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由泉州市旅游局等推出的“体验泉州经济建设成就”系列游即将拉开帷幕,但令承办旅行社意外的是,此番设计的特色线路却叫好不叫座,报名者并不见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市场调查反响很好
泉州市旅游局对此特色线路,还是抱了一定的期望。相关人士分析,自从去年“乡村游”一度热了大半年,今年继续推出城乡和谐旅游可以说是势在必行,而这次推出的“城市建设成就之旅”,正是城市新貌游的一部分。颜年安局长也表示,“这样的活动适合在全市旅游界同行开展,可以为促进更多的城乡交流进一步深入提供平台”。
承办旅行社建发国旅杨总也介绍说,产品设计出来之后,前期的市场调研反响一直很好,是针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心理特点而设计的,“很多市民表示支持,并咨询首发团出发日期,认为能够一条线亲身体验泉州市重点工程的风采,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想法”。
据介绍,线路设计过程中,还得到了各县、市、区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与叫好,市内某行政区分管旅游的副书记还热情地表示,等旅游团经过本地、参观本地工业建设成就的时候,愿意“亲自为游客做导游”。
雨季影响出游心情
据了解,这一“一日游”活动分为泉州市区、晋江石狮、惠安、南安、永春、安溪、德化等不同线路,票价在68元/人到130元/人不等,主要针对退休的老年人。首发团初步设定为“大坪山公园—埔村—真武庙—惠安新貌—沿海大通道—石雕厂—惠泉啤酒厂”一线(68元/人)。
“线路很实惠,无论是包车、导游、餐饮等都严格合乎标准,价格也很低,从每个游客身上赚取的毛利不足10元。”杨总说。然而令主办方困惑的是,日前报名者却寥寥无几,且在来咨询的游客中,关注度也不甚高。“我们在纸媒上打了一次广告,但篇幅很小,估计看到的人不多。”另外,杨总认为,这段时间泉州天气一直不好,而雨季往往是最影响旅行社生意的季节。
各界看法不一
这种“富有煽情色彩”的特色线路,为何叫好不叫座呢?记者走访了一些市民,听取他们的看法。
市民陈先生(59岁)对此表示兴趣不高,他认为,中国人旅游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出门旅游就是为图个新鲜,看看名山大川,走走历史古迹,仅仅是看看家门口的工程建设,随时随地都办得到,没有必要通过旅行社的组团方式。
市民王女士(58岁)认为,内容挺不错,但是好像缺少新鲜感,“说实话,每天住在泉州,乘车可以路过,电视、新闻天天看,好像已经了解很多了,没必要去体验”。
不过,也还是有部分支持者。市民李先生(63岁)则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告诉记者,30年前自己从外地调到泉州来工作,那个时候“还是荒芜一片”,如今面貌变化这么大,自己很想再重新走走泉州,拍些新照片,好与老照片作对比,感受一下几十年的变迁。(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