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着秋林香肠,喝着燕京啤酒,坐在松花江边看来往的船只,再想象着扛了几门大炮正朝着俄罗斯的城堡拼命开火。突然间一阵急风暴雨打了过来,忙忙躲到环型廊柱下,立在中央大街街头的雕像好象正盯着自己偷偷窃笑,接着挨了两三颗雨滴,便又是睛空万里。原来哈尔滨的夏天竟是这样惬意!顺眼瞧去,沿着江边的路灯也做成了花样造型:有百合、有枫叶,将宽宽的街道衬得异常安闲。
做完了工作,告别了同事,开始品味起独特的哈尔滨风味。第一站就从松花江边出发,沿着中央大街走走,看看街道两边的俄罗斯建筑,其中几座特别的建筑都是俄罗斯占领下修建的,多少都会带些欧式巴洛克后期的华丽风格,还搀杂了些俄罗斯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央大街的新华书店,从早到晚都是人山人海,走进去挑了本《东北史简编》,随便翻翻,又象回到了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周围挤着的是三十万白俄人民;每到街道交叉口总有许多东北小吃吸引自己,秋林香肠随处可见,想着昨夜接受秋林公司发展史的教育后,竟不住有些心酸,历史总是盛世时的繁华转眼间就灰飞烟灭,留下些痕迹让后人凭吊,甚至连痕迹都无处找寻;街边隔三岔五地镶着俄罗斯小商品店,门面都不大,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俄式枪杆打火机,锡金类雕像启子,木盒娃娃:最大能容纳9层,都是模样相同,大小不同的木娃娃,圆形翻盖小镜与俄式香烟放在一起,还有一角放着些韩国饰品,偶尔还能看到老外们也在里面挑东拣西,由此证明这些绝非俄罗斯特色产品!前苏联的钱币与邮票也是卖点之一,这个国家瞬间就土崩瓦解使得它们更具收藏价值,只是满街的钱币与邮票,就有点儿让人怀疑会不会是仿冒,据说我们国家连导弹都能仿造得难辨真伪,更何况区区几枚钱币呢?也有不少时装店,挂着的漂亮裙子长得可能穿上都要脱到地上,好心的售裙阿姨终于挑出了条超短裙,试穿一下也如睡衣,两边多出的布料收收可以做成舞台天使的翅膀,售裙阿姨总结说我是她见过的最瘦小的成年人,估计长年来都靠买童装来增加衣服,我还是耐心地解释给她听:就我这样的在南方都满街走着呢!
走完中央大街,可以看看离此不远的索菲亚大教堂,纯正的东正教风格,拜占庭式的圆顶,象面包顶上插了根勺子似的,而且还是绿色的顶盖,穿着暗红色的外衣,周围飞着无数的鸽子,旁边摆着烧烤摊子,正碰上一群新女兵,粉红色嫩嫩的脸庞,衬着淡绿色的军装,低跟白色皮鞋,欢天喜地等着烤香肠、烤鱿鱼,那曾是我很多年前羡慕的装束,因为个子与体重被拒之了门外。买了门票急切想感受教堂里特有的肃穆,谁料整个教堂已被改成为哈尔滨的城市发展照片展览,墙上还留有耶酥受难拯救人类的故事图,只是下面贴着些黑白照片,有些不伦不类,想想耶酥老人家在天上看着迷途羔羊们借着他的店儿收取昂贵的门票,一定得筹划下一次的洪水泛滥。
哈尔滨还有一处是历史博物馆,房子也是上个世纪初的作品,平顶、浅黄色外衣,镶白边,好象是当时的军政大厅或跑马厅,正对着门前的一串现代高楼大厦就黯然失色了。博物馆将东北的历史追溯到了史前时代,据说是中原人士们为了追猎猛马象才来到了这里,并世代在此生活并繁衍至今,出土的一系列残砖破瓦及陶罐都或多或少记录了史前人民的生活状况,如果让他们享受现今的福利保障制度,估计个个都要哀声叹气,还熬不到退休年龄。毕竟自由才是他们最大的快乐。接下来讲叙东胡、鲜卑、乌桓以及慕容、宇文、拓跋等等历史上曾活跃过的各个民族及部落。那时的人们都以抢占别人的地盘,奴役别人为光荣的事,所幸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要不自己也是别人抢夺的猎物之一。唐、五代十国后是辽,金,蒙古登上舞台,特色不多,但一件锁子甲很是吸引人,全由3mm粗的铁丝织成的网状铠甲,估计穿上刀枪难入,但重量都不是一般人能承载得起的,晚上当被子盖在身上也会压得喘不过气来,看来各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自个儿操心的事儿!最后一站就是八旗服装展示,一定要介绍这种由猛安谋克制演变出来的,还带有原始游牧气息的军事制度,中原人民好象习惯了被北方民族占领与统治。反正再野蛮的民族只要踏上南方的土地就会被汉儒文化彻底洗脑,然后教化并失去昔日的神勇,历史就这样无数次地重复演绎同一内容。好容易盼到了今天,人们才将孔孟之道抛之脑后,幻想着如比尔·盖次般缔造一个赚钱王国,四处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走出博物馆来,正看到哈市庆祝招商引资大会圆满结束的标语。没了世代赖以生存的精神向往,人们一时间更感到的是迷失,还有遗弃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