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记游哈尔滨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想看更多的乱七八糟请访问我的blog:blade_zheng.blogcn.com

前记:

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如此真实的场景/让我分不出悲喜

——老狼《晴朗》

D1(2005/01/14):兆麟公园——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

早上起床洗洗涮涮,然后和LP在我家附近集合,直奔沈阳北站。

2509次列车(到哈尔滨,票价38)在07:36准时启动,晃晃荡荡的奔向了哈尔滨。

我和LP分别坐到了两个椅子上面,让我很是不爽。不过那天的天气还算是清朗,所以一路上能看到不少景色,倒也不是十分无聊。北方的冬天,用脚趾都能想到主色调是什么。窗外几乎没有不白的地方,有的地方十分开阔,白白的雪地与天连在了一起,让你看上去好像窗外挂着一张白纱一样。不过更好看的是,茫茫的一片白色中有几颗孤零零的小树,呆呆的,象是在守望着什么。

这样的景色看多了,雪盲倒是得不上,不过难免会有些审美疲劳。还好,我带了一大袋子吃的。吃吧,反正也坐车闲着也是闲着。结果吃了一路,那些东西也没有吃了,更绝的是,居然有些东西又原封不动的带回了沈阳。我实在怀疑我这两年是怎么胖起来的呢?

旅游要是不带本书也太对不起我这新配的眼镜了,这回选的书是见招拆招的《记忆碎片》,作者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原先还混过go!movie论坛,现在不知道还混不混了。他的blog: http://pigu6.blogcn.com

列车在经过了铁岭、开原、昌图、四平、长春后,终于在2点半左右准时到达哈尔滨。一出车厢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冷,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来的时候我们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保暖装备,抱着人耳朵被冻成猪耳朵的心态。结果一记重拳打到了棉花上,我甚至感觉不到温度与沈阳有任何差别,以至于我在上车的时候丢了手套,而后在哈尔滨玩了近4天,都没有带手套。

由于事先没有买到回程的车票,我们下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回程票。很不幸的是,哈尔滨车站只买三天内的车票。而我们准备17号走人,只好再想办法了。

地图,到了哪里都不能不买一张当地地图。说实话,这个东西对找路的用处不是很大,尤其是常常不知道北在哪里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定位。还好,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找路的话可以打听。总的来说,地图对我的作用有二:一、虽然地图对找路没有作用,但是可以在上面看出各个景点的距离,从而设计每一天的计划。二、地图我认为是当地最好的特产了,无论是写游记,还是重温一下这个城市,它都是不错的帮手。

一张4元,价钱还算公道,童叟无欺。对了,地图还有一个特别大的用处,就是当你站在火车站的广场上,用特别迷茫的眼神看着地图的时候,就会有各式各样的人主动上来与你搭讪。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一个外表特别厚道的中年男子主动和我们说话,得知我们是来旅游的,便二话不说担下了为我们找旅店的重任。并承诺只收我们5元的车费。不过上了他的车我才发现,原来是一辆面包车,本以为是出租呢。司机看出了我们的担心,便和我们说他是来旅游团的,没有接到,只是赚个停车费钱。不过正说到这里,那个旅游团好像已经找到了。不过这个司机并没有扔下我们,而是把我们交给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并嘱咐只收5元钱,又把我们找旅店的标准(中央大街附近,100元左右的双人间)和他交待了一下。

不过这个司机也十分厚道,开始的时候,和我们说现在是旅游旺季旅店是多么多么的不好找,但是一定按我们的要求给我们找到。然后又赞美了一下哈尔滨车站附近的那座大桥,并说前人有远见,那个时候就把桥修的那么的宽。在其间,拉着我们看了一家叫秋什么宾馆的地方,上楼看了一下,感觉不是很安全,室内还没有洗手间,地点也不是十分理想。然后司机又把我们拉到了哈工大的一个公寓,看了一下,还不错。不过那天只有一间标准间,第二天才能有空的普通间,问了问价钱(标准间226,普通间120),还没有超出我的心理底线。就这么着了吧。

我心里明白,司机一定会拿到宾馆的回扣。不过厚道的东北人,极力的隐瞒这个事实。其实也没有什么,一来给我们找到了满意了住宿地点,打车也只花了5元,二来对他来说经济上也不亏,是个双赢的事情。这里就把他的电话给公布一下吧:13836177877,叫纪才,人很好。想去哈尔滨的朋友,事前可以联系一下。

哈工大的那个公寓(实在不好意思,名字太长给忘记了),就在巡船胡同,离江边很近。到兆麟公园步行大概需要5分钟,到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大概需要10分钟,个人感觉很不错。标准间24小时热水,普通间是晚上7点半以后有热水,都带洗手间。还有,上面的价钱都是打了折以后的,不过好像都可以打折的。

到了房间以后,看到天还亮,我们就在房间里面休息了一会,缓解一下旅途的疲劳。

天好像往里面不断掺墨汁的水一样,渐渐的黑了下来。这时透过窗户上已经隐约能看见兆麟公园的灯光了,我们决定出发。

到了外面,雪还在瑟瑟得下着,没有风,很舒服。出了胡同,向左一拐就能看见兆麟公园了。

兆麟公园原名道里公园,1946年为了纪念抗日英雄李兆麟,而改名为兆麟公园。除了冬天的冰灯游园会以外,在其他时间,它可能和我们身边的任意一个小公园一样,是平淡无奇的。不过,每当到了冬天,它就会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

公园门前有一个大概4米左右的冰灯门,一下子就把LP大人的注意力吸引了去,看样子,很是兴奋。毕竟是南方人,没见过冰雕,可以理解(其实我也多年没见过冰雕了,比她还兴奋呢)。门票40,学生票20。还好我把已经作废了的学生证带在了身上,每人20,安全的通过了大门。

进了门口,满眼都是冰雕。五光十色,晶莹剔透,宛如一个童话的世界。不过后来到了冰雪大世界才发现,原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这里的冰雕,有些东西是冰雪大世界没有的,比如一些武器系列,如:战舰、坦克、潜艇等。还有一些小型冰雕,也是这里独有的。所以说,两个地方,一个都不能少。

里面有一个航母大滑梯(5元一次),大概有10多米高,很爽的说。LP在我的建议下和我一起上到了滑梯上。不过到了滑梯顶上,她却有些害怕,不敢往下滑。我只好给她先示范一下,下滑的时候特别的爽,尤其是拐弯的时候,像要从边上飞下去一样,很刺激。不过再我滑下来以后,LP还是不敢滑,哈哈。最后没有办法,她还是硬着头皮滑了下来,伴着下滑的身影的是一路的夹叫,导致在上面的一个MM,在我们离开那里的时候,还是没敢下来。LP坏坏的笑着对我说:“被我吓的。”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小型冰雕,是参赛的作品。看看下面的介绍,有些是哈市各个中学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学生的作品,要真的是学生做的话,我真是从心里佩服这写中学生,羡慕哈市的中学教育。

在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用冰作的大殿,连里面的地面都是冰作的,是传统的中国样式,当时看起来感觉很壮观。不过后来到了冰雪大世界以后,才知道论规模,这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

逛了一大圈以后,我们都有些审美疲劳了,决定出去看看圣索非亚大教堂。我们是从兆麟公园的南门出去的,然后右转到了尚志街。这时候LP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丧志街。嘿嘿,结果当然是被我奚落一番咯。我们两个都以为圣索非亚教堂是在尚志街和中央大街的中间,结果可像而知。我们都走到了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附近,就是没有向路左看,两个小路痴啊!

还好,中央大街的方向我们还记得。我们只好右转去了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一条老街,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曾经叫中国大街,这是多么响亮的一个名字啊,听起来就让人心驰神往。

中央大街长1400多米,我们几乎是从头走到了尾。旁边散落着各种样式的建筑,什么巴洛克、文艺复兴、折衷主义等等。总而言之,我分不清楚。不过虽然分不清它的样式,但是却一样能感到扑面而至的异域气息。真像出发前在ctrip上看的一篇游记写的一样,如果在这里照一张相片,没人会怀疑这不是欧洲。不过在我看来造成这种错觉的,不仅仅是街两边的建筑,还有街边的路灯、树木和脚下的面包石。

不过下雪的时候,走在面包石上面很滑,也很累。我们那天基本上一个店都没有进去,就在中央大街上散散的走着。不过走了一半我们都有些饿了,想找个地方吃晚饭。中央大街上面的饭店还真是不少,不过就在我们再等等,再挑挑的心态下,走到了中央大街的尽头,还好那里有一家麦当劳,解决了我们的晚饭。

吃晚饭,有些兴奋。

出了门,北面就是防洪纪念塔,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漂亮。抬头望去,在光柱上能看到纷纷落下的片片雪花。没啥说的,赶快把DC拿出来,留下这美景。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在防洪纪念塔的旁面有一个华纳影城,看样子马上就要营业了。为啥沈阳就没有呢?真羡慕哈尔滨人民呐。

回到了住的地方,打开电视,正好演的是法国喜剧《虎口脱险》,笑着看完了以后,就昏昏的睡去了。

D2(2005/01/15):极乐寺——文庙——太阳岛——冰雪大世界

早上8点多,我们醒了。计划了一下一天的行程,收拾收拾就出发了。

首先我们到了楼下大厅,订了两张回程的车票(一张加收10元钱)。我们想要的车次都没有票,还好,有一个晚上9点多开的车有票(2196次)。晚是晚了点,不过毕竟能坐着回家,也就凑合了。

我们问了订票的那个小伙去极乐寺怎么走,被告之要转车,听来听去,也没听明白,想想还是打车吧(12元)。

到了极乐寺,问了一下,NND,没有学生票(全票10元),看来我的过期学生证在这里是不中用了。我开始以为这个寺庙只是像沈阳的诸多寺庙一样的,是一个小庙。因为和他齐名,同为东北四大寺庙的沈阳慈恩寺并没有多大。不过进去以后我发现我错了,可能是我最开始想象的太小了,导致进去以后感觉这个庙很大,并且各种设施都很完备。甚至还有一个佛学院,这是天大的发现阿。在寝室叨咕了四年的哈佛(哈尔滨佛学院),终于在这一天被我亲眼目睹了。

LP还是比较虔诚的,甚至还拉着我去拜了一个佛。不我在我的细心观察下,发现LP的拜法和我旁边的那个信徒的拜法在细节上极为不同。出了大殿我就像LP询问这个问题,被告知:“形式不是主要地,重要地是心诚与不诚。”明明是专业拜法和业余拜法的区别嘛,还要狡辩,嘿嘿

还有比较令我困惑的是,LP居然见到哪个神明都去拜上一拜,按照我的理解,要信就只能信一个神明,要是这样那个都拜的话,上面的神明不知道会不会产生:“既然你那么信他,那就不要信我了”这样一种情绪。不明白阿,怪怪龙的东。

比较让我感兴趣的是这庙里面的建筑,与牌匾的题字。我发现不少牌匾都是出自已故的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笔,其他好多寺庙也是这样。至少从老爸去齐齐哈尔带回来的照片可以看出,那里的大乘寺是如此。我想到底是赵朴初就写了一次字,如“大雄宝殿”,所有的寺庙都用呢?还是为好多庙都写过同样的牌匾呢?又不明白了,怪怪龙的东两次。

这里的狮子也比较奇怪,有的殿堂旁别的狮子很小,但是形状怪异。最有意思的是,看到了一对翘着屁股的狮子。这样的狮子是我从没看到过的。还有一对狮子也比较好玩,样子特别的丑,好像吃到了特别难吃的东西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这都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样式,不明白阿,怪怪龙的东三次。

看完了拜完了寺庙这个院子以后,我们又来到了极乐寺的塔院。一进塔院,我K,真是豁然开朗,这塔院里面还他真娘的有不少人儿。

塔院,主要的建筑就是那个七级浮屠塔。不过你一到了院子里面,眼球一定被那个建在院子中央,金光闪闪的露天佛像所吸引。因为他实在是太高大了,几乎与塔等高。不过在我不懂佛的心中又噌噌地冒出了几个问题。一、佛像一般都是坐姿或卧姿,站姿的佛像感觉不是特多。你老让人家站着,多累地慌阿。二、按理说,有个佛,你应该给人家弄一个小房,挡风遮雨。这样露天的是不是不太妥当阿。虽然什么乐天大佛,千山弥勒佛是在外面的,但是总觉得这个佛像和那个没有什么可比性。退一步讲,弄个这么高的东西,怎么的也要有根避雷针吧,要有有个什么意外,那多没面子阿。三、不知道对面的居民半夜看到这么一个金光闪闪的佛像会不会被吓倒。

在这些问题被我强忍住没有问别人的情况下,我的目光转移到了院子里面的其他建筑。首先就是那些碑,上面镌刻着一些塔院的历史。原来这个院子的大多数建筑都是新近才修的,后面还刻着一些在修建塔院的过程中捐赠钱款的施主的名字。

而后我们又进了五百罗汉堂,里面的罗汉各式各样,表情异彩纷呈,显得十分肃穆。让你走在里面不由得小心翼翼,恐怕惊动了哪位罗汉,从后面摸你一下。

不过从堂中走出,我和LP都比较疑惑,这也不够五百个阿,难道这五百就像千层饼百衲衣的千、百一样,只是个写意手段?不过转了又转,才发现原来在七级浮屠塔的另一边还有一个五百罗汉堂,供着另外二百五十个罗汉。窃以为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起名:五百罗汉堂一部、五百罗汉堂二部,抑或二百五罗汉堂为妙。不过后来想想对佛祖实在是大不敬,罪过,罪过,这个念头就此作罢。

还要所一句的是,堂里面的资料显示:这个五百罗汉堂是东三省唯一的一个五百罗汉堂。就是在全国范围上来说,五百罗汉堂也是不多的。

在塔院的最西面有一个供着舍利的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舍利是什么,不过看起来这个殿的规格很高。并且不让进,只能在外面拜。我往里看了看,也看不清供的舍利的真正面目。心想:何苦呢,何必呢。

走出塔院,我遇到了这次去哈尔滨最让人恶心的事情。两个已经快要步入老年的妇女,自称为香客。极力的拦住我们,并用恳切的语气让我们帮帮忙,旁边还有一同年龄的妇女在添油加醋。俺和俺LP都是心地善良之人,怎么能有忙不帮呢,故问帮什么忙。那人说了一大堆,主要意思就是她们是极乐寺的香客,一心向善,要我们给她们一个做好事的机会,抽两个签。其实我一点都不信这个东西,签我也极力不想抽,并告知我不信这个。不过奈何她们实在是纠缠不断,想想就抽了两张。她看了看说是上上签云云,并要求我们意思意思。我K,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时我火就上来了,给你奶奶个爪,说啥我也不给。那两个人就说如要是坏签就不要了之类,我说把你的签一一打开。果然不出我所料,全都是所谓的上上签。那两人看说我不过,又去和我LP说,嘿嘿,这回她们的算盘可打空了,俺LP是比我还要死硬的人物。最后那两个人甚至说出了:“哪怕给两块钱也是那个意思阿。”不好意思,俺是一个没意思的人。那两个人跟我们走了近百米才放弃。

塔院中的佛像很高,很容易的就能看到这两位自称为香客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他老人家所何感想。其实看到乞丐我有时还会看心情施舍一点,虽然我明知道那些乞丐是假扮的。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虽然职业不同,但都不容易。而且人家把自己打扮的脏了吧叽的,那份敬业确实对得起我扔出的钱。可是那天的那一幕,让我觉得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利用人们所谓的自尊和面子公然的抢劫。若不是当时我特别的生气,我也许真会给她们钱,但是现在想想,对自己当时的所为一点都不后悔。不过现在的我心情早已经平静了,正如人民的好教师罗永浩所言:“人生,难免有踩到大便的时候。”

出了极乐寺,走到了大道上,我们两个小路痴又迷路了,虽然我们拿着地图。在这次出游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承认女人的直觉就是比男人准。就在二选一的情况下,我还是输给了我LP。打完赌,问完路之后,我们两个不争气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还好在通往文庙的路上有不少小餐馆。我们找了一家沙锅坛肉馆,犒劳了一下我们可怜的肚子。别说,虽然饭店的面脸不大,味道还挺地道的。

吃完了饭,我们向小路的深处继续进军。由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军区都在这个小路里面,所以时不时的就能看到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学生,和偶尔开过的军车。到了文庙门口,第一印象就是门好小啊,像典型的四合院建筑一样,门开到了院子的东南角(其实当时我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过我想这么讲究的建筑应该是坐北朝南的吧)。

又看了看门口的标示,发现文庙是全国性的文物保护单位,而刚才去的极乐寺是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到了窗口询问(全票15),学生票倒是有,但只卖给中小学生,我的过期学生证又一次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

进了大门首先对着的就是厢房的山墙,左面有一个牌坊,上书“德配天地”,进去以后就是三层院落的第一层。左面有一座石桥,右面还是一座牌坊,上书“棂星门”,这是第一层院落与第二层院落的分界。好像各地的孔庙都有名为“棂星门”的这种牌坊。

第二层院落的两个厢房是作为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的展馆,进去看看都是一些生活在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看样子年代不算久远,但是却十分的陈旧。可能和展馆里面昏暗的灯光有关系。

在第二层院落路中央是孔子的塑像,也不知道像不像,不过倒是和我上小学时,走廊里面的挂图有几分相似。俺已经不读书了,不过俺LP还在念书,赶紧让它作孔子状与圣人来个合影,粘点仙气。

到了第三层院落,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映入我们的眼帘。还别说,光从外表上来看,真有点帝王宫殿的意思。底座很高,宫殿也很雄伟,就是与旁边的建筑挨的太近,显得有些拥挤,显示不出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气势来。到了里面,和帝王宫殿就差得远了点,倒有些像偏远地方的小庙加上蹩脚的历史图片展馆。上面的“道洽大同”,让我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颇为不解。

在上面的若干段中,我始终没有说的是:其实文庙里面的游人很少,少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这么说,除了一进门看见了三个拿着长炮短枪我怀疑是没有买门票的摄影爱好者以外,整个院落就只有我们两个游人,显得极为安静。让我感觉到极乐寺倒像一个热闹的市场,而这里才像一个清静的寺庙。我还与我LP开玩笑,说文庙卖票的守株三年才待到我们这两个小兔子。

其实静也有静的好处,比如我和LP在里面打雪仗的时候,呈着空旷的院落,好像整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个在嬉戏,也别有一番滋味。不过要是连里面的工作人员怀着奇怪的表情看你,好像在说“到这里面干什么来了,有什么好看的”,这时,你就会感到静的坏处了。

生意不好,打烊得也早。就在我们走出大成殿不久,被我们两个称为扫地僧的工作人员就把殿门给关上了,看了看表,还不到下午两点。真不知道,在我们以后的游人看到如此景象会作何感想?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下一拨游人或许要再等三年才会出现呢。

出了文庙的小路,我们到了大街上,在公共汽车站坐上了通往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的公车。到了公路大桥那一站又转了一辆车,坐了一站就到了太阳岛。下了车我们正对着我们的就是一个还在雕刻的雪制大门,人站在门上,正用小铲子来作出冰柱的形状。

往里走,这一路可不近。我们两个直到腰酸背疼腿抽筋,走路都没劲儿了的时候才看到太阳岛真正的大门。原来刚才看到的那个门只是一个幌子。这个门前面有一个大石头,上书“太阳岛”三个字,名曰:“太阳石”。大家纷纷在这里和大石头合影留念,我们也不例外。

买了票(全票60,学生票45),我才发现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我的过期学生证丧失信心。今年是第十七届雪雕艺术博览会,掐掐我的手指头再掐掐LP的手指头得出结论,原来早在上个世纪的第87个年头就有这个活动了,有一个词儿叫什么来着?想起来了,相见恨晚。

往里面走吧。最开始的几个小型的雪雕就让我们兴奋不已,舍不得往里面走。在一个个雪雕前面照相。最有意思的就是模仿雪雕里面人物的pose,与雪雕合影。不过由于有些雪雕里面人物的pose实在是太过稀奇古怪,导致有些游人不看雪雕,反而频频侧目来看我们,搞得我们还真他娘的有点不好意思诶。最搞笑的一个雪雕就是夸父追日,还让夸父拿了一根棒子作奔跑状,好像在参加接力比赛一样。

往前走,到了一个广场,矗立在那里的三个大型雪雕,一下子就把我们给镇住了。三个雪雕风格各有不同,不过同样的特点就是高大。每一个的下面都围着一群人在那里照相,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许多人站在了雪雕的正下方来照相,真不知道他的相机有多大的广角,抑或只是像照一张蚍蜉撼大树的雪雕版?不我我更关心的是,要是天气转暖这些雕像要化没化的时候,细节已经没有了,但是轮廓还在,并且还往下流着汤汤水水会是什么样子呢?还是不想了,免得LP大人K我。

绕过了这些巨型的雪雕,又是一些小型雪雕的过渡。在经过了那三个大家伙的视觉冲击后我们对这些小家伙的兴趣已经大打折扣了。不过正所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眼前一闪,一只巨大的公鸡骄傲的站在我们面前。身下还有一只母鸡,和几只小鸡,一家N口,看起来其乐也融融。想都不用想,地下又是一大堆人在照像,看来我们只好找个远点的地方把整只公鸡都照进去了,谁让俺的DC广角不够大呢。

我们在这个地方没有作太多的停留,直接到了各个国家的参赛雪雕展区。平心而论,虽然这个地方的雪雕规模不算大,但是它确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大型的雪雕。基本上每一个都很有意思,不过再看看人们照像的聚集程度就很容易知道哪些作品是获奖的了,并且奖项越高,前面聚集的人越多。不过再我看来除了极个别的作品外,每一个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奶酪的那个,如果不看它的颜色,还真有可能以假乱真。

穿过了一小片林海雪原一样的地方后,我们到了另一个不知道是什么主题的展区。不过这个展区的雪雕都很有意思,不少都是图腾般的脸,并且人不算太多。于是我和我LP抓紧时间与里面的每一座雪雕合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Pose。就在气氛达到了最高点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摸了一下脸,心里面突然一紧。

中国,我的眼镜丢了。

没有了眼睛,我几乎远一点的东西都看不清楚,并且这副眼镜我刚刚配了不久,这让我十分沮丧。回头看看走过的那么多地方,丢镜四顾心茫然,到哪里去找阿。不过这时候LP说:“找找看,要是在这附近丢的就一定能找到。” 为了不违抗圣旨,我就随她顺着原路往回找,好几次我都要放弃了,不过好像眼镜是被俺LP给藏起来一样,她倒是对找到充满信心。最后终于在松软的雪地上看到我的眼镜,一半还埋在了雪里面。我轻轻的把它拾起,看着它喃喃的说:“瘦了,黑了,受苦了!”从此,俺的出结论:俺LP的直觉就是强,再赞一个。

继续往前,就是一些娱乐项目的聚集地了。我看到的有:滑梯、冰车、雪上摩托艇、骑马等。不过我都兴趣不大,唯一有点兴趣的滑梯,还因为LP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在作祟,也没有成行。不过也不后悔,毕竟30元一个人的价钱带有抢钱的性质。

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到了太阳岛雪雕艺术博览会的尽头,看看天色已晚,我们决定往回走。在回去的路上,有些规模比较大的雪雕下面的灯已经打开,由于雪雕表面都是白色的,所以这些彩色的灯打在上面会显现出它本来的颜色。不同的灯打在上面,既有颜色又不失雪的质感,看起来好像各种颜色的雪做的一样。

出了太阳岛的大门,天已经基本上算是黑透了。门口很多车去冰雪大世界,我和我LP看着那条让我们腰酸背痛腿抽筋走路都没劲儿的路,还是决定让司机大哥宰我们一次吧。两个人,10元钱,三分钟,到了冰雪大世界的门口。

冰雪大世界,就在松花江的北岸,过了公路大桥就能看到,估计平时就是一大空地。下了车,我们首先就被冰雪大世界的大门给镇住了,这个大门仿的是凯旋门的形状,上书:“哈尔滨第六届冰雪大世界”,有多高我说不清楚,不过这个门就比兆麟公园的最大规模的冰雕还大。

过期学生证的又一次得逞让我不得不好好保留这个把有效截至日期改到2006年的宝贝。这回的门票的长度和它的价格(全票80,学生票40)一样壮观,不过仔细看看,除了可以最为入场的凭证以外,它与垃圾没有什么两样,虽然还带着一张邮资明信片。因为上面布满了各种广告,一点纪念意义都没有。窃以为上回去吉林松花湖是的门票就够让人恶心的了,看了这个我才明白,松花湖的门票算是高尚的。人家不管怎么说在明信片的正面还印着小小的松花湖的画呢。而这次这个除了广告还是广告。

进了门口,迎面能看见的就是一条星光大道,直通一个冰作的坛。说它是星光大道是因为脚底下的路都是冰铺成的,里面还埋着黄色和绿色的灯管。很多人在上面艰难的走着,努力的保持着平衡。看到了上面N多人在照相,根本取不到什么景,我们就退而求其次,直奔里面。反正一会回来这里也不会化掉。

到了里面,我们首先进了一个冰制的长廊,就连地面都是冰的。在里面的人们无疑是想要证明一下自己的平衡能力,看着大家晃晃悠悠小心翼翼的走着,真希望有哪一个先摔倒了,而后带倒一大片,哪怕是我们也在其中呢。不过大家都紧张的维系着自己的理性,偶尔几次尖叫,寻声望去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不过在其中我看到了一位老大爷,在佩服过他的勇气之后,也为老大爷的胳膊腿儿担心。年纪大了,还是不要用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走出长廊,冰雕一座接着一座,都是大型作品。偶尔看到一两个不是大型作品的,不是因为它规模不够大,而是恰恰相反是因为大并不能很恰当的形容出它的规模,尤其是在前面已经用了大形容的情况下。故而应该称其为:巨型作品。这一座座巧夺天工的作品,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好像我们都走进了天上宫阙一般。

但是也不能说这里没有小型的冰雕,那个迷宫的创意还是很不错地,不过致命的是它的墙修建的实在是太矮了,以至于对迷宫的道路一目了然,迷宫也就成了例行公事的向前进。

最北面有一座小山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本来就有基础,还是完全都是用雪堆制的。这里算是整个冰雪大世界最高的地方了,上去的楼梯也是冰制的,不过上面铺了东西,一点也不用担心会滑倒,然后再和你后面的人来个多米诺。上到了最高点,整个冰雪大世界一览无余,色彩斑斓,晶莹剔透,像是那位神仙给制造的幻境一般。这么高的地方,当然会有娱乐项目了,小山的西坡被改造成了一个滑雪场,东坡被改造成了一个大滑梯。开始我们看了一会滑雪,有些人滑的的确不错,不过我估计我们要是上去和那个滑出雪道的人有一拚,当然雪上横向转体一千零八度这个高难度动作也一定是难不倒我们的。东坡的那个大滑梯被宣传为中国(世界?)最大的滑梯,30元一个人。说实话这个滑梯无论规模还是刺激程度都远大于太阳岛的那个,不过由于我LP大人实在是不敢再尝试了,我也就就此作罢了。不过我和我LP还是在上面看着滑梯轻声的数着:30,60,90,120,150,180......

在里面逛了近两个小时,初到的兴奋已经渐渐被寒冷和饥饿所代替。我们决定往回走,到了门口,我们又到了星光大道上感受了一番。这时候人们都已经聚集到上面的坛子上去了,因为这时上面已经多了三个领舞的,还用大功率的音箱放起了舞曲。无奈下面的人大部分很拘谨,观望的居多。LP看了一会后对我说:“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动作。”唉,都是出来混的,何必呢,何苦呢。

出了大门口,刚才还为怎么回去而发愁的我们,担心一扫而散。外面N多出租车。

逛了一大天,我们的腿都逛细了,连找个饭店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在小卖点买了两碗碗面添饱了我们空空如也的肚子。

好充实的一天啊。

D3(2005/01/16):松花江铁路大桥——果戈里大街——索非亚大教堂

为了昨天的死逛,我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直快到11点了我们才懒洋洋的起来,浑身的感受一下,还真他娘的没缓过来。本来今天要去731细菌部队的遗址去,不过看了看时间,再看了看从那里回来的公车居然下午4点就没有了,我们只好把去那里的计划推到了下一天。

在床上摊开地图设计了一下今天的行程,想了想,就把明天的事情在今天办了吧。首先去果戈里大街把红肠的事情给解决了,这可是老爹亲口嘱咐的事情。

在地图上发现在松花江畔有辆公车通往果戈里大街,到了那里以后我们才发现车到是有,就是没去那个地方的。看来地图不但没什么作用,在看错的情况下它的作用还会由零奇妙的变成负。不过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意外的去了松花江铁路大桥。

本来我们两个就在松花江畔照照像,结果发现铁路大桥上面有人影在走动。我们抱着试试看得心理走了过去,发现原来铁路大桥的两边都有一条很窄的小路,只能允许一个走,要是对面过来一个人必须得侧身让路。桥头有一个岗楼,里面有两个士兵在把守。桥下还有一行字写着“军事禁区,左右100米禁止停车”。我们正在怀疑会不会让上,需要不需要盘问,结果就在犹豫之间就看到有几个人大步流星得走了上去,岗楼里面的士兵连看都没看他们一眼。

还等什么,我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上了大桥,路过岗楼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装出已经走过了一万遍的表情,两条深锁的眉毛好像在说:“真烦,这桥他娘的真长,早知道不在对岸买房子了。”

不过如果那两个士兵看到我们正式跨上桥的那一幕,用脚趾就能看出我们是新来的。不得不说的是,我们脚下走的是一条一条的铁板铺成了路,上面还有孔,很清晰的就能看都洁白的河床,并且滑得很。我们两个不得不小心翼翼得在上面磨蹭,不过在照像的时候却极力得装出一附大义凛然的样子。最过瘾的是过火车的时候,整个桥身都在颤动,加上近在咫尺的火车掠过的呼啸声,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还要说得是过人的小路与火车道间有铁丝网隔着,所以不用害怕被火车吸过去。

由于江上的风十分的大,还没有走到一半的我们便原路返回。这时基本上已经看不出我们是新手了,脚下也算是虎虎生风。

下了桥,我们有重新得看了看地图。在兆麟公园门口我们坐上了8路汽车,这路公车挺不错的,上面还有哈市各个景点的介绍,在路过市三中的时候,我还特意得往车窗外看了一下这个古老的建筑。说实话,特点不是很鲜明,只是占了年代久远的便宜罢了。

下了车以后,我们就一头钻进了地下,感觉了一下方位以后,我们在自以为正确的方向又钻了出来,结果发现到了我意想不到的一面。于是再钻下去,再钻上来,还是不得要领。后来仔细的看了看,原来这个地方的地下通道都是各自为政的,本以为是融会贯通的呢。更可气的是里面没有电梯,本来就很疲惫的我们,在上上下下的过程中消耗了不少的体力。终于在地面研究好了各个通道的方位后,到达了我们想去的那一侧。可真不容易啊。

其实我们无非是想到坐车时看到的老上号去解决一下我们的午饭,还真别说,那里的东西还真挺不错,特色就是砂锅。在冰天雪地中呆了很久,进去吃一下热气腾腾的砂锅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推荐所有到哈市来玩的人都到老上号去感受一下,每人15元足够。后来我发现在中央大街上也有一家。希望能尽快遍布全中国,让我足不出市也能尝到。那个什么劳、什么基就该那凉快去那得了。

吃晚饭看看已经三点了,瞎逛了一会,意外的看见了三个教堂。三个教堂离的很紧,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一样一个。很明显天主教那个最高,双尖的哥特式建筑,与我家楼下的南关天主教堂大同小异。剩下了那两个规模就小多了,但是也都是很有特点的。我们甚至还去了那个基督教堂里面看了一下,里面正准备马上就要开始的布道活动呢,人陆陆续续的进,转了一圈的我们很不好意思的出去了。

在路上我向LP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条街叫果戈里大街而不叫奥斯特洛夫斯基大街,按理说前者的知名度在中国与后者相比根本就不再一个数量级上面。当然LP接不住我的GP问题,我又用自己的GP理论解释了一番。无外乎就是后者的名字太长而且拗口,搞不好叫来叫去把条街叫成了:司机大街,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又一个很NB的汽校呢。听完,LP一脸的不屑表露无余,原以为会是无限崇拜的眼神呢。无奈我只好挑起了下一个话题,决定在我们之间把果戈里大街改称果子狸大街。请大家原谅我,我没有一点侮辱果先生的意思,只不过这是我的一大嗜好而已。还表现在把那句“我思故我在”改称“我思故我睡”,然后用它作我文曲星的开机画面。直到最近看电视我才为我的这种不良嗜好找到了理论根据,原来叫后现代主义什么什么结构,他娘地,没想到俺还和后现代沾边。

在一家专卖店里面,我看见了我十分喜欢的一款adidas上衣。没怎么犹豫就拿下了,后来在中央大街甚至再后来在沈阳我都没看到这款衣服,现在我不由的把它当作了哈尔滨的特产。

零零碎碎的东西都搞定后,最后该轮到红肠了。地点十分好找,就在秋林的地下。里面不止一家卖红肠,不过看看哪家的柜台前面人最多就应该知道买哪家的了(13.5/市斤)。

Mission Complished。这时天色已晚,我们便原路返回,在索非亚教堂那一站下了车。

这时广场上的灯已经都打开了,不过我却感觉并没有像别人游记上写得那么漂亮。不过规模到真的是名不虚传,遥想那个年代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立在众多低矮民房之间,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形式都如此的震撼。你不得不得出结论建筑就是宗教最好的宣传员。当然,现在这个教堂的建筑规模在此消彼长中,早已经今不如昔。不过它一如往日一样,向你传达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宗教的神秘感。

很可惜的是,人们拥有的只是它的身体,而它的灵魂早已经随风而逝了。这座独特的建筑早已经不作教堂了,而变成了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众人一起在这座宏伟的建筑当中唱赞美诗的情景只能停留在你美好的想象当中了。

教堂下面有一个小亭子,卖的都是俄罗斯风格的纪念品。两个字:死贵。

我们绕着教堂转到了它的另一面,他娘的,原来这面才是教堂的正面,美丽的夜景都集中在这里。我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拿出了DC,吭吃吭吃的开始了照像。夜景手持就是费劲,尤其像我这样帕金森疑似患者,照出来的东西被我一散光的哥们看了以后平静的说,我摘下眼镜看东西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两个这个时候体力都有些不支了,用我LP说来说就是一个字“面”。本来还想进去看看的念头不得不打消了。

连续第二天,我们的晚饭吃的是方便面大餐。

D4(2005/01/17):中央大街

“面”,原来是可以延续的。在又一个11点起床事件发生后,我们度过了在哈尔滨最难受的一天。

起来之后,我们两个相视而笑,看来731注定是与我们无缘了。收拾收拾把房间退了以后,我们开始了半天的流浪生涯。

原来,一个住的地方对一个人来说是这么的重要,尤其是对向我们两个这样都有些生病的人来说。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那里都不去,就在附近的中央大街来消磨到整个下午吧。

我们首先逛了一下书店,我径直的走到了旅游一类的书架旁边,开始挨本的搜索。终于我找到了想要的那一种书,知道了华梅西餐厅的特色菜是:罐闷牛肉、软煎鲑鱼、酸黄瓜、鱼子酱。这个菜单也成了我一会儿点菜的指南。

终于,我这个居然和后现代有点瓜葛的人携LP第一次走进了西餐厅。一进门,我就对这个有些悠久历史的西餐厅有了意见,这几乎是我走过的最狭窄的门了,咱不说着火逃生的事情,就说作为一家俄式餐厅这么小的一个门很明显就是不欢迎那些俄罗斯大胖子嘛。坐到了座位上我们又遭到了一个顾客不应该遭到的冷落,居然没有人搭理我们。本想在舒服的沙发上睡一觉再说,可能是服务员看出了我的意思,过来把菜单递给了我。我照着刚才的指南点了菜后,发现一楼还真他娘的有点冷。于是我们告诉服务员我们想去二楼,服务员倒是很客气,不过告诉我们要重新点菜。到了二楼,除了再经历了一次冷落;还经历的一次换座,原因是我们就两个人,要求我们做到角落里面的那个桌子,忍了。终于,菜都上来了,尝了尝发现也没什么外国味,要不就是俺老爹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在家搞饮食上的洋务运动。不过到也好,当家常菜了,倍感亲切。还需要说明的是,从一楼到二楼在温度上来说,相当于从一个冰窖到了另一个冰窖。俺是穿着羽绒服享受的这顿饕餮大餐。

出了餐厅,我们直奔药店。LP的眼光就是独到,选了一种感冒药,在晚上上火车之前就把我们身体里面的病毒给clear了。不过这个药这是有副作用的,在商场里面LP居然靠着我的肩膀不到一分钟就睡着了,不到两分钟后醒来,然后告诉我“刚才作了一个梦”。然后又睡又醒又做梦,如此反复,佩服佩服。

在麦当劳里面我们终于熬过了艰难的下午,回宾馆取了行李,直奔火车站。

在火车缓缓开动的时候,我望着窗外,心中默念:

拜拜了,感冒!拜拜了,哈尔滨!

后记:

终于写完了,回头看看罗罗嗦嗦真的好长阿。希望能有有毅力的人坚持看到这里。

现在看看写的东西,好像其中有不少地方写得都比较刻薄,其实除了踩到那次大便以外,哈尔滨一行让我们都很愉快。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我不得不说,的确哈尔滨是冬天游东北的首选。

不过郁闷的是,到了现在我还没有想到一个好题目呢。

曾经开玩笑说道:这一辈子两件最爽的事情:一、公款FB。二、带着PLMM出去玩。没想到老天这么快就让我都实现了。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channel V、CCTV、还有我的歌迷。K,拿错稿子了。

俺最要感谢的就是俺LP,给了俺这个机会。

既然用了歌词作为开头,那么也用歌词作为结尾吧: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许巍《蓝莲花》

2005.01.19~2005.01.28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