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党政考察团阿坝纪行之五
简单地说,经营城市就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运营。
近年来,阿坝州围绕火爆的旅游业,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核心,着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强景区开发建设与保护管理,迈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2003年至2006年,该州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24.95亿元,城镇化率达到29.04%。在此之前,阿坝各县城(镇)的基础设施极为简陋,城市功能极不健全,城市面貌与各景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要改变落后的城市面貌,建造一流的高原旅游‘航空港’”阿坝州委、州政府的决策者们果断地吹响了经营城市的号角,并让各县的主要负责人立下“军令状”,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城镇拆迁、改建、建设在全州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展开,其规模和资金投入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史无前例。
阿坝为何能达到这种效率?与阿坝地理环境极其相似的我州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可以借鉴什么?
思考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不知不觉我们的车已经来到阿坝州的南大门———汶川县。汶川县作为成都至“大九寨”旅游环线的门户和重镇,其城镇化建设焕然一新,城镇面貌大为改观。进入县城迎宾大道,一座现代化城镇映入眼帘,只见街道平整而宽阔,清洁而典雅,彩色地砖顺着人行道向前延伸,街道两侧,耸立着具有现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高楼大厦。街道两旁商店林立,行人如梭,其精神面貌如沐春风。黄昏时刻,华灯初放,美丽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在品味汶川经营城市的辉煌成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欣赏当地政府创新的执政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办事效率。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据说,川主寺镇以前的房屋破烂不堪,但随着松潘、黄龙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松潘县以大手笔的豪迈气魄,科学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该县大胆吸引民间资金,鼓励多种经济形式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加大对房地产的投入,转变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增长方式,推行旧城区成片改造和新城区小区建设的综合开发模式,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推广“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模式。
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川主寺镇就成为“九环线”上的旅游重镇,一夜之间,昔日的荒滩上星级宾馆和饭店鳞次栉比。在这之前,根据规划,要对松潘县城和川主寺镇的431户和14.46万平方米建筑物进行拆迁,当然阻力很大,但是该县建立了比较公平、公正、合理的补偿机制,对老百姓加强宣传教育,最终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今,川主寺镇已成为“九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个性和特色是城镇建设的“魂”
汽车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若尔盖大草原,远远地就看见草原深处矗立着一座现代化小城,街道宽阔,路灯整齐,房屋建筑保留着当地藏式风格,大街上人来人往,还真像草原上的“海市蜃楼”。该县依托美丽的草原风光,因地制宜,正在打造西部旅游牧场,我们参观了在建的中国最大的藏文化集镇式酒店。在那里,建筑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但见主体工程已经拔地而起。若尔盖的个性和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坝州府所在地马尔康,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和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突出了前瞻性与嘉绒藏族特色,结合县域地理地貌特点,克服地盘狭窄的劣势,尽可能使城区建设大方、大气、美观。梭磨河穿城而过,以梭磨河为中轴线,马尔康城区建设向两方逐渐延伸。
回想我州的某些城镇的规划确实令人遗憾,地盘越狭窄,修的建筑物越密集,根本不要奢望高起点和宽视野了。有的城镇搞了总体规划,但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能就走样了吧?一个地方如果离开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风貌去搞城镇规划和建设,那绝对是败笔。
还是那句老话:反思之余,需要行动和实践!我们真心希望各级政府的决策者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对老百姓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尽可能地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