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 欧 掠 影-五、鬼魅布吕赫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从荷兰赶回比利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FRANK坚持要带我去看看布吕赫的夜景。布吕赫在佛蓝芒语中意思为“桥”,同时被当地人们称为“北方威尼斯”。

夜幕渐渐地深了,FRANK告诉我远处灯光闪烁的就是布吕赫。我不知道白天的布吕赫是怎样的景致,而我从车里望出去却觉得夜的布吕赫有点“鬼魅”。

FRANK驾轻就熟地把车开进了布吕赫市中心。时间已是晚上9点了,路人稀少,唯有隐约的灯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把我和FRANK的影子拉的老长老长,就在这么个时候FRANK还不忘记吓唬我一下,以调节彼此忐忑不安的心情。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钟声,此起彼伏,袅袅不绝,把我带回到中世纪。

布吕赫在中世纪是欧洲非常繁荣的港口城市、贸易口岸和商埠。后来港口被淤泥堵塞逐渐失去海港的作用而衰败下来。如今的布吕赫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老城区不大却保存了中世纪城市的整体风貌。城中少有现代建筑,很多道路还是用石子铺成,教堂、民居、狭窄的街巷、护城河、城墙等建筑使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

完全是受到18世纪比利时作家罗登巴克在《死寂的布鲁日》这部小说的影响我才那么仰慕布吕赫。至今依稀记得那些句子:“:“寂静中,传来了钟声。众钟齐鸣……布鲁日这不绝于耳的钟乐,一如祭礼的圣诗在空中悠悠飘扬。”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名中世纪修道院的圣徒游走在布吕赫的大街小巷。

黑夜让我不能感受真实的布吕赫,我只能凭着我的想象和视觉去捕捉我所能感受的点点滴滴。古老的建筑在昏暗的路灯下泛着它们历史的颜色。沿着石子路我路过了一家家住户,窗户上布吕赫特产—梭结花边窗帘被烛光影印地分外夺目,窗帘后人影闪烁,时不时传出隐约的钢琴声。这是怎样的人家啊?!FRANK继续和我介绍着布吕赫的历史,我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似乎能排解些黑暗给我们带来的压力。

不知不觉地来到一处,FRANK告诉我这是从15世纪保留至今的一个海鲜制品交流集市。而我站着的地方是卖海鲜品的。借着昏暗的光亮我发现在我面前是一个水泥砌成的长长的工作台。每个工作台有间隔的区域并且在台面上还依稀可见漏水槽和地漏。从这个海鲜制品交流集市的规模就能感到出当时布吕赫是一个多么的繁荣的商埠。

在布吕赫纵横交错的运河上,架着大大小小的50多座桥。布吕赫由北海的河口发展而来,作为佛兰德特产-毛织物中心,13世纪时就已经加入了汉萨同盟,从而成为欧洲最为繁荣的贸易港口之一。在这种繁荣的背景下,15世纪时,布吕赫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15世纪时的重要港口是布吕赫,16世纪时是安特卫普,17世纪是阿姆斯特丹。进入15世纪之后,连接布吕赫和北海的水路因淤泥而变浅,商船逐渐无法出入于此。于是,水路闭塞的布吕赫,失去了作为都市的本能。但也由此使布吕赫极好地保存了中世纪的景观,并直至今天。布吕赫珍藏着那种安静恬淡的气氛,为我们了解中世纪的城市打开一扇门。

当我第二次踏上布吕赫时已是夕阳西下的黄昏。冬日的阳光无力罩在那片古老的建筑群上,也给许多街巷、钟楼、城堡投下了阴影。我又一次感受到布吕赫的鬼魅。当我路过建于公元12世纪的圣约翰教会医院时忽然想到大师鲁本斯曾为该医院创作大量作品。外观像城堡一样黑漆漆的教会医院老远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当我伫足天鹅湖公园欣赏着黑天鹅在夕阳中自由地仰天高歌,背景中的修道院却闪现出白帽黑衣的修女们身影,一种孤独和苍凉油然而生。保存在圣血教堂中的基督受难圣血的水晶瓶是在12世纪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从圣地带回的,这又使我对宗教产生几分好奇。

历史上的中世纪是为公元450-1450年。而这段时期恰恰是教会控制整个欧洲最黑暗时期。音乐、绘画等艺术都为教会所统治和服务;平民百姓的生活和精神也被教会牢牢控制。回首布吕赫城的建立还是依傍贵族领主所居住的城堡、教堂、修道院所建。那里是人们政治或宗教中心,往来人流很多。领主和主教们居住在城堡外而小贩、手艺人等居住在城堡内以供应伯爵等在办理事物时的需要。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居住区称为“桥”。这个居住区逐渐发展,几百年后就形成一个大城市,这就是布吕赫的今天!

我想我脑子里“鬼魅”的布吕赫是应该属于中世纪的!

(未完待续)(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笔者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