈里·辛格大公信仰的是印度教,所以在归属问题上,他倾向于印度,但是克什米尔绝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都想归属巴基斯坦,于是为了争夺这块“风水宝地”,一场卷入印巴两国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直到几年前,克什米尔地区仍是冲突不断,不过现在克什米尔地区被印巴分别控制,已基本实现了和平,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部分首府为穆扎法拉巴德;印控克什米尔正式称为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 & Kashmir),首府为斯利那加(Srinagar)。

*** *** *** *** *** ***

从列城(Leh)到斯利那加(Srinagar),共有434公里的山间公路,长途汽车要行驶2天的时间。

早上6:00,我们的旅行巴士准时从列城的汽车站出发了,第一天路过的几乎都是不毛之地,湛蓝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深邃得有些可怕,阳光毫无遮拦地投向大地,更增添了一份炎热荒凉的感觉。

一路上光秃秃的山峦有着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具风格,呈现出一种悲壮、苍凉的美丽,偶尔山谷间露出的绿洲,又让人感觉到许多生机。

路上还能看见一些小村庄和寺庙,我想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唯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物质的缺乏却有种心灵的平和。在这里,我几乎无法想象上海、香港那样的大都市的繁荣景象和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因为是旅行巴士,一路走走停停,给乘客们足够的休息时间,很快大家都熟识了,同车的大多是以色列人,还有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那位“英国绅士”总爱大声说笑,引得满车笑声。

大约下午五点过,车停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旅馆门口,司机助手招呼我们在这里过夜,明天一早3:30出发。虽然大家都认为这家旅馆比较贵,可是出去找了一圈,还是又都回来了,因为相比之下,还是这里干净一些。我与Tree要了一个双人间(Rs300/间),其他所有旅行者都一起住进了大房间通铺(Domitory --- Rs70/床),不是我想浪费,只是想睡得舒服点儿,毕竟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没有完全恢复。

晚上,Tree突然病倒了,开始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总不能两个人都“倒下”吧,也顾不上自己是否身体不适了,打起精神忙上忙下,把Tree安顿好以后,自己也觉得筋疲力尽了,倒到床上,很快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凌晨3:40,我们的巴士披星戴月地继续前行,不久便来到了一处检查站,排队等候检查的车辆很多,毕竟这里是战争警戒区的克什米尔啊。

天渐渐亮了,车窗外的景色也逐渐明朗起来,与昨天的景色比起来,今天路过的山坡上都多了一层绿意,天空的云也多起来,整个环境比昨天感觉柔和了许多。

过了检查站不久,车到了一处山崖转角,我望着山下的悬崖,心想这路怎么这么险?突然一抬眼,发现车拐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色豁然开朗,我不禁小声惊呼起来----- 放眼望去,远处出现了几座大山,青灰的山石与斜斜的绿意相互条状间杂,呈现着梦幻一般的色彩,薄雾环绕在山顶,在朝阳的映衬下美轮美奂,宛如仙境!

绝佳的美景却伴着绝对的危险!看着前方的道路,我又想再次惊呼了,山路很窄很窄,勉强供一辆车行使,直直的悬崖边没有任何栏杆保护,我伸出头,往下看不到路边,只看到车轮和万丈深渊,吓得我赶紧缩回头,只好相信司机,听天由命!在这样的山路上,有时还要与对面的车辆错车,看得我真是心惊胆战!

幸好,这段路不太长,下了这座山,就到了比较平坦的地面,一路风景如画,有点儿像西藏的林芝地区的景色,其实想想也应该差不多,都是紧挨高原,受高原雪山孕育的郁郁葱葱的地方。Tree一直说不舒服,我倒是看到这样的美景一下子来了精神。我打趣对Tree说:“现在明白为什么印巴为了这块地方会打那么多年的仗了吧?”

上午10点左右,车到了斯利那加车站,许多人上来拉客。见Tree一副昏沉沉的样子,我也不想耽搁时间去找旅店,于是跟一个年轻人一块儿去了他家的水上船家。

水上船家(House Boat) 是只有这里才有的独特风味的旅店,当年英国人想到此地避暑,修建别墅,被当地酋长拒绝,便灵机一动,在船上设置豪华旅馆,船上生活用品、卧室、卫生间……样样齐全。从此水上船屋便在斯利那加一带流传开来。

我们去的水上船家,是在一条小河上(说实话,河水并不干净),河岸边前后排着几条小船,每条船都有不同的名字,走进一个叫Gulshan Boat的船舱内,各个房间装饰还不错,很温馨的感觉,船头就像一个小阳台,别有风味。Tree到了这里,就倒在沙发上不动了,我只好定下来这一间房间(Rs350/晚,含早餐)。

船主是一位穆斯林老爹,一把络腮胡子,很沉稳的样子,刚才带我们来这里的是他的儿子,他很关切地问了Tree的病情,然后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船上的设施和这条船屋的悠久历史,还给我看了许多游客的照片,他的船屋在国外杂志上介绍的剪报。

他说他经营这间水上船家已经二十多年了,最开始大多是日本游客,后来韩国游客也多起来,不过克什米尔地区冲突频发以后,到处都有爆炸,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游客过来,船屋生意萧条了许多,最近一两年才又开始好转。不过他叫我放心,现在的克什米尔是百分百的安全了。

我趁自己还清醒,去了趟车站附近的旅游中心。一路上很多持枪军人,营造着一种紧张的气氛,旅游中心的门口还垒起了堡垒,刚进去的那几步还真有些小心翼翼的。

旅游中心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给了我地图,还告诉我许多详细旅游信息。在这里碰到同住一家船屋的两个韩国女孩,相互问好,当得知我是中国人,其中一个韩国女孩还用发音标准的中国话跟我聊了几句,原来她在大连学过一年中文。不愧是韩国女孩,连到这里来旅游,脸上的妆也化得那么精致、一丝不苟。相比之下,自己则“返璞归真”了许多,用的最多的化妆品就是防晒霜。

下午,Tree一直睡觉,我便在房间里翻看以前游客留下来的旧书,大多是日文书,甚至还找到了86-87年版的《地球的步方》,里面有很详细的斯利那加旅游的介绍。我们的2002-03年版《地》里面,没有这里的旅行资料,想必是再版时考虑到危险性给删掉了。这里的书一般都可以带走,但通常要留下自己的书来交换。虽然几乎没见过面,但背包客之间似乎都有种默契的诚信。

船主一家住在岸上,我们在他家吃了套餐晚饭。

船主的小女儿很漂亮,今年19岁了,但我觉得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一些。

她很喜欢聊天,问起我的年龄,并问我有没有结婚,我说没有。

“男朋友呢?”

我指指Tree,她似乎很吃惊,可能她碰到的结伴同游的男女大多不是恋人或夫妻。

“你们在一起多长时间了?”

“八年”听了这个回答,她又一次睁大了眼睛。

“什么时候结婚?”她打算穷追不舍了,

我笑笑,想掩饰过去,

“When? ”“When?”……她却不依不饶,瞪着那双本来就大的眼睛,一直不停的追问了八、九遍,面对这双美丽无邪的眼睛,我实在不知怎么回答,只好又指指Tree。

Tree嗯嗯了好久,最后说道:我不知道------ 听了这话,我很想过去揣他一脚!

礼尚往来嘛,我也问起了她的恋情,她说她现在没有男朋友,Tree问她是不是会与父亲选择的对象结婚,她无可奈何地瘪瘪嘴、点点头,说她不能自由选择结婚的对象。

Tree后来告诉我,其实伊斯兰女子是不能随便与陌生男子说话的,船主的女儿可能是在这样经常接触旅行者的环境里,所以会大方很多,但即便这样,刚才船主似乎还不太高兴看到Tree与她女儿聊天,我倒没有留意这么多。

第二天一早,我们都觉得身体恢复了很多,便一起找公交车去了Shalimar Bagh。 Shalimar Bagh是一座小庭园,是Mughals帝国第5代皇帝沙·贾汗(Shah Jehan)于1616年所建,他与皇后慕塔芝·马哈(Mumtaz Mahal)经常到此渡过浪漫的夏日。(关于他俩的爱情传说,在我的悠长旅程(25)里有详细介绍)

不巧的是Shalimar Bagh 每周二休息,我们去的那天刚好是周二,只好在门外的铁栏杆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

回程途中,我们在达尔湖(Dal Lake)湖边下了车。达尔湖是斯利那加城市中心的一个大湖泊,感觉很像杭州的西湖,湖泊似乎是整个城市的灵魂和心脏。岸边一个小码头停了好多游船(见照片)。小游船都装饰得很有特色,人坐上去是斜躺着的,可以很悠闲舒服地在湖中漫游,欣赏四周景色。

坐小游船到对岸的小岛--- Nehru Park,来回Rs40/船,这是一个湖心小岛,象个小花园,很快便可以逛完。回程时,船夫一直推荐我们坐船游湖一圈(Rs200/船),因为天气不好,整个天空阴沉沉的,让人没有太多游湖的心情,我们还是决定早点去博物馆。

找博物馆颇费了些周折,不过也趁机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市容和风情,穿梭在大集市驻足于每一家有特色的小店,真的也是一种闲散的享受,当我们问路时,许多人都会热情地给我们指路,明显感觉到他们比其他印度旅游城市的人更真诚可信。后来一个包着大头巾的警察替我们拦下一辆三轮车,讲好价,在大家的微笑挥手中,我们向博物馆驶去。

博物馆很冷清(Rs5/人),没什么游客,但这里的展品非常丰富,精美的纺织品、服饰、生活用品,还有一幅工匠们花了几十年时间编织的斯利那加地图的挂毯……不禁让人对那遥远繁荣的中亚中世纪时代浮想联翩,其中一个展厅里有许多关于《一千零一夜》的彩色图画,里面的人物和生活场景在我的想象中鲜活起来,第一次觉得这个耳熟能详的美丽故事离自己这么近……

意犹未尽地离开博物馆,拦了一辆三轮车回船上旅馆休息。傍晚去逛了达尔湖附近的集市,想买几条羊绒围巾回去送人,不过挑来挑去都不太满意,还是觉得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小店里买的斯利那加围巾花色、品质都更好一些,而且价格也差不了多少。也许真正好货都外销了吧,所以在本地市场反而买不到高品质的了。最后还是买了三条不同的围巾(共Rs750),代价就是扔了自己的两件衣服,因为我那26L的背包里面实在容不下这许多东西。

尽管这里青山绿水,气候宜人,我们很想多留几天,休整一下身体,而且斯利那加周边也有许多有名的美景,值得细细观赏,但是我的印度签证快到期了,我也要尽快赶回上海,只好遗憾地告别克什米尔,第三天一早,我们便又背起了行囊,下一站--- Dharamsala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