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公差去巴黎都是匆匆忙忙,从早到晚被困在总部那间不见天日的会议室中。这次总算等到了一个安排相对宽松的SEMINAR,能有时间细细品味一下令人陶醉的巴黎。
游览巴黎的名胜古迹是件既赏心又悦目的事情,更让我陶醉的是巴黎的街道。比较有名的是塞纳河畔的小路。靠城的街道上,有很多很多的咖啡馆,一家连着一家,摆设大都相同。咖啡馆很小,往往只有几张桌子,地方小,干脆就把桌子摆到了街道上,每张桌子都撑上一把太阳伞。从远处一看,还真有些像稀疏一些的白桦林。咖啡馆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大声说话,有的人在看报纸,有的人则专心致至的喝咖啡,好不悠闲。
早上起来,搭地铁直奔卢浮宫,在那里似懂非懂地看了一上午。出卢浮宫后沿着赛纳河走五分钟,就是PONT NEUF(就是朱丽叶.比诺什的电影“新桥恋人”里的新桥)。在新桥上一边欣赏着赛纳河千年不变的景色,一边对着河对岸的巴黎圣母院发呆,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我开始沿着RUE DU LOURVRE(卢浮路)往北漫无目的地行走,寻找能让自己动心又对得起钱袋的餐馆。走了大概十五分钟,在右侧一条不到五十米的小路RUE D'ARGOUT,偶尔看到了一家小得几乎让人忽略的饭馆:La Creperie du 2eme(意思是2区的薄饼餐馆)。看上去比较可爱,而且应该不会很贵,于是轻轻推门进去。饭店里除了两个服务员只有零星的两三个客人。这时是十二点,巴黎人吃饭时间一般较晚,一点以后才会开始热闹。
饭店装饰非常传统,异常简洁朴实,干干净净的,完全是家的感觉。几张小桌子小椅子懒散地躺在那里,没有任何繁琐和奢华。靠窗的位子可以看见小街上匆匆而过的路人,就象置身于三十年代的老电影。
瘦瘦高高的漂亮MM看上去是典型的巴黎女孩,热情地招呼我坐下,还找了个地方让我放置我的大背包。饭店的名字告诉我做的是布列塔尼crepe。
法国全国分成十余个大区,布列塔尼这个区临着大西洋,天气是出了名的阴晴不定,风光也是出了名的美。海上的城堡圣米歇尔山就在这里。这个区还有不少地方人迹罕至,野性十足。布列塔尼有自己特殊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对法国主流文化没有太大的认同感。这里是科西嘉之外又一个闹独立的地区。布列塔尼的传统服饰十分有趣,妇女们衣裙以黑色红色为主,镶以大块的白色花边。头饰最为特别,也是以花边围成,堆在头上高高的,象顶了一座塔。不过这样的穿戴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Crepe,也就是法国的薄饼。卖薄饼的餐馆法文是creperie,法国到处都有,布列塔尼的crepe却是最正宗的。薄饼分两种,咸的是以黑麦做成的面饼,叫galette,甜的则是以一般面粉做成,就叫crepe。
那crepe里面夹着各种馅料,可甜可咸,甜的饼比较薄,咸的厚实些,共同的特色是都煎的软透。甜的Crepe的内馅可以是苹果、香蕉等各种水果、甚至巧克力、焦糖等口味。咸的更是精采,大冷天里吃一个夹着厚厚的火腿、奶酪、鸡蛋的Crepe,尤其是那要凝未凝还呈流动状的蛋黄…真是可以暖到心坎里。
老板兼主厨正是一位来自Crepe的故乡,布列塔尼的法国人。他亲手煎出来的Crepe当然好吃,而且不贵。我点了一个招牌火腿鸡蛋galette和一份巧克力Crepe,吃得满嘴流油直想打饱嗝,才花了9块欧元(巴黎一个麦当劳套餐也要6欧元啊)。
趁着午市还没开始,老板正闲着,就和他闲聊了起来。快四十岁头顶已经光秃秃的老板原来竟然是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的物流部总监,负责这家公司在全欧洲的物流运作!他从小一直对家乡Crepe的烹调艺术怀着浓厚的兴趣,于是终于在两年前依然辞去他的金领工作,回家乡拜师学了一年多后,在巴黎开了这家小饭馆,算是圆了儿时的梦想。法国人的这种勇气的确让我钦佩。
其实老板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热情。老板的妹妹大学毕业后就来了中国,在中国已经呆了7年,而且居然还做了中国人的媳妇!老板自己也来过中国两次了,看望他心爱的妹妹。他对中国的发展表示不可思议,说和张艺谋的电影完全是两码事。。。。
谈笑间,饭店的客人开始越来越多,老板也要回他的厨房了。
巴黎二区的CREPERIE,我会记得再来。。。
刚刚得知,店主又回去做他的金领了,小饭馆也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