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想起来,那美味依旧令我回味无穷!
什么灌汤包、烤肉、擀面皮儿、凉皮、羊肉泡馍、肉夹馍、烩麻食……太多了,而且呢,便宜,真是价廉味美。
马家烤肉
火车晚点12小时,本想着到西安先去吃早点的,结果刚好赶上晚餐时间。朋友到车站接我们,在火车上憋坏了的儿子,马上提出要去吃烤肉,呵呵,小馋猫。
下了TAXI,也不知道是在哪里,朋友说就到那家“马家烤肉”吧,二楼有空调,太好了,不至于热得满头大汗。
我们到得早,人还不多,挺清净的。
儿子已是迫不及待了。
“要大串,还是小串?”
“大串,大串”
“多少?”
“我能吃100串”,瞧儿子饿的
“先来30串吧,等会儿再要”
“好吧”儿子有点勉强
很快,一把烤肉上来了,咬一口,果然香嫩无比,不一会儿,就只剩下签了。
又要了小串的“筋”,还有“烤鱼”,儿子一边吃,一边赞叹不已,似乎几天不吃饭了呢
文文烤肉
是另一位朋友带我们去的,在回民街上,朋友说是最好吃的,且回民做的干净。
店面不大,也没有空调,环境一般。
我们先要了一把“烤精瘦肉”,一人要杯酸梅汤或是酒酿,挺爽口。
一把烤肉上来,小串的,尝一下,哇,味道太好了,朋友说,这家的烤肉是用自己调的酱抹在上面烤的,入味,而不象别人家,是烤完后再洒上调料,难怪呢。
很快,一把烤肉被我们一扫而空,再要一把“带筋”的……再要一把……
实在太美味了,早已让我们忘记了炎热,只管放开了吃。
“少吃点,东新街有家小龙虾不错,再去尝尝?”,朋友建议道。
龙虾还能有南京的好吃?我们不以为然,当然也实在舍不下这烤肉。
“去尝尝吧,很不错的”,朋友盛情建议。
无奈,去尝尝吧。
龙虾都是去了头的,很辣,味道也不错,不一会儿,一大盆龙虾就不见了踪影。
不过,我们依旧更喜欢文文的烤肉,此后的日子里,我们又特地抽空去吃了一次,而且是吃完了贾三灌汤包,又立刻去吃烤肉,居然还点着蜡烛(那天不巧,停了会电), 连电风扇都没有,瞧我们这帮人。
贾三灌汤包
也在回民街上,小小的店。
几种馅儿我们都要了,不过什么馅我已忘了,只记得皮儿特薄,味道还不错,配上一碗黑米稀饭,香甜可口。
只是吃完了立刻又去吃烤肉,所以对其印象稍浅了些。
羊肉泡馍
到了西安,当然要去尝尝羊肉泡馍。
那天游完碑林,我的大学同学 (毕业后第一次见面呢) 特地赶来请我们吃饭,他本想带我们去“德发长”吃饺子,我们都说想尝尝泡馍,于是就去了相邻的百年老店“同盛祥”,据说这家的羊肉泡馍很正宗。
同盛祥就在鼓楼,大酒店嘛,环境自然不错。
先是端上一盆馍,每人拿了自己掰,根据自己的饭量掰,说是掰得越小越好,儿子就掰得碎碎的,呈粉末状,让我哭笑不得。
掰得差不多了,服务员凭记忆给每人的碗编一个号,一起端走,同学说不会搞错的,每个人记得自己的号就行了。
不一会儿,一碗碗泡馍就端上来了,就着香甜的辣椒酱和美味的糖蒜,啧啧,
那个美味!
定家小酥肉
也在回民街上,第一次去吃文文烤肉时,路过那里,朋友说味道不错,可惜由于制作过程复杂,每天只有那么多,卖完就没了,所以等我们每天游玩回来,总是赶不上。
临走的前一天下午,我们俩女生三点半就过去了,小酥肉是刚蒸好,刚刚开始营业。
我们要了一份,端上来一看,天啊,这么油腻?一小瓦罐,很多的油,里面一块块肉,伙计介绍说是油而不腻,同时给我们一碗米饭,呵呵,否则怎么吃啊。
既来之,则尝之,尽管刚吃完午餐不久,没一点胃口。
夹起一块,咬了一小口,肉是瘦肉,外面是面粉,好像不错,可我真是吃不下,这一小口,也算尝过了。且陆续有人进来,生意还真不错呢。
肉夹馍
早餐去吃过一次,随意早了家路边小店,没觉得特别好,看来还是需要当地的朋友介绍。
凉皮
凉皮如同宽面一样,加上少量的麻汁、黄瓜丝或者香菜,洒上一点辣油,格外的好吃。
现在想来,都忍不住咽口水。
BiangBiang面
那天去东线,中午特地去吃了“BiangBiang”面,字典上没这字,好像是64画吧,太难写了。
听他人解释:“面条像裤带”,我们一人只要了一根面,可想而知,这面有多特别。
汤是先端上来的,而后端上一大个碗,每人捞出自己的一根面,那面宽有两三寸,很长,拨在碗里,便是满满一碗了,吃起来光滑,柔软,有“嚼劲”,真得不错。
关于“biangbiang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纽,右一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来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两个贼娃立在旁,座上车车走四方”。在品尝它的时候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非常好吃。
你能写出这个字吗?
西安饭庄的小吃
这次又去了西安饭庄,同事的一个朋友请客。
记得那天点了西安饭庄的特色菜,还有好多道小吃,很精致,味道也不错,可就是印象不能深刻(好象那一小碗羊肉泡馍味道不错),不知道是为什么?
总之,西安的小吃真是品种繁多,美味可口,只可惜行程匆匆,没时间一一品尝,好遗憾!
就是为了这让我回味无穷的小吃,西安,我还要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