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联灵湫
隆德石窟寺
六盘山美景
向上就是“仙人洞”
北联池,又称北联灵湫,民间称为“九峰莲花池”,在隆德县城东北部大庄乡前庄村,距隆德县城20公里。为葫芦河支流什字河北源———大庄河之发源地,是六盘山脉中段西侧著名的古灵湫和山顶湖,被隆德县旧志称为八景之一。
朝东,汽车冲出宁夏隆德县城,在六盘山下朝左一拐,驶上一条通往“北联池”的土路。入夏,在20公里的土路两侧,野棘的头颅露出青翠的绿色,随我们伸向六盘山腹地。路边还有很多正在盛开的马兰花和蒲公英,微风吹来,马兰花的清香和蒲公英的种子一起漂浮在空气中,扑面而来。
民间的“九峰莲花池”
北联池,又称北联灵湫,民间称为“九峰莲花池”,在隆德县城东北部大庄乡前庄村,距隆德县城20公里。为葫芦河支流什字河北源———大庄河之发源地,是六盘山脉中段西侧著名的古灵湫和山顶湖,被隆德县旧志称为八景之一。
县志“古迹”一节中记载:“北联池,在县东六盘山,岩极高峻,池居半山中。阔约十五六调,水流有丝竹声。清泠可听。瀑布时飞,横如白练,山势合抱成池。”北联池北岸昔日建有惠泽大王祠。其山门前有一对石狮,登12级石阶方至大殿,殿内供奉惠泽大王。再登12级台阶至后殿,后殿略宽大,供祀多位神祗。山门及两边殿前各置一六角形大石香炉。祠内有元代忽都鲁沙雕立的“黑水龙王庙碑”一块。北联池海拔2530米,湫广30亩,是六盘山中段西侧著名的山顶湖。
隆德县旅游局的王局长充当了我们的向导,一路上,将北联池的传说、典故讲得栩栩如生。他说,每逢天旱,方圆百里的人们集于池边设坛烧香求雨,顷刻间便会有大雨从天而降。就连雷雨初发,也多从湫水四周的山头起云,仿佛苍龙布云施雨,因而人称这里是“云根雨穴”。王局长还说,“北联池的历史深着呢”。据《史记》记载,秦惠文王使张仪阴谋伐楚,作《诅楚文》投于池中,诅文说:“敢昭告于巫咸大神以底楚王熊相之多辜。”
青山秀水佛音传
青山秀水处,必有庙宇。这里的庙宇不大,禅房分布在正殿两侧。到正殿前,几名僧人从禅房里走出来,迎我们进去歇息。我急急地请教这里为什么叫九峰莲花池。僧人静立在一边,微闭着眼睛,手中拨动佛珠,说“我们数一下吧”。我认真地数了一下,湫水四周的山头,正好是九座,却又连在一起,如苍龙起伏舞动。这正好回答了“九峰”和“北联”两个疑问。阳光斜照,风铃声声,山间不知名的小鸟啁啾,给北联池增加了许多静谧和神秘。紧密相联的山峰恰似一朵绽放的莲花,湫水正是莲中的花蕊。我站着的地方,恰是花蕊的边缘,夕阳里,我的影子映在水中,在清澈透明的水面上波动。
湫水是灵动的。早上的太阳刚从东边的山头露出脸庞,一块白云从东边的一方小池中冉冉升起,渐渐放大,慢慢移动,最后盖住了湫水。十几分钟后,湫面上的云逐渐龟裂,化成盆口大小的白云,就像绽放在水面上的莲花。再过一会儿,开放在水面上的花朵缓慢变小,最后在若隐若现中消失。这时,鱼虾跳跃,水面泛着银光,哗然作响,似仙乐响起,真有龙君出行的气势!
灵动的北联池
在九峰莲花山行走,不时有松鼠跃于石头之上、树梢之尖,见人过来,没有逃走的意思。据说,清朝时,一支叛军追赶附近的村民至九峰莲花池附近时,却找不见一个人影,便纵火烧毁了池周围的庙宇。当地百姓免于劫难,就称九峰莲花池为“救生池”、“放生池”。至今,当地人为表达感恩之情,每年要举行向池内投放活鱼、活虾,向山中放还山鸡、松鼠等动物,因此,这里的鸟啊松鼠啊都不避人,人与自然就是如此和谐。
在湫水边看九峰山,它是绿色的,偶有一处灰白色的岩石裸露在外,深入到山中后,方知道这里是用彩色染成的。红的、黄的、粉的、绿的,分不清哪个是花,哪个是草,哪个是叶。人在其中行走,就被彩色包围着。不,是簇拥着。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慕名九峰莲花池,寻古探秘,赋诗抒情,留下了许多诗文佳篇,尤以“诗圣”杜甫的《灵湫诗》为最。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在游览了秦州麦积山后至九峰莲花池,见此景象,欣然命笔,作诗二十韵以誌。
唐杜甫《灵湫诗》:“东山气鸿蒙,宫殿居上头。君来必十月,树羽临九州。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阆风入辙迹,广原延冥搜。佛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浩歌绿水曲,清绝听者愁。”这灵湫成了六盘山上的一颗钻,成了六盘山上的一汪灵水,也成了六盘山上的天池美景。
神奇的“仙人洞”
距九峰莲花池北2.5公里处有北石窑寺。石窟凿于陡峭的半岩上。人凭借索链悬梯出入石窟。山岩呈红色,其在日光的普照下犹如晚霞一片,故洞窟被称为“丹霞洞”。相传古代有一仙人在此住过,也称“仙人洞”。石窟左右两边较远处有两个石人,当地人称其为“叔宝岩”和“敬德岩”。丹霞洞所在山体形似蝙蝠,该山被称为“蝙蝠崖”。石窟内有一水泉,泉水增而不溢,清澈甘甜,相传以此水滴眼可明目;饮之可治百病;男女共饮可成伴侣;反目夫妻取饮可和睦;结仇朋友饮之则亲密;还有养颜保健之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