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润南阳,伏牛添秀色。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前夕,6月1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卢大伟带领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我市专题调研伏牛山生态旅游工作。市领导黄兴维、朱广平、贾崇兰、陈光杰、原永胜等陪同考察。
考察中,徐光春对南阳伏牛山生态旅游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强调,旅游业繁荣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观念,把旅游业放到中原崛起的大盘子中去认识和谋划,奋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突破。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努力提升伏牛山生态旅游的档次和水平,全力以赴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着力打造伏牛山生态旅游品牌,使之成为全省旅游的新亮点和重要支点。
伏牛山印象———
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充满活力
巍巍伏牛山,群峰耸立,重峦叠嶂,林海苍茫,流泉飞瀑,大气磅礴与自然幽婉交融,浑厚粗犷与清秀玲珑并茂,可谓风光旖旎、造化天成。
当天上午,徐光春一行健步走上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老界岭,站在锯齿峰观景台上,举目眺望,奇峰竞秀,云蒸霞蔚,雄、奇、险、秀、幽的伏牛美景尽收眼底。徐光春感叹道,“八百里伏牛凌绝顶”之说名不虚传。
当听说老界岭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分界线、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中华大地的脊梁时,徐光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说,一定要把这几篇文章做深做透,做成伏牛山生态旅游的闪光点。要设置标志,使人一目了然。就拿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来说吧,是否请地质学家勘探清楚,科学确定分界点,在这个点立上石碑,修上两条代表长江、黄河的河沟,让人形象地看到“在分水岭上倒一盆水,一半流入黄河,一半流入长江”的壮丽景观,并让人体验一脚踏两河的豪迈之情。
徐光春的一番话,情真意切。省委书记对伏牛山的爱溢于言表,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老界岭避暑山庄素有云中宾馆之称,这里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十几度,可谓“清水如碧荷,夏雨凉如春”,是中原避暑的最佳胜地。尤其是正在建设中的木屋别墅,掩映在密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显得别有一番风韵,真可谓“老林万古不知暑,木屋四邻惟有云”。徐光春饶有兴致地走进木屋别墅,体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称赞这种形式体现了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市委书记黄兴维汇报说,我市按照徐书记“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强亮度”的要求,坚持文化、旅游两篇文章一起做,并把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突破作为今后5年的“四大突破”之一,写进了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亮点,决心之坚定,思想之重视,导向之明确,前所未有。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伏牛山旅游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把南阳建成全省伏牛山生态旅游龙头的目标,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建设,着力打造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山地度假三大品牌。我们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景区、知名旅游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南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徐光春兴奋地说,伏牛山旅游开发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已经形成了气候,形成了规模,形成了效益,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伏牛山生态旅游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充满活力,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
伏牛山启示———
领导重视思路明确条件具备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徐光春深有感触地说,伏牛山生态旅游工作给我们诸多启示。事实说明,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伏牛山生态旅游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得民心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也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
徐光春说,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伏牛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旅游胜地和旅游热线,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和新的产业集聚带,而且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开辟了一个新途径,还扩大了西峡等县的知名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即领导重视,思路明确,条件具备。
其一是领导重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沟还是那条沟,昔日默默无闻,今日游人如织;昔日贫穷无出路,今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领导重视。领导重视了,干不了的事情能干了,干不好的事情干好了。近几年,省、市、县、乡、村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旅游工作,这是伏牛山生态旅游能够形成气候、形成规模、形成效益的重要原因。
其二是思路明确。南阳在生态旅游发展上,没有走过去的老路,而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正是由于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才完全改变了政府办旅游、政府管旅游的老路,使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充满了活力。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思路,才使得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一下手就见效,而且活力源源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三是条件具备。伏牛山旅游发展能够一下子形成效益,像蹲着的巨人一下子站起来一样,就是由于其具备了旅游走向市场的基本要素,即比较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基本的条件。如果这些基础性的条件不到位,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益,不可能有这样的后发优势。
徐光春说,正是有了上述三个原因,伏牛山旅游开发才如虎添翼,出现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三个原因也可以成为三条经验,值得在全省总结推广。
伏牛山方向———
认准路子抓好队伍健全机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伏牛山的华夏奇观,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一份沉甸甸的大礼。世界地质公园的桂冠,对伏牛山来说,不仅是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取得世界的认同,更意味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伏牛山这颗明珠必将光耀中华。
徐光春说,推进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仍然要在领导重视、思路明确、条件具备这三个方面下工夫,并不断赋予其崭新的内涵。
第一,要坚决破除抓旅游是不务正业的陈旧观念,正确看待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产物,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标志。旅游业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具体来说,旅游要以经济为支撑,旅游发展说明经济充满活力,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旅游大发展,很大的原因是政治稳定,旅游发展也是政治稳定、清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旅游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反映,并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旅游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民族文明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要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要把旅游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把握,科学规划,重点突破。
对于河南来说,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的高潮还在后边,决不能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用于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将大幅度提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旅游消费。就投资来说,西方国家现在投向工厂企业的资金在下滑,而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投资在上升,形成了“拐点”。我们的投资也正在发生转变,“拐点”的到来时间不会很长,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旅游产业永远是一个朝阳产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一定要认准这个路子,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路子走下去。
第二,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这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政府主导,是方向、政策上的主导,是起步阶段基础条件的主导,要坚持管、办分离,旅游局就是要搞好管理和服务,而不能作为经营主体。企业主体,就是旅游项目开发要坚持由企业来经营。市场运作,就是投资、销售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只有这样,才有活力、竞争力、生命力。社会参与,旅游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参与面广,需要形成大家共同繁荣发展旅游的愿望,在发展中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三,要进一步建好旅游基础设施,创造旅游的基本条件。一要有一套好的营销手段,主要景点要具备吃、住、玩的条件,要有一本好书、一部好电视片、一台好节目、一个好广告、一套好营销网络。二要有比较完善的旅游设施。要有一个通畅的道路、一个像样的宾馆、一个美味的菜肴、一个特色的纪念品。三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规划,并努力去实现。四要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旅游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人才来经营,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营销的水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队伍素质的高低,管理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徐光春殷切希望我市认准路子,坚持方向,抓好队伍,健全机制,昂起伏牛山生态旅游这个龙头,打响伏牛山生态旅游品牌,在全省新一轮旅游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中坚作用,使伏牛山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