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山——三清山
没想到工作后的第一次旅行就是和几个认识没多久的同事去江西,那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江西的红土地。
玉山是一个很小而且很破落的县城,我们没有多作停留便包上车直奔三清山脚下。赣东北的山清水秀倒也是名不虚传,一路上陪伴我们的除了青山绿水还是青山绿水。只是进入山区后弯道便多了起来,只听见莲子姐不停的敦促司机“开的慢点”,生怕出什么事。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三清山索道口,不巧正好碰到一个旅游团队,虽然抢先买好了票,但还是等来不少时间才轮到我们。
排队的时候有不少当地人在向我们推销手杖,在以前的旅行中吃过没有手杖苦头的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一根,但是我的其他几个旅伴似乎还不知道这根小玩意儿的重要性,竟然没有人去买,真是勇气可嘉啊。。。
不愧为是中国最长的索道,我们在索道车厢里竟然被关了整整40分钟。大米对索道的硬件愤愤不平,因为他座位边的窗玻璃很模糊,害得他没办法欣赏美景。经过三次爬高,我们来到了三清山的半山腰,这是一个宾馆旅店云集之地,也是我们今晚需要落脚的地方。下了索道后,我们几个人背了大包开始爬高,没爬多久大家竟然就开始气喘吁吁了,真是平时不锻炼的后果啊。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们以节日三分之一的价格在天龙山庄住下了,在旅店的“大堂”(姑且让我这么叫吧)里享用了简易午餐后,我们朝三清山的最高峰——玉京峰前进。
说实话,前往玉京峰的一路上并没有太大的风景,而且山路并不是特别难走,至少不能和黄山比。但是由于平时不锻炼的原因,我们几个人不久便觉得脚很沉了,而我手中的拐杖也派上了用,只是大部分时间捐献给了MM们。我一直很阿Q的鼓励自己:在稻城海拔四五千米的山路都爬过还怕三清山不成。但是,在爬山路上我并不占很大的优势,通常是别人想到要坐下来休息一下的时候我也挺累了。哎!没想到才工作几个月,我的体力竟退化到如此地步了。
走过好汉坡不久便登上了玉京峰,顶上的风景不能说是风光无限,但还是能感到三清山的气势。顶上有一大块平地,相信有无数野外驴子在这里扎过营了吧,可惜我还没进化到他们这一步,可惜可惜。
之后我们又花了大约1小时的时间去看三清宫,途中还差点走错了路,由于我是几个人中看上去最强壮的一个,所以探路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很清楚地记得我来到了一个工棚,再往前走是西海栈道,工棚里空无一人,显得很邪气,由于在我们的安排里西海栈道是等到看完三清宫后再看的地方,所以我头也不回的便往回走了。来到三清宫,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描述我的心情,说的好听点这是一个年代久远历史悠久的道教胜地,说的难听点嘛。。。哎。。。我虽然信佛教不信道教,但是在中国佛道交融也有年头了(三清宫里就供有观音像),所以我还是收敛一些吧。。。不过,话也说回来,宗教气息还是很浓的。
从三清宫回到我们的住宿地,我们准备取道西海栈道,但是在找栈道的时候我们真的迷路了。正巧碰到两个从西海栈道过来但找不到三清宫的游客,由于那时已经三点了,于是我们劝说他们不要去三清宫,因为从三清宫取道玉京峰在天黑以前返回前山是不现实的。于是,可怜的他们带上幸运的我们上了栈道。
真没想到,原来西海栈道才是三清山的精华所在。三清山素有小黄山之称,我之前还在诧异这里究竟哪和黄山像了,到了西海栈道问题便解决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秀丽的山峰充满了你的视野,一条玉带般的栈道穿梭在山腰间。值得提倡的是,这条栈道并没有伤害西海的风景,反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自然风景里溶入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赞叹这些修栈道的工匠们的伟大。西海的各个风景点中,我记得最深的是那个猴王观宝,还真有点像,而且,我始终觉得天边群山的轮廓勾勒出了一张巨人的脸,并且有照为证哦。
回到住宿地不久天就黑了,晚上山上还是挺冷的,我们在山上的小店里吃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尝了很香很香的麂子肉,姑且不论这究竟是不是麂子肉(因为吃上去有点像羊肉),就冲着这香味我也觉得50块钱挺值的,这毕竟是在消费昂贵的山上啊。
洗澡啦~~~睡觉啦~~~~明天要看日出噢!
三清山——上饶——婺源县城
昨天晚上我说过要看日出?不会吧。。。日出有什么好看。什么什么?我真的说过?哎,怨不得我啊,昨天爬了一天的山,今天早上大家需要休息。。。休息。。。
不过为了天黑前可以赶到婺源县城紫阳镇,我们还是早早的动身了,这一天我们准备转三清山环线一周。三清山环线是三清山开发的比较早的景点,它的看点就是一些酷似什么什么的石头,像仙女啦大蟒蛇啦猫捉老鼠啦什么的,当然还有那个著名的一线天。说实话,除了“司春女神”和“蟒蛇出洞”外,其他的要不是经别人提醒是看不太出来的,更何况那个女神我横看竖看怎么看怎么像个老妇人,而且似乎还带着头巾,只是大米似乎对她很憧憬,从刚进入景区就希望一睹女神的尊容了,不知道他看到女神后有何感想,想必应该感觉不错吧。
到了环线的后半截渐渐可以碰上一些旅游团队,那天是9月30日,悠悠长假就在眼前了,想必幽静的三清山到了晚上应该是人声鼎沸了吧,还好我们三清山的旅游已经结束,回到天龙山庄整理了一下行李,我们坐索道下山去。
回到了三清山脚下,我们非常顺利地找到一辆足够宽敞、开价还算合理并且愿意把我们送到上饶市内的车,不过比较晦气的是,这辆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竟然轧死了一条过路的狗。其实这狗也真是够笨的,远远地就看着我们的车却不敢穿马路,等到我们的车开到它面前了他却英勇地穿了上来,真的怀疑它是不是自己想死的。其实在乡间公路上轧死一条狗本不算什么,何况江西这地方狗多的出奇,尤其是接下来的婺源,在村前屋后,狗狗们无处不在,吓的有心理障碍的MM们东多西藏,但是让人欣慰的是,这些狗狗们一点也不凶,相反还挺亲近陌生人的。
在上饶,为了节约十几块钱在城外的公路上栏开出车站的过路车,由于临近长假,虽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栏到了车,但是我们都没有位子坐,一个排一个地拿个小凳子坐在车辆的走廊上,还好车还挺不错,我只记得我昏昏沉沉地半睡半醒,坐在最后的两位却谈兴大发,同车上的其他人聊开了,其中参加聊天的还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婺源人。
当快到县城的时候,在婺源秀美的乡间,我终于看到了那一幢幢久仰了的、外表独特的、那种包容着沧桑的历史而同时具有美感的徽派建筑。我的徽州啊,让我天天思念的徽州啊,养育了朱熹、詹天佑等一代名人的徽州啊,我终于来了。在新疆喀什噶尔香妃墓前,我的一位好友曾经对我说过,地球上没有什么地方是想去去不了的,是啊,不论是昨天的喀什的大巴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是稻城的牛奶海,还是今天在我眼前的活生生的徽州,还是明天的甘南、玉树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我想来,于是我就来了,对于一个驴来说去一个想去的地方不需要更多的理由,需要的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激情吧。
话说回来,那天晚上在县城里,我们住的是60元一间的很超值的双标间,看到了庆祝十一国庆的烟花,并且吞食了我们这次旅行中被我们谋杀的第一只土鸡。。。明天一早,我们联系好的司机就会来接我们去中国最美丽的农村了,哈哈,大蚊子期待中!
婺源县城——虹村——思溪——清华——佗川——理坑——佗川
第二天一早,在紫阳镇街头的小店尝了带辣味的肉包子后,我们便踏上了探访“中国最美丽的农村”的路。在出发前,我先让司机带着去了一趟长途汽车站搞到了回上海的卧铺大巴票,这样我们便没有后顾之忧了,事后也证明我提前去买票实在是非常明智的。
车出了县城后走的是一条很不错的路,两边的风景一般,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不久我们便拐上了一条弯道,来到了我们婺源之旅的第一站——延村。延村位于婺源县的思口镇,离开县城有将近二十公里,村中保留了很多建于乾隆、嘉庆年间的徽商们的民居。其实整个婺源县的民居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那种很典型的徽派建筑,但是因为在延村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同徽派建筑零距离接触,所以留给我们的印象特别深。这些建筑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进入大门以后有一个很有气派的大厅,大厅四周用风火墙围起,前面通常挂这一块大匾,或者是供着已去世的老人们的画像,但由于年代久远的关系,普遍都显得稍稍破落,但却不影响它们的美感。
在一个叫余庆堂的地方,我们饶有兴致地坐下来小憩,一边啃着买来的玉米棒子,一边体验着做一个徽州人的悠闲。延村的商业气息不浓,村民们的生活秩序似乎没有被破坏,小孩子们还是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外乡人,而这点正是我所希望的。看着村里的人们慢悠悠的走在几百年前的青石板路上,狗狗们在他们脚下穿来穿去,孩子们坐在长满青苔的白墙下捧着大碗吃饭,使人不由觉得生活原本应该如此。
紧贴在延村旁边的是思溪,同样是一个很本色的徽州小村,但是比起延村的错落有序来,思溪这个古村就稍稍显得有点零乱了。这里是电视剧《聊斋》的外景地,一条小河将小村子分成里外两个部分,一座颇具姿色的小廊桥夸在这条小河上,小桥上不时地走过一些当地人和他们的狗狗。其实思溪的古建筑论年代的话比延村还要久一些,这里保留了三十多幢建于明末清初的小楼。村子里狗狗特别多,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碰见它们,莲子姐天生怕狗,有时候远远看见一条大狗横在小路中间,便要由我们几个护驾了才敢走过去了。听说这个村子最出名的是一副百寿图,可惜我们没有能够找到它,倒是“八仙过海”的“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
参观完两个小村子,我们又驱车来到清华镇上想一睹那座彩虹桥的芳容。彩虹桥坐落在清华镇上街,是一座造型优美,颇具气势的廊桥,近一段时间来作为婺源县旅游的重要代表,一时名声大作。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层次不够高的缘故吧,其实走在桥里面时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过人之处。倒是站在不远处的独木桥上远远地看着她的那一刻,让我感到了她的可爱和妩媚。可惜她的四周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区,使她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安宁,一批又一批的旅行团总有一天会让她不堪重负吧。倒是在不远处的上坡上我们顺着路标发现一座非常本色的尼姑庵,给我们这次这次增添了一份不大不小的收获,不大不小的惊喜。
在彩虹桥的入口处我们吃了本次旅行最糟糕的一次午饭,我至今还记得那碗冬瓜汤上的那层厚厚的豆油,还好我们怕狗狗的莲子姐有一手炒蛋炒饭的功夫,使我们不至于在彩虹桥边挨饿。
车过清华,朝着更深的山里开去,真正的让人心醉的山山水水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可爱的婺源啊,她的动人之处除了那些点缀在山间的古村落外可能就是清华到沱川那一路上的风景了吧。一条清澈的溪流始终陪伴着我们穿越在座座青山之中,路况非常差,有时候甚至有点飞沙走石的感觉,但是这一点也不扫我们的兴,因为我们知道并且确信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地方。在沱川乡余地主家里落下了脚,我们便来到了我们本次旅行中所见到的最最纯粹的一个古村——坐落在黄山南翼锦峰秀岭之中的理坑。
我们由当地两个腼腆的小志愿者带着走进了这个建于南宋的小村子,小村子给人一种亲近、祥和的感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少当地妇女用千百年来不变的方式在村前的小河里洗衣裳,而同样千百年来没有变过的,是那一群一群游来游去的鸭子,是那头懒洋洋地泡在水里的牛儿。跨在这条小河上的是几座并不漂亮的石板桥,然而正是这份难得的纯朴,让我找到了我一直在找的东西。
其实不要小看小小的理坑,它是婺源有名的仕宦名村,村子里出过不少当大官的,在小志愿者们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尚书第”、“都谏第”、“天官上卿地”等当地有名的建筑,MM们还在某个后花园的美人靠上过了一把清朝豪门大小姐的瘾。村子里的雕刻艺术非常发达,但令人叹息的是,同婺源的其他古村一样,不少木雕人物的头在文革时被活活剥去,让人哀叹不已。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撒在村口那条让我心醉的小河上,金灿灿的波光映在河边小楼的倒影上,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村的傍晚,炊烟的味道和河水的味道交融在一起,让人留恋不已。在一个简陋的小杂货店里给两位热情的小志愿者买了一些零食,并同她们合影留念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真希望这里纯朴的人们能这样世世代代的生活下去,安安静静地生活下去。
回沱川的路上并不太平,先是发现路上有无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毛毛虫,再是大米的那双鞋英勇地奉献给了秋日的烂泥地。但是,在乡间的小路上就这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走走,甚至走下刚刚收割的麦田去追赶一下那些其貌不扬的癞蛤蟆,至少对我来说是一种不错的享受了。
余地主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不但有一手做菜的好手艺,还非常热心且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安装VCD机子,虽然道最后我们还是没看上VCD,但是对余地主的服务我们已经感到很满足了。特别是他那句颇为经典的 “要不要看片子,要看黄片还是武打片”,简直就成了千古美谈了。晚上在月光下我们打着手电探访了陀川乡的小巷子,拿着吃剩下来的饭菜喂了在街上闲逛的猫猫和狗狗们,还在旅馆门口同当地的孩子们打打闹闹了一番。感觉到这里的民风非常纯朴,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觉到当地人善意的微笑。
佗川——李坑——晓起
这一天我头一个起床,趁着司机还没有到,我离开了大部队单独行动去探访了一下陀川乡的早晨。我沿着小河来到了一个类似农贸市场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一条硕大无比的狗——高度都快到我的腰了,让我吃了一惊。不过正像我以前说过的,婺源的狗真的是温柔的很,我在婺源的日子里竟然没有看到过一条对我吼的狗,反而感觉怪怪的。后来在村边的一片洼地中枯死的树桩前,我拍下了这次旅行最为得意的一张照片,还碰到了前一天晚上和我打闹过的一家三兄弟,于是又为这三个可爱的兄弟们按下了快门。
乡村中的早晨其实也没有我想象中的浪漫,村中的人们大多都在为生活忙碌着,像我这样闲的人不多,不过谁让我是个旅游的呢。回到余地主的旅馆,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在驴友江湖上大为流行的西红柿鸡蛋面,却得知我们的司机为了多挣几个钱要晚到一个小时,弄得我们很不爽。正好有邻村篁村的村长要带我们去参观他那号称走十分钟就可以到的村子,可惜我们走啊走走了二十多分钟才到了他们村口,一听说要十块钱的门票,虽然从心底里佩服这位一心为村子创收的村长,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再说我们的车子快到了,于是又三步并作两步地回到了余地主家,车子已经等在那里了。和余地主道别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陀川。
离开了陀川,就意味着我们离开了婺源最美妙的地方,近两个小时后,当我们站在商业化不亚于周庄的李坑村村口时,我们更是由衷感到了这一点。在这里,人们原先的生活早已被热火朝天的旅游业打乱了,几乎家家开店,到处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子,那条小河也显然已经被污染了。唯一的亮点是我们被热情地请进了一户老人的家,正好他的一位年过八十的老朋友来看望他,同他们没有距离地聊了聊天,觉得还是挺贴近他们生活的。如果还要让我说出李坑给我的印象的话,那可能就是我们从当地小孩手上买的两只及其难吃的甜瓜了吧。
下午我们来到了这次旅行最后一个目的地——晓起,但是并没有马上进村。在著名的江氏婆婆菜馆里预订好丰盛的晚餐后,我们去了网上介绍的漂流,漂流用的是那种充气的小橡皮艇,可以坐两个人。感觉还不错,一边漂流一边可以欣赏一下两岸的秀丽景色,还可以追逐一下水中的鸭子们,就是再刺激一点就更好了。而且也许是因为水流太小的缘故吧,我们在浅滩上搁浅了好几次,有两次我为了不至于困在河中过夜还下河去推船,真是一次不错的回忆啊。
晚上,在江氏婆婆饭店的楼顶上我们开吃了,这是正次旅行中最丰盛的一顿晚餐,我们点了土鸡汤、栗子烧肥肉(名字记不得了,姑且让我这么说吧)、红烧狗肉等等“江氏名菜”,还小喝了一点当地的桂花酒,真是彻底FB了一下。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龙灯表演和烟花助兴,并且有好几次烟花简直就成了谋杀我们的“凶器”,一次一次地向我们的餐桌袭来,弄得我们抱头鼠窜,非常狼狈,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夜晚。
上下晓起——婺源县城——上海
早上六点还不到,为了欣赏广为网友称颂的晓起晨景,几个才睡了没多少时间的疲惫不堪的人强忍着疲惫踏上了探访上下晓起的路。原先以为这么早是可以逃票的,但是却万万没有想到管理人员已经早早上岗了,真是不幸啊!上下晓起,顾名思义就是上晓起和下晓起,两个村子相距5、6分钟,相比之下比较近的下晓起规模稍大游人也比较多,而且也比较繁荣一点。我们先在上晓起每人吃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吃完面后看到这晓起晨景也没那么神,于是大家就没有多大游兴了,只是很纯粹地在石板路上走走,其实看过了婺源北线的延村、思溪和理坑后已经不觉得晓起有什么特色了,于是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我们赶回旅馆继续睡觉,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真的欣赏到了晓起的晨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回到旅馆前,我们的大米还在一个打着“免费观看少数名族表演”的地方做了一回傣族人的女婿,不过那只是在旅游景点随处可见的骗人计量而已,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后来到了中午,我们起床后在下晓起转了一圈,在著名的老屋饭店里吃了顿午饭,顺便买了一些纪念品后便准备回上海了,但是令人恼火的是,我们的司机竟然在最后关头不肯来晓起接我们,还好江氏婆婆的女主人为我们有联系了一辆客货两用车把我们送回了婺源县城。登上了还算干净但却及其不宽敞(至少对我而言)的卧铺车,我们离开了婺源,离开了江西的土地。我的婺源啊,再见了,我不知道以后我还会不会来,虽然她并不是完美的,但至少在这里我还是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我只是希望这里的美景再也不要被商业旅游的热潮破坏了,实际上像婺源这种地方还是作为自助旅行的目的地比较好,如果一旦被开发成了天天要接待团队的旅游景点的话,那真的是中国旅行业的悲哀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