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虎跳全程36公里提要
第一天
1 7点50分,从丽江长途汽车站出发。9点45分抵桥头。
2 瞅准机会逃票,10点07分,进入香格里拉三中。
3 12点30分,抵达纳西雅阁。
4 1点30分,离开纳西雅阁。切记携带足量的饮水。
5 15点50分,28道拐顶端。
6 17点10分,到达茶马客栈。17点35分,离开。
7 19点20分,进入Halfway。住宿。
第二天
1 9点20分出发。
2 11点38分,抵达Tina's。用午餐。12点55分,寄包后下中虎跳。
3 17点28分,经天梯返回Tina's。17点50分,告别Tina。
4 18点35分,住宿Woody山白脸。
第三天
1 6点55分出发。
2 7点38分,东环线168,新渡口岔路。
3 9点25分,下渡口客栈,应离开公路抄小路上至东环线161。
4 10点,东环线161,离开公路。
5 11点10分,抵渡口。11点30分,渡江。
6 12点05分,抵大具客栈。可乘中午1点中巴返丽江。
注:时间安排非常宽松,包括了充分的拍照休息绕远路的时间,负重30斤,后半程脚趾受伤。最初级的菜鸟也绝对能够胜任。
同伴因事耽搁,我在丽江城内反反复复转了三遍,踩遍了大大小小的角落,终于下了狠心,一个人上虎跳。专门赶车去长途车站买票,被告知没有到桥头的车,只能搭去中甸的车,在桥头下,因此是不预售票的,上车,有位子买票,没位子...还是要买票吧。不过我运气很好,赶最早一班车,空位很多,13.5元。3月18日7点50时从丽江准时出发。发车时要拉铃,所有的工作人员站成一排向驶离的汽车行注目礼。感觉很像当年的老乡火车站目送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场景。
逃票
驴友介绍说,即便是淡季,每天也有十多个人徒步,所以一个人也不用担心,一定有人跟你同行。车上就有一对意大利情侣,也是在桥头下。9点45分,车抵达桥头。找了一老乡问路,他说他正好要回家,热情地给我带路。他告诉我,虎跳峡自从设立了售票处,给山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们却没有从收上来的门票钱里享受到一分好处。前年,山民暴动,砸毁售票处。所以现在卖票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都很怕,原则上不惹他们。他让我跟紧,找机会逃票。正好开来两辆大巴,趁着工作人员数人的当儿,我们从车的另一侧快步通过了售票处。我大气都不敢出,遵照吩咐不回头,盯着脚尖一路小跑。路上无任何遮掩物,笔直,我想工作人员肯定看到了背着硕大红色醒目背包的我,碍于身边的老乡,不敢管。
中午吃饭时,其他游客告诉我,他们都买了门票,不过是微面司机代买的,并且热情地免费把他们从桥头拉到了长胜村小学。虎跳峡的售票处正是用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安抚着山民,平息了他们的愤怒。
香格里拉三中——纳西雅阁
10点07分,在老乡的带领下走小路,进入"香格里拉三中"。自从中甸升级成了香格里拉,随处都可见被强行冠上极其别扭的名称。从"香格里拉三中"操场穿过,老乡突然不见了,很快从前面钻出来一匹马,旁边一修路的小工恶作剧地大喊:"他想骗你骑马。"我装作没听见,心想,我不骑难不成你还强拉我上马不成?
从长胜村小学开始,乡间公路消失了,接下去的是漫漫"马"路。很多游记里的徒步者都是从这里开始正式的虎跳峡旅程,估计他们都乘坐了"热心"的微面。接近中午,气温一点一点升高,我的外套不停地脱了穿穿了脱,脱了手臂火辣辣的,穿上又热。随着海拔抬高,开始我还向老乡问东问西的搭话,后来只能闭嘴赶路。再后来,老乡把马赶到山上去吃草,坐在路边,嘴里叼根稻草,怜悯地看着几个弯道下面,气喘如牛的我。
在虎跳峡徒步,非常容易绝望,眼前一段漫长崎岖的山路,好不容易走完,不等你喘口气,一拐弯,一段更长更崎岖的羊肠小道在光秃秃的馒头山上蜿蜒。更何况我还愚蠢的背了三十斤重的大包。当我的休息频率提高到每二十步一歇时,老乡提出了骑马的建议。但无论老乡怎么劝说,我一口咬定不骑马,反正我计划入住Halfway,之前阅读过很多攻略,多么慢速的人走到Halfway也绝对没问题。老乡看我铁石心肠,吹着口哨前面放马去了,时不时回头关注一下我有没有意志崩溃的现象。在爬行途中,有两个长腿的美国人大步流星超过了我,民族荣誉感在精疲力尽的情况下怎么也抬不起头。
纳西雅阁
12点30分,抵达纳西雅阁,远远就可看见,那个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地方。国旗让我感到了生平从未有过的激动。
在纳西雅阁休整的除了我,还有五个日本人。那两个长腿老美早已不见踪影。要了一盘番茄炒鸡蛋6元,米饭2元,味道就不好挑剔了。摇了摇一升的水壶,还剩大半壶,不想背太多水加重负担,所以,没有在纳西补充饮水。事后证明,这是——非常非常非常——愚蠢的决定!!!!收拾背包准备上路时,有三人刚刚抵达纳西,简单打了个招呼,有两人说他们是韩国人,Chonghyeon和Ho。我很惊异第三个韩国人的中文水平竟然如此之好,结果一问是北京的,春儿,他们三人是路上碰见的。春儿说他决心已经动摇了三次了,准备骑马上28道拐。我扭头告诉牵马的老乡,不用跟着我了,这里有一笔生意。
28道拐
1点30分,准时从纳西雅阁出发。老板娘给我指路,翻过面前的这座大山就是28道拐。又是一座馒头山。正午的太阳最毒辣,水壶里的水很快告罄。好不容易爬到几棵松树的树荫下歇脚,发现旁边的意大利人正在牛饮,手中抱的是4升装的农夫山泉大桶,我能做的,只是打开水壶润了润嘴唇而已。那人见我如此节约,劝我把外套穿上,这样体内水分不容易很快流失。
28道拐是山坳里的s形路线连续爬升,震荡幅度不大,但频率较高坡度较陡,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遮荫处,正午太阳正好直射这面山,光线在江面上切出了截然分明的一道阴阳界。第一道拐刚爬三步,无论我再怎么抖,水壶都流不出一滴水了。我开始盘算,一段S形的路线,是算一道拐呢,还是两道。抬头看了看,金晃晃的反射着刺眼的光芒,蛇形的曲线看不到尽头。事后证明,一段S形路线,只能算一道拐。但在当时,我自欺欺人的将它算作两道拐来给自己打气。
我越走越慢,觉得自己即将在毒辣的阳光下熔化在黄色的尘土里,倚在一块大石上喘气,五个日本人赶上了我。其中一个在纳西雅阁向我打听路的青年对我有好感,其他四个人便在我面前用日语肆无忌惮地开起了他和我的玩笑,有一个因为笑得太猖狂脚下没留神滑了一跤,我微笑着伸出手拉他起来,用日文轻声说,要小心一点喔。五个人顿时像被按了静音开关,尴尬地一路小跑上山去了。
跟着,春儿骑着马超过了我,Chonghyeon和Ho也陆续赶了上来。上山的马匹越来越多,有拉行李的,有驮人的。我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马夫询问有没有水,山间回荡着我一次又一次被告知没有后绝望的哀嚎。我倔强的拒绝了让马夫替我背包的建议,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往上——爬。当28道拐上只剩下我一人,头顶传来了好心马夫们七嘴八舌的鼓励:"还有三道了,加油......"
15点50分,我登上了28道拐的顶端。马夫在悬崖上辟了一条小径,据说是拍摄上虎跳的最好地点,要收费。我背着一个大包,在峭壁上重心不稳。又不敢把包放下,纳西雅阁的老板娘专门嘱咐我,28道拐山顶经常发生丢包事件。马夫都劝我,你走得这么慢,天黑之前肯定到不了Halfway,还是骑马吧。我谢绝了,笨鸟先飞吧,没作停留就下山了。刚走了十余米,我就发现可以清晰的拍摄到上虎跳的全景,完全没有必要花钱在山顶拍。
下至茶马客栈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一点也不错,一尺宽的羊肠小道,沙石路面,我滑了好多次,大脚趾抵得生疼,幸好我带了行山杖,三条腿走路要安全点。春儿三人追上了我,他们在山顶拍照耽搁了一会儿。于是四人同行。春儿拿出一瓶矿泉水递给我,我很惊讶他如何知道我缺水。他笑答,在山顶听见了我的惨叫。看我有点犹豫,他指指背包,说,我还有一瓶呢,你放心喝吧。我这才不客气地接了下来,不到半分钟,600ml的水被我一饮而尽,惊人的纪录。
连滚带爬的下山,17点10分,到达茶马客栈。春儿要了好多水,我这才知道他把身上唯一的一瓶水给了素不相识的我。事情过了那么久,回想起来仍然非常感动。无私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这样教导我们,这次当我此美德成了受益者的时,感触良多。
茶马客栈至Halfway
五个日本人在茶马看到我时,脸上表情不太好看,为了避免同路的尴尬,他们没有按原计划住宿Halfway,选择茶马作为落脚点。
17点35分,我们四人从茶马出发。从茶马至Halfway,基本都是平路,峡谷下奔流的是金沙江,道路两边是雄伟的雪山,景色非常壮观,不过绕来绕去都是一样的景色,慢慢的就感到了厌倦,加上一天的疲惫,我们很快就开始留心石头上刷写的距离Halfway公里数。我和Ho两人拿着相机拍照拉在后面,顺便找借口休息。只有Chonghyeon一人当开路先锋,早早的绕过山的那一边,然后走回来向我们大喊:还有一匹山。我和春儿对他的体力精力感到非常惊讶,Ho告诉我们,Chonghyeon才从海军陆战队退役,每天20Km的山路是他们的必修课,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Halfway
19点20分,进入Halfway的厨房,天色已经有点暗了,不过还没有完全黑下来。Halfway的老板姓冯,非常有名,在此就不多介绍了。
吃晚饭时有一段小插曲,当马夫向导们知道Chonghyeon和Ho是韩国人时,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韩国人很恨日本人吧。今天一路上山,至少已有三个老乡问过同样的问题了。可见中国的宣传作的有够到位的,这些山民的家里连电视手机讯号都接收不到,但却对韩国人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也问过他们二人,结果他们都不知道韩国人切小指抗议的事情,估计韩国本土报道的规模还没有中国大。Chonghyeon一路上都反复耐心地向老乡解释,在韩国老一辈的人恨,我们,年轻人,没有所谓。但在Halfway再次旧题重谈,Chonghyeon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狡猾的问:"你们中国人不也很恨吗?"
饭毕,我们来到Halfway的天下第一阳台,三面临空,对面是巍峨的雪山,脚下是咆哮的金沙江。披着浓浓的夜幕,四下一片寂静,我们四人坐在长椅上喝着啤酒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满天的繁星向我们投下点点光辉。不知不觉已聊到深夜,阳台后方二楼房间的瑞典夫妇已经高声的清了几次嗓子,我们知道如果再不撤退,大皮鞋就该从天而降了。
洗漱的时候,Ho满嘴白沫叫住我,让我瞧瞧他在丽江买的牙膏,说味道有点不对。我一看,是祛斑洗面奶。估计是与售货员以手势交流时比划不到位。
Halfway的厕所号称天下第一厕,一边办事一边可以欣赏壮丽的雪山,还可以呼吸到其他厕所没有的新鲜空气,另外还有无数英雄好汉在墙壁上留下的豪言壮语供你参观。Halfway有公共淋浴房,但因为停电,小发电机无法应付热水器的额外电力需要,只有冷水。韩国人很爱干净,咬牙进去了。不到半分钟,只听见Ho一声惨叫,跳了出来。水管流出的是冰冷的雪山泉水。我们三个人坐在屋里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见Chonghyeon穿着背心大裤衩晃着湿漉漉的脑袋慢慢悠悠踱了进来,我暗自思忖,这海军陆战队的身体可真不是盖的。
哈巴狗和阿婆派
早饭春儿要了碗稀饭,Chonghyeon和Ho研究了半天菜单,点了盘"哈巴狗",Hot Dog,因为在哈巴雪山下,改名"哈巴狗",挺有创意的。我正犹豫不决,看见伙房的小姑娘端了一盘金黄色的物体送到天下第一台。叫过来问,答:阿婆派。Apple Pie是也。我也尝尝洋派,等了好久,端了上来,金黄诱人,烤得外焦内酥,外形像一粒巨大的稻谷。切开一看,馅儿竟然是手切的新鲜苹果丁,难怪要等那么久。我把这块中西结合的阿婆派切成四份,分给大家。味道很不错,9元,强力推荐。
吃完饭去第一台合影,Ho发现了一只苍鹰,在雪峰上空翱翔,此时我105mm的镜头相形简拙,拿来Ho的200mm的镜头当望远镜使,过了把干瘾。
临走时,没忘让老冯用他的驴蹄印章给我们每人"蹬"上一脚作纪念。眼馋那些打了编号的铁掌,只有登上哈巴雪山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这个特殊的荣誉奖章,老冯的驴皮书上一一详细记录了获奖"掌"人的详细情况,姓名,奖掌编号,来自哪里,登山路线,登山时间。我信誓旦旦地向老冯保证,我的名字一年后也会出现在驴皮书上,天晓得我的豪情壮志能不能延续那么久。
Tina's鸡爪子
告别老冯,9点20分出发,又是昨天一样平坦弯曲的山路,不过一路上有羊儿作伴,增加不少情趣。途经瀑布,人在水帘中穿行而过,拍下了最好的一张照片。翻过一座坡度很陡不断落石有点危险但不高的小山丘后,就开始了下山。昨天下28道拐时,我滑了几次,大脚趾已经血红,回家后看医生,说是由于大力的冲击抵触,使大脚趾甲从根部折断,实际当时早已经脱离了甲床,但我不知,只道脚趾扭伤,想可能一会儿就好了。下山时重心前倾钻心的疼,砂石路面又非常滑,只能侧向移动。
11点38分勉强走到Tina's。点了赫赫有名的土鸡汤,的确名不虚传,每人17.5元。春儿好心给大家捞鸡块,海军陆战队员看见鸡爪子怪叫一声,差点没一屁股坐到地下。原来他们认为鸡头鸡爪是极其骇人的东西,弃之不用。不知韩国有没有唐人街,凤爪一定价格很低。
Tina家养了一条藏獒,三餐吃的都是游客剩下的土鸡汤,体积可想而知,想去她家偷鸡的估计蚀的可就不止一把米了。狗儿子一个多月大,满院子乱串,我喂了它们好多巧克力,还抱着玩儿了很久,当时春儿就提醒我,可能有跳蚤,我没在意。唉,第二天就发现腰上竟然被跳蚤咬了十几个包,红红的像一串腰链。
日本浪人
吃饭时,听见堂屋总是在反复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奇怪的是每隔三秒就会有一声极不协调的响音,既有规律,令人喷饭。放下碗筷,一探究竟,只见一垂腰长发满面髯须的男子捧着葫芦丝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里的演奏示范,非常专注地学,只是不知如此天赋要吹成旋律得花多长时间。Tina介绍说:"这是一日本游客(难怪打扮成日本浪人的模样),一个半月前带着——那个",手往墙角一指,"到这里投宿,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天都很认真的学葫芦丝,上个星期跑到‘山泉'住了两天就回来了,说还是妈妈这里好。"他叫Tina"妈妈"。墙角靠着一直径10cm的光滑木柱,柱高约一点五米,中空,看上去分量不轻。有点像水烟枪,但体积大很多,难不成是防身武器?Tina说这是乐器,并请来浪人给我们演奏一曲。曲子只有两个音调"啊——呜",连续重复,乍一听很像西藏喇嘛吹的法号。演奏完毕,浪人很有礼貌的向听众行礼,转身接着学他的葫芦丝。我们也很有礼貌的拍手鼓掌,说心里话,能把这么沉的柱子吹出声音已经很不简单了。
张老师家中虎跳
12点55分,我们把包寄在Tina's,只背了相机和水,轻装下中虎跳。
从张老师家旅馆下去一截,就是张老师家的收费站,10元/人。这段路就已经显示了中虎跳奇陡奇险的特点,如果害怕,大可不必卖票缘路返回,因为下面的路更艰险。有点儿试用的感觉,觉得不好你就不掏钱。我们就遇到了好几个被吓住的游客,宁可不看这中虎跳,也不愿丢了小命。下中虎跳的路其是岩壁上开出来的一条土路,坡度大得你顺势一倒就可以躺在路上,我的大脚趾疼得都没了知觉。下到谷底,仰望天空,如同井底之蛙,两边的山陡峭险峻,从云端直插谷底,真不敢相信自己是从上面走下来的。
虎跳峡南北走向,决定了只有正午阳光才能照射到谷底,其余时间阴冷而黑暗。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阳光普照的时候。中虎跳和上虎跳不同,没有官方指定的虎跳石,张老师家有一个,顺着箭头爬上巨石,照了几张顺利会师的像。要么原路返回,要么前行至听涛渡看另一个中虎跳爬天梯。一是不想走回头路,二来那么陡的路一想到要爬回去我就信心全失。所以我们继续前行。
听涛渡中虎跳、天梯
原来中虎跳搞副业的只有张老师一家,游客越来越多,搞旅游产业的人就多了起来。坏处是游费越来越高,好处是路越来越好走。在山上就有人自告奋勇给我们当向导,说中虎跳没有向导绝对会迷路,那是瞎说,搞旅游收费的人家多了起来,自然会给你提供服务,中虎跳的巨石上有很清晰的箭头,颜色不同,路线就不同,收费的人会告诉你不同颜色的箭头的区别,顺藤摸瓜,再简单不过了。
听涛渡就是其中一家。搭了一座桥,少绕点路,过桥费5元。听涛渡这边也有一个中虎跳,个人认为比张老师家更为壮观,观中虎跳说穿了就是看有落差时的金沙江。听涛渡这边的落差更大。中虎跳没有专门的观景台,江边无数的巨石你可以随便选择,没有栏杆,巨石上随处可见"后果自负"的警告。
第一次离危险如此接近,在巨石上拍照的我们只能用手势来交流,咆哮的金沙江不断向我们吐着唾沫,在自然神力面前一种本能的恐惧使我照相时的笑容都有些不自然。
看完中虎跳,可以走一线天直接到核桃园,我们的包还寄在Tina's,所以决定爬天梯回去。天梯5元,是焊在崖上的钢筋梯,比起下中虎跳的路,这种垂直爬升的方式要省力的多。可惜天梯只有那么短短的一截,剩下的路还是和下中虎跳的路一样,不过坡度缓了许多,也没有那么危险,和28道拐差不多。
路上遇到一个下来接应我们的老乡,他说是听涛渡的女老板派他来的,因为看到我一个女生,怕出什么危险。他告诉我们,前天来的一帮宁波游客,其中有一个女孩爬到一半就抱住梯子号啕大哭,无论她男朋友怎么劝,都不敢再往上爬,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最后她男朋友在上面拉,老乡在下面用肩膀托住她的屁股,慢慢拽了上去。女老板担心我重蹈覆辙,所以叫老乡来关照一下。
女老板多虑了,天梯比我想象的安全多了,它外面还焊了一圈保护栏,人在钢筋框里爬行,不必担心往后一仰会掉下去,何况梯子的每一级蹬子都有十公分宽,踩上去非常平稳,不容易踩滑。我只恨天梯只有那么短短的两段,不然上中虎跳该是多么省时省力的事情啊。
老乡每天都背着背篓在天梯的终点卖水,得到了听涛渡老板的允许,条件是无偿帮助爬天梯有困难的游客。老乡很有意思,小溪里上上下下错落有致的摆着可乐矿泉水,天然的冰柜兼展示柜,我们每人都忍不住买了一瓶,冰凉爽口。虎跳峡内的所有山泉都不能喝,里面有大量的硫,喝了会拉肚子。
他在虎跳终了一生
坐在那里和老乡聊了一会儿天,我问了一个自下中虎跳就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中虎跳那么险,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有没有人在这里出过事。老乡说,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除了几年前的一个青年男子,接近晚上6点,他在张老师那里交了钱,别人都劝他,太晚了,看不到什么景色,明天再下去。他执意要去,从此没了音信。几天后,下游拦网捕鱼的人发现了一具撞得血肉模糊的尸体,还有一个背包。背包里的笔记本上留着他的遗书,说自己已经走了三年,全国各地都游遍了,今日为虎跳峡的气势所震撼,决定在这个神奇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我挺佩服这个人的,要知道,站在距离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只有一两米的地方,要克服那种人类本能的恐惧纵身跃入需要极大的勇气。
虎跳峡开始阴冷起来,老乡收拾东西和我们一起上路,经过两天的跋涉,我的体力降到了最低值,相机从昨天晚上开始就一直由春儿接管,我只背了一壶水拿着一根很轻的行山杖,仍然拉在队伍的后面,好心的老乡就一直拉着我上山。
Woody山白脸
17点28分,终于跌跌撞撞的回到了Tina's。春儿因为假期问题要当天返回丽江,Chonghyeon二人打听了几个人,关于下游有没有"美丽的景色"的问题,最后决定和春儿一起走。我还是决定留下来走完全程。从Tina's到桥头只能包车,因为要搭从中甸返丽江的末班车,太晚了就只能住桥头了。Tina的老越野十几公里竟要50元。
17点50分,送走春儿三人,心里有点失落,一路上全靠三人的帮助,依赖感已经养成,接下来的路就得一个人孤独的走了。
从Tina's到渡口的路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很缓的下坡。经过了有名的山泉旅社,院子里坐了很多老外。看看天色还早,决定再往前面走一截。18点35分,到了Woody山白脸,村北的最后一家旅店。
Woody的规模挺大的,马路两边三幢两旧一新的楼房,有干净的淋浴房和充足的热水。一人住双人间,10元。晚餐要了份青椒炒肉丝10元,米饭2元。
和老板娘坐着聊了会儿天。Woody是虎跳峡开得最早的旅馆,可自从夏山泉娶了玛莎后,外国人基本都住山泉了,生意被抢了不少。老板娘说玛莎年纪很大,脾气很古怪,村里人都不喜欢她,结婚不多久,就和夏山泉闹翻了,现在一个人在桥头开了个咖啡馆,很少回来。我在桥头也看见了,"玛莎的咖啡馆"。
原来公路没有修好的时候,物资运送基本靠马匹,最难走的部分就是Tina's旁边的大深沟,现在修了大桥省了半天的路程。一到雨季,大深沟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饭。有一次Woody雇了一个马队拉着几十箱啤酒在这里正好遇上泥石流,一匹马后脚滑了下去,马夫舍不得自己的马,死死拉住缰绳想把马拽上来,没想到连人带马都摔了下去。马夫家人找Woody索赔,尽管不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借了8万元息事宁人。还有一次,老板娘晚上赶路,在大深沟她听见头顶一阵隆隆的响声,还没来得及看,本能的一收腹,一块巨石砸在路上,离她的脚尖只有两公分。
聊天中间,正巧遇到下午天梯卖水的老乡来串门,原来他是Woody的老表。老板娘立刻换了一副嫌恶的神情,搞得老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没趣的傻坐了一会儿,就讪讪地离开了。老板娘告诉我,他很穷,到现在还没钱娶媳妇儿。鄙视的神情令我心里有点不舒服,告辞上楼睡觉了。
新渡口
因为要赶大具到丽江的班车,我6点就起了床。周围没有一点声音,看不到一点光亮,像创世纪前的混沌,在城市长大的人真的很难有这种感受。峡谷中呼啸而过的冷风吹得我像受了惊的猫,全身汗毛唰的一声竖了起来。真是自己吓自己,我背着包又回到房间,决定亮一点再走。
6点55分,伸手大约可见五指,我壮着胆,打电筒上路。路遇数条铁链拴住的凶猛拦路狗,幸好柏油路够宽,我一一绕过。我的脚步声在山谷中回荡,就像身后另一人的步伐,搞得我疑神疑鬼如惊弓之鸟,越走越快,不断回头,警觉地观察周围的地形,头脑中不停模拟着应对突然袭击的方法及逃跑路线。
7点38分,走到新渡口岔路口,路码"东环线168"。受点惊吓也好,注意力分散,走得飞快,也不觉得累。看到对岸下新渡口的小路又陡又滑,我的大脚趾已无法承受,所以决定绕路走平坦的老渡口。
天亮了,警惕性消失了,脚步也慢了下来。已经可以看到对岸的大具,手机才恢复信号,一下收到三十几条全球呼信息,虎跳峡内电视手机讯号全无,连固定电话都没有,因为铺设成本太高。全球通广告打得多好啊,连国内这么著名的旅游点信号都覆盖不到,真不知道峡谷内出了状况该怎么办。
途遇阵雨,五步开外艳阳高照。往江对岸一看,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乌云间射出一束阳光,正好笼罩大具的村庄,像上帝召唤的神光,像漆黑的舞台打出的一个特写。阳光中的大具泛着金色,沐浴在薄薄的晨雾中,一幢幢白色的农家小院和村外绿油油的稻田分外分明。我停下来拍了数张片子,这是我一生中所见过最难忘的难得一见的美景。
奇怪的老人
绕过山头,面前是一段很长的"C"型公路,中段崖边一个物体引起了我的主意。远远看去我以为是一条奇怪的狗,一动也不动。走进一点,才发现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面向深渊,如同一座雕像。更近一些,看清这是一位老人,衣衫褴褛,风吹得烂成一条一条的前襟呼呼作响。足足二十多分钟,老人胳膊都没动一下,也不知道他在这里站了多久。我开始以为他被冻僵了甚至冻死了。当我从他身后走过的那一刹那,他忽然转过身,吓了我一大跳。老人面部深褐色,骨瘦如柴,讲纳西话,我听不懂,他用手比划,路上正巧开过一辆中巴,他指着中巴大叫,又指着地上的一个包袱卷。我觉得好像他是在问我要钱坐车,但是这里离永胜村走路只要不到一个小时。我觉得有点奇怪,犹豫不决,老人越说越激动,我有点害怕,跑开了。走了好远,我偷偷回头看了一眼,老人又恢复了原来姿势,像一座伫立在崖边的石雕。我越走越后悔,但回头给他钱,又没有勇气。
老渡口
9点25分,经过下渡口客栈,问老渡口怎么走,一个年轻人顺着公路指向前方。公路开始向山上延伸,老渡口的岔路还遥遥无期,我有点怀疑地图上标的公里数,走了几公里都没看见一个人可以问路。
10点,东环线161,道路两旁出现房屋,问路后,离开公路,往老渡口方向走。
10点20分,经过又一个村庄,发现明显的下渡口箭头。脚疼得一跛一跛的,脱下鞋一看,白色的袜子竟然被血浸湿了。脚跟不知什么时候磨了个大血泡,破了,大脚趾乌黑,鲜血不断从指甲缝里往外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往前走了,走到大具再说。贴了四张创口贴,换了双薄点的袜子,咬牙继续上路。
从塬上下渡口的路,"沙石路",沙滩加鹅卵石,马走在上面马蹄直往下陷,走一步退半步,我这样的脚本来下坡已经够呛,一脚踩下去,还要往前溜一截,大脚趾都要骨折了,疼得我满头大汗。
11点10分,我才走到江边,几十分钟的路我走了近一个钟头。11点30分,和一个英国人,两个意大利人一起坐船渡江,10元。老渡口的金沙江一改虎跳峡的暴躁,宁静的就像一潭湖水,是个拍照的好地方。船老大说远一点的停靠点离大具更近可以少走点路,不过逆水行舟要多加10元,要我翻译给外国人听。我一看,不过逆流而上50米而已,看不惯如此欺负外国人和我这个中国人,拒绝翻译,老大只能作罢。
船一靠岸,一个男人和一条狗就迎了上来,说他有去丽江的中巴,不用走4km去大具坐。此人叫和福军,大具客栈老板。一路上都可以看见他刷在公路上的箭头和广告。从渡口上到平原又是沙滩路,沉重的大包使我的落脚点不断下沉,我拉在了后面。和福军说,我带他们三人先走,你跟着狗走就行了,它认识路。可怜的狗跟我一样,四个爪子在沙滩上不停地刨不住地打滑,刨的频率很快,但速度很慢。
大具客栈
12点05分,跟着狗走到大具客栈。和福军告诉我,可以在岔路上拦从丽江到宝山的车,没必要返回丽江走回头路。于是我临时改变决定,当晚住宿大具客栈。
和福军和夏山泉是很好的朋友,夏山泉的电话就是他的电话。由于虎跳峡内手机不能使用,固定电话没有铺设线路,所以和福军就买了一个发射功率很大的子母机,有效范围十几公里的那种,母机在大具客栈,子机在山泉旅馆。现在虎跳峡里好几家旅馆都采用这种方式打电话。
和福军的玻璃上还贴了一张显眼的合影照片,他说中间的那个人是胡锦涛的儿子。我看了看,白白的,的确有点像,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夏山泉到认为是真的,那人说想吃火腿,夏山泉就立即打电话让和福军给他连夜送过去。款待了一行四人几天,硬是不收一分钱。我问到玛莎,和福军说脾气是有点古怪,可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但夏山泉又不敢离婚,因为绝大多数客人都是冲着玛莎的面子才住进来的。
我告诉和福军我早上7点就出发了,他很惊讶。更惊讶的是,我竟然没看到他在公路上刷的箭头,绕了那么远的路。正确路线是,从下渡口客栈旁边的小路直插上去就是东环线161。而我沿着公路包了一圈,多走了四五公里路。
晚上找和福军要了本老外送给他的旅游指南看,中间少了好多页。原来老太太看不懂撕去当手纸用了。书中对于虎跳峡的旅游提示是:村民大多喜欢缩短行走的距离和时间,不知是当地人体力太好还是一种宣传手段。告诫是,买东西时一定告诉村民你没有多少钱。并且标注了"我很穷""我没钱"的拼音,让老外用来讨价还价。老外也变聪明了。
虎跳峡部分旅馆联系信息
1 Halfway 云南省中甸县虎跳峡镇永胜本地湾中途客站 674402
冯德芳 电话:13988700522 13988779726
网址:www.half-way.net tigerleaping.51.net (好像都停掉了)
2 Da Ju Inn 大具客栈 丽江县大具乡小米地(离渡口15分钟) 674121
和福军 0888-5326160
3 Da Ju Snow Flake Hotel 大具雪花旅馆 0888-5326091 13578374451
(好多人都介绍从渡口步行4Km到这里乘车返丽江,其实可以直接在和福军那里乘车,少走3Km路,除非是自虐倾向严重的驴。大具客栈才是始发站,然后才开到雪花那里上人。私营中巴,发车时间灵活,一天两班,早上7点半,中午十二点半,大多晚点发车,来不及了给和福军打个电话等一会儿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