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 8.8 Grand Teton 和 Yellow stone
天下的美景就像天下的美人,大抵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但一夜翻云覆雨,露水之欢后,发现再也没有了探索的激情和留恋的理由。于是收拾行囊,天各一方;而另一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虽然看起来远非那般妖艳夺目,千姿百媚,但稍一靠近,立刻能感受她优雅的风韵和别样的情怀。时间越长,惊喜越多,痴迷也越深,值得用一辈子去体验和玩味。
Grand Teton 和 Yellow stone都属于第二种。
从Jackson Hole沿着26号公路向北,只需十几分钟便进入了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对这个公园我们之前了解的不多,只知道有一座山叫“信号山”(Signal Mountain)。以前曾在一篇游记中读到,“Grand Teton”是法语,意思是“断了气”。对此解释我一直莫明其妙,自己的推断是:第一批发现公园的先行者们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集体目瞪口呆,驻足屏息。结果一不留神“屏息”时间过长,导致脑部缺氧,供血不足,最终“断了气”。少数幸存者为了及时提醒后面的队友,匆忙爬上最高的山头,点起狼烟,向远方发送秘密的信号:“注意呼吸”。
这个公园像所有其他的公园一样,是一片原始自然景观的保留地。雪顶山峦,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滩涂湿地,加上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使这里成为各种户外运动的天堂:Biking, Hiking, Boating, Jogging, Camping……基本上动词加上“ing”在这里都能实现。既有房车可走的通攫大道,也有只能徒步进入的通幽曲径。只要有时间,尽可以在这里放纵自己的想象力,充分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我俩在这里的活动就很简单。中午时分,我们驱车穿过树林中的甬道,来到一处山脚下的高原湖泊。带着午餐,小心翼翼地下到湖边,在树荫下找块平整的石头坐了。眼前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映着雪山的倒影,偶尔有一两支皮划艇滑过。浪花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的碎石,仿佛在倾诉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传说。阵阵清风拂过,在树叶的荫影下顿时感到一丝凉意,而风一停,正午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影落到身上,又会觉得阵阵烘烤般的暖意。
不知不觉,喝了两听啤酒。也许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居然有几分困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家公园,对于我来说,现在的Grand Teton就是一个天然的卧室。于是回到车中,径直开到半山腰,停在树荫里,摇下车窗,放倒座椅,伸直双腿,拿太阳帽随便遮住眼睛。若隐若现的虫鸣好似催眠曲,风中树叶的嚓嚓声像是一曲童谣,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午睡…
如果时间充裕,在公园里露营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们没办法有那么奢侈的计划,下午醒来后,在小山顶遥望了对面雄伟的信号山和下面辽阔的草原,便直奔黄石而去。
Yellow Stone地处Grand Teton的正北方,两园几乎是完全相邻。刚一出Teton的北门,立刻就看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Welcome to Yellow Stone!”。它俩无论从面积大小还是位置的邻近,都有点儿像圆明园跟清华园的关系。
黄石公园很大 --- “很”的意思是,它的南门和北门之间的直线距离超过100公里。几条主要的国道贯穿其中,在园中组成了一个“8”字形的路网。在我拿的大幅美国地图中,黄石公园占据了Wyoming州左上角一小块正方形的面积 --- 人们只能“以面代点”地描述它的位置。我想,这里的游客如果走失,肯定不会用“我在黄石公园里”这样的说法报告自己的位置。例外的情况是一通缉犯逃入了园中,得意洋洋地打电话向包围公园的1万名气急败坏的人民警察宣布自己的明智之举。
高山,湖泊,森林,这些黄石公园都有。但真正令它傲然于世的,是园中众多的热泉和间歇泉 --- 所以,人们说黄石公园是一座地质公园。
以前曾经读到过,世界上的热泉和间歇泉主要集中在3个地方:冰岛,新西兰和黄石。但前两者的数量加起来还抵不上黄石。我们曾到过新西兰北岛的Rotorua,在漫天的硫磺味味道中参观此起彼伏的泥浆池和怒气冲天的间歇泉。今天来到了黄石胜地,一定要感受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第一个目标当然是著名的“老忠实泉”。黄石的东南部为湖区,北部是山区,热泉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从南门进入,沿着“Yellow Stone Lake”向西北前进,大概要四、五十分钟才能到达泉区。
夕阳西下,远远就看到地面上烟雾蒸腾,白色的蒸汽像云一般在无风的空气中自由上升,有点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味道。这一带的间歇泉很多,泉眼处呲呲作响,翻着水花,配上升腾的白色水蒸气,仿佛是一个刚刚放过一枪的枪口,随时准备再次扣动扳机。
从报纸中看到,其实“老忠实泉”的喷发也不是那么“忠实”,随着季节和年代的推进会有些许不同。游客中心有时间表,预期喷射的时间和间隔。但我们也懒得查看,反正一定今天要一睹芳容,干脆就像“花痴”一般早早坐好,静候佳人的光临。
渐渐地,周围大大的一圈木椅几乎坐满了游客,我知道下一个“Show time”到来了。
这次喷发终于如约到来,但喷射的力度远不如我在电视中看到的那样激烈,时间持续的也不是太长,也许是应为天旱少雨的原因。但这些各国的观光客们还是颇有礼貌地鼓掌致谢。仿佛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名角,在大庭广众之下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并未表演自己“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绝活,却仍然受到忠诚票友们的爱戴一般。
这里真是一座间歇泉的天然博物馆,各种形态一览无余。有的只是嗤嗤冒气,像蒸汽锅;有的只是呼呼冒水,像开水锅;有的是砖红色的一滩,有的是翡翠绿的一捧 – 各种矿物质的加入让泉水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
为了方便参观这片热土,公园在泉眼的周围搭起了木质的栈道,人们只能沿着栈道行走参观。在硫磺浓重的气味中,游人的身影在蒸汽中若隐若现。有些看起来坚硬的地面据说只是一层空壳,一旦受压破碎就会露出下面翻滚的热水。这里最能体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含义,而公园的报纸说每年这里都有些不守规矩的人因失足而作古,真正溶化在了大自然的怀抱中。
也是从IMAX的影片中了解到,黄石地区在多年以前有过3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造成的地面坍塌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的盆地,在地质上叫“Caldera”。直至今日,地下的火山能量依然在奔突,形成了众多的间歇泉(Geyser)和热泉(Hot Spring)。影片结束时的结论是说“黄石依然是一座活火山”,同时配以令人紧张的音乐收尾,使我怀疑此片是否通过了美国旅游局的审查。
“上帝的蒸锅”--- 我这样概括这个地方。
晚上,我们住在黄石公园西门外,那里虽然有很多Motel,但房源依然很紧张,费了些时间才找到房间。在去西门的路上,我们碰到了大片的野生鹿群,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野生动物也是黄石公园的一大特点,但据说多数在夜间行动,所以也无缘相见了。
8月8号是我和老婆的结婚纪念日。后来想起来,这是我俩在黄石待的唯一的一个夜晚。早知如此,我应该在这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里给她献上一曲《长爱歌》:
八月八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估计她会当场感动得喜极而泣,涕泪横流,远远望去仿佛一座活跃的间歇泉。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进入了公园,走马观花地游览了东部的湖区和瀑布。黄石实在太大,实在太需要花时间去探索和体验,我相信每一条原始森林中幽深的小径都能带来新的惊喜和激动。我们这次只能算是“管中窥豹”,“惊鸿一瞥”,美人的风姿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追随。在游客中心,我俩买了白色的T Shirt换上,上面印着“Yellow Stone”和一头熊,愿这段记忆永驻心间。
下午3、4点钟,我开着车向公园西门前进。忽然前方的车子都慢了下来,而且路旁站着一些人不知在做什么事情。我很纳闷儿,但也减下速度往前一步一挪。不经意间头扭向右边,向窗外望去 --- 哇~~~~~~~ 我一声惊呼,一只“巨型”鹿赫然就立在我们的车旁。我从没见过这样大的一头鹿:身高过人,类似高头大马,却又比马健硕。粗壮的大腿,饱满的腹部,泛着油光的浅褐色皮毛,头顶上的角仿佛一大捧茁壮的珊瑚。它的态度悠然自得,目光安详而平静,毫不在意身旁过往的车辆和驻足观望的行人,仿佛是君临天下的森林之王,爱怜地俯视着自己的国土和乐园。
我被这一幕惊呆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和震撼。“We are not to conquer the nature, we are part of it.”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也许这才是国家公园的不朽灵魂,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灼见真知!
离开黄石,我们漫长的旅程已完成了多半。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路向西,离开Wyoming,穿过Idaho,进入Oregon,最终南下加州,重返旧金山。
沿黄石西门外的US-20向南,在Idaho Falls重上I-15向南,到Pocatello换I-86向西而去。天黑之前,我们来到了Idaho州的小镇Twin Falls投宿。
Twin Falls是个农村小镇,我奇怪这样小规模的村镇居然在地图上还标出了浓重的一笔。一进这个村子,一股主要来自牲畜粪便的熟悉的“农村味儿”扑鼻而来,跟中国的农村味道一模一样。由此我想我国家畜的饮食水平同比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下面要赶超的可能主要是“住”和“行”的问题。这个小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在此我经历了现金护照机票信用卡手机丢在麦当劳,10分钟后又有惊无险的失而复得的惊魂事件。为了纪念成功化解这一路途中最严重的险情,我决定亲自赐予Twin Falls 一个汉语名字:“双瀑屯儿”。
明天,我们将展开一场艰苦的“千里奔袭” --- 西进一千公里的征程。在Oregon的群山中,幽深的原始森林环抱着一个西部著名的“天池”,那就是美国最深的淡水湖 --- Crater Lake,火山湖。(待续)
MSN: ln_lin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