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印象
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去过北京颐和园,园子的东南有一座叫“紫气东来”的小关口,关口的背面有“赤城霞起”的匾额,一直只记得这个匾额,却没有找它的原由。去年,朋友说赤城的温泉很有名,我马上想到:此赤城莫非是“霞起“之处?
鸡年春节,一时的激情勃发,于是,单枪匹马的上路了。
漫长的山路,车轮子吱吱嘎嘎的碾着残雪,惊的山风都刺溜溜的昏头昏脑的乱吹,可它吹不动漫山遍野的石头,倒是吹得车子像是让绳子拽住了屁股。
想是个蓬头垢面,灰头土脸的人,一古脑钻进赤城的山沟子里,然后痛痛快快的泡个利落的热汤,什么硫磺的,暖胃的,聪明的等等,扎进去就不出来。可进了赤城,却不知这就是赤城?倒像个京城的缩影。一样的高楼,一样的灯红酒绿,一样的熙熙攘攘。幻想中的彩霞骤起、山村小镇、临街酒肆,还有老枯树、大磨盘以及高唱凯歌的叫驴,全没了踪影。
赤城在哪儿?哪儿是赤城?我彻底的晕了头。
问路吧,不敢对闲逛的少男少女,倒是街头晒太阳的老大爷,从商场的大橱窗下蹒跚的走过来,耳不聋眼不花,非得要拽我下车,一定手把手的告诉我温泉的方向。好一个古道热心,我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道过谢,想是我应该有所回报吧,掏出10元大钞双手递过去。我清楚的看见老人的眼睛盯住了钞票,眼角的皱纹微微颤动,被阳光晒得古铜色的脸颊却一下子沉了下来,老人没说话,利落的转过身,慢慢的回到阳光里。我很尴尬,默默的看着老人在阳光灿烂的窗根下,继续享受那种无忧无虑的滋润。瞬间的浮想,使我体会到鲁迅先生那篇衣襟下的“小我”。
按照老人的关照,20分钟后,来到了一条寂静的但是却城市般的小镇。路边琳琅满目的广告告诉我,这儿,就是名声在外的赤城温泉。一条依山而建的路,一片座在山凹间的建筑,比起赤城,这里多了许多浮华,少了许多人气。餐厅饭店大都厚厚的棉门帘子遮掩着大门,仅有的一家敞开大门的宾馆也是门可罗雀。倒是温泉管理处有些生气,5元钱的门票,可以将温泉的源头看个明明白白。
其实的热气腾腾的温泉掩在厚厚的积雪中,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总泉、眼泉、胃泉、平泉、气管炎泉、冷泉六大泉水各疏其道,然后流向山下的宾馆饭店,供人们享用。古时候有康熙帝亲陪皇祖母孝庄文皇后在这里驻跸洗浴50多天,至今依然留有白玉栏杆的玉池,近代的民国抗日名将吉鸿昌也曾于此“洗耻”。然而,现在的街头巷尾怎地没有了人气?
车停路边,随意挑起门帘,敲开一家像模像样的洗浴中心,服务生很有礼貌,看来训练有素:“洗澡50元含包间费,餐饮另计。”廖廖数语,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人不多”我问,
“哦,过节嘛,都回家了,要等到初八才能提供所有的保健按摩娱乐服务”。
服务生很熟练,理解我问的“人”指的是服务员,可我的真实意思是指“客人”。
“如果有客人来怎么办?”
“洗澡是可以的,住宿也行,就是开不了伙。”
“哦”。
我琢磨着,总不能空着肚子泡热汤吧。看看天色,已近黄昏,洗个澡,没的吃,空着肚子睡一宿觉,也够窝囊的。
“能看早霞或者晚霞吗”
“什么早霞晚霞的,这儿就是温泉和娱乐”。
惊诧!难道这“赤城霞起”只有古时候才有?算了,别问了,趁天色还早,打道回府吧!
一条街上,遇到三辆车子,都是北京的,来的时候单枪匹马,回去的时候结伴而行,揣着落寞和失望。
郁闷的是,这个“赤城霞起”究竟在哪里?
明白的是,服务生简单熟练的回应
注:赤城在河北省张家口东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