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冬天,正好有假期,独自背包坐夜里的火车到歙县。到达时已是凌晨五,六点钟的样子,记不太准了。
天还没大亮,隐隐看到车站外绵延的山的轮廓。在火车上结识一对在常熟做生意的年青夫妇,回歙县过年,旅途寂寞,大家相谈甚欢。
出了站我有些茫然,没有家乡的火车站前喧闹的人群,没有公交 站牌,没有拉客的出租车。我独自背着包站在风里,看得出刚下过一场雪,有点冷。
那对夫妇走过来问我到哪里,我说我要到县城看牌坊,但不知往哪个方向走。男的对我说:从车站到我想去的地方路不算近,他哥会开农用三轮车来接他们,我可以搭车到目的地。女的关切地说:还没吃早饭吧,跟我们回去一起吃好了。他们的家在县城还要下去十几里路。我谢了她吃饭的好意,一方面真的觉得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断要求自己提高警惕,毕竟大家萍水相逢,我不想让一顿早饭作出让自己后悔的事。不一会他哥开着车过来,热情地招呼我,看得出也是很纯朴的一个人。
路上这一家人对我说:这里有什么好玩,去千岛湖吧,那里才好玩呢。我笑着说:千岛湖在浙江呢。他们告诉我从歙县坐船去千岛湖,只要5个小时就到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从安徽到浙江有这样一条水路可直达。那位年轻的皖南女子详细告诉了我有关路线,从县城做中巴到深渡,那是个渡口,每天有两班船到千岛湖,一般是18元/人,她说她娘家就在新安江上浙江与安徽的交界处,经常来往,所以很熟。
天渐渐亮起来,终于看到晨光里肃立的那座八脚牌坊。我谢过那一家人,心想自己运气不错。
来之前,我查了很多资料,这座著名的许国石坊,明万历十二年九月始建,(好象皖南遗存的牌坊多数建于明清两代,如同保留下来的那些古民居)。楼体部分均用大块石料制作,有的重达4吨多。整座石坊气势恢宏,遍饰雕刻图案,其图寓意出新,耐人寻味。刻在南面的巨龙飞腾,寓皇上面南而王,许国对明王朝的忠诚;北面的瑞鹤翔云,寓天下太平,许国品格高洁,超凡脱俗;东面的鱼跃龙门,寓许国先学后臣,科班出身;西面吉凤祥麟,寓太平盛世,许国是太平盛世的功臣,难得的人才。内侧的腾龙舞鹰,以“舞鹰”谐音“武英”。三只豹仰对一只喜鹊,意思是“三报喜”,示许国从入东阁进文渊与武英殿的三次升迁’,牌坊四面顶层正中均镶嵌一方双龙盘边的“恩荣”匾额,底层四面额枋上分别镌有“大学士”三个大字,下注“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二楼东枋书“上台元老”、西枋书“先学后臣”,两边刻当时地方官员的姓名、职位和纪年。这些字据考出自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之手。
而这座牌坊的主人-----许国,明嘉靖乙丑年(1565年)中进士,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故人称“三朝元老”。曾获御赐一品服出使朝鲜,驻外期间“馈赠一无所受,朝鲜勒石以颂”。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赞机务,旋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次年9月又晋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即得恩荣,在故乡修建了这座石坊。
整座牌坊苍桑古朴,威仪万方,与那些传说中铸在皖南乡野专用表彰贞节烈女之类的牌坊自无可比之处。
许国石坊正位于县城入口处,穿过石坊,即进入了那条同样著名的老街------斗山街。这条街上全是典型的徽州名宅,以规模及保存完好著称。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街两旁全是紧挨着的店铺,这时天已大亮,已有店家开始下门板做早市。陆陆续续游人渐多,且全是抗着长枪短炮的专业队伍,象我这样纯粹游荡的反倒不多。整条街依山而建,山名斗山,想来街名亦出于此。另叫我意外的是在街的一角,一座不起眼的老宅处,墙上的牌子标的是:陶行知故居。旁边栓了一头安静的毛驴,一声不吭。
出斗山街不远,就能看到老太平桥,桥上人来车往,到比老街还热闹许多。这座同样建于明朝年间的老桥,同徽州无尽的老屋牌坊一样,也留给后人一个凄绝的传说故事:古代民间只准建单孔桥,造双孔便有欺君之罪。歙县一寡妇为修善事,建造了这座16孔桥,因为双数而犯了王法,钦处剥皮之刑,致使此寡妇含冤而死。所以后人称太平桥为“人皮桥”,也称“寡妇桥”。时至今日,桥身依然坚固无比,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足以告慰九泉下哀怨的寡妇。
桥的另一侧便是大名鼎鼎的太白楼。传说李白到歙县寻找一位朋友,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
不知不觉上午即将过去,我想起了那个听起来深刻而又直白的地名-----深渡,便决定去赶中午那一班船。
招手即上了一辆严重超载的中巴,一路驶出城去。
沿路上只见青山入云,白雾缭绕,时时在树丛中闪出成片的白墙黑瓦。山路上老牛慢吞吞的走,散养的鸡鸭自顾无人地喧鸣。
开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忽然间山路一转,眼前陡然一亮:一大片绿得逼人的水呈现在眼前。我一下子有些呆了,因为先前在太平桥下看到可能由于季节的关系,河流几乎是干涸的,只有沥沥的细水至石缝间流过,叫人空叹青山虽好,无绿水陪伴,似乎总是少了些灵气。现在是怎么了?我贪婪地望着眼前的这一汪碧水,忖着岸边寂寂山峦,冬日的肃杀一扫而光,分外妖娆,有些叫人绚目。
司机说,深渡到了。
深渡是安徽歙县的古渡口,历史上曾是皖南山区通往浙江的口岸,自古这里就是徽州商贾出入沪杭的必经之所和泊舟之处。同时,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当年的徽商就是从这里下江南,开始他们的经商旅程的。
我买到了中午十一点半的船票,上船前,我又想起歙县那纯朴热情的一家人。
未曾到到过新安江的人,真的无法体会那是怎样秀丽明澈的一条清流。放眼望去,绿得闪闪发亮,不见一星杂质。船驶离渡口,一转舵,江面立时开阔起来。两岸奇峰高耸,山顶上还有未化的皑皑积雪。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直叫人叹为观止。
半山腰上一条小道远望似白线一根绕在山梁,隐约看到山民挑担如行走,身形有如蚁虫般小。
天忽然下起蒙蒙细雨,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碧波荡漾间,有渔民摇一叶小舟,蓑衣斗笠,顶风冒雨撒网而渔。
船开了5个多小时,终于停靠在千岛湖镇。
淳安县城规模不见得比歙县县城要大,多半是由于经济条件与年代的原因,与安徽地段相比。总显得更干净,繁荣,不知是否由于水气丰沛的原因,空气分外清新。
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由于蓄水而形成现在这样的景象。我参加了第二天的包船一日游。一日的行程是坐船参观几个非常有特色的开发过的小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座岛上建有海瑞祠,海瑞在淳安为官期间,清正廉明,老母大寿,无以为拜,手书条幅为母贺寿。足见其两袖清风,为后人万世景仰。
这里的人们一样热情质朴,看到我只身一人,处处给我行了方便。湖光山色,何曾相识,但比这风景更美的,是在这土地上生存的人们。
千岛湖镇四面环水,一天的游览结束后,我决定坐船到临近的建德县过夜。
建德同样是一个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古称严州府,自古就有“锦峰绣岭、山水之乡”之誉。
我住的的宾馆一样地依山而建,外墙是石头垒的。推窗即能看到新安江缓缓流过。江中白帆点点,鱼鹰歇在船上。“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从安徽发源,一路激荡奔流到建德,已是波平浪静,一派幽然。山光云影,飘忽不定,好似一幅泼墨画。
在宾馆前台买了一张建德旅游地图,定好了明天的行程。
第二天一早,上街吃了碗河粉当早饭(河粉与霉干菜似乎浙江全境皆流通)。
随后搭上开往大慈岩的中巴,公路两旁载种了绵延不绝的桔树,看来桔子是此地的主要副业。到了大慈岩景区门口,一抬头一座大山横亘在眼前。山脚下小杂货店的老伯招呼我将包寄放在他那里,他会免费替我看到下山为止,并嘱咐我将包内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即可,放心去爬山。我闻言不禁莞尔,遂无包一身轻。没想到此地居然还有缆车乘,只是车行一半,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大块凹限,形状狰狞,扑面而来,我吓得大叫一声紧闭双眼,好在有惊无险,最终安全抵达。后来景区工作人员告之是因为前几天下大雨,山体塌方。
缆车下来走了没多远山路,就到了传说中的江南悬空寺。远看着庙宇象是挂在峭壁上一样,山风吹过,凌空的栈道似乎也跟着摇晃起来。等我走到了半悬在山体外的栈道上,心中只剩一个字:悔!实在是太恐怖了,脚下的栈道居然是木板铺就,而且透过缝隙可以清楚地看到脚下的万丈深渊。不知道这栈道到底修成了多少年,踩上去吱吱作响,象是随时要散架一样。我两腿乱颤,头晕目鸣,死死拉着一侧碗口粗的铁练,总算爬到地藏王庙,我已没有勇气再多看一眼外面的景色,我怕自己把持不住要瘫倒在地。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下山!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减轻我的恐惧。
稍事休整,经寺内僧众指点,绕到后门准备下山。不料再一看下山的路,立刻欲哭无泪:是一条石板砌成的小道,宽度只容一人通过,几乎与地面将成90度角!我战战兢兢抓住旁边充当扶手锈迹斑斑的铁练,光滑的石板上凝满了水汽,每踩一步都让人胆战心惊。记不起来是怎样撞撞跌跌连滚带爬终于峰回路转看到了宽阔的石阶,耳中不再充斥哄鸣声,听到了婉转的鸟啼。我正在庆幸自己重回人间,忽然脚下有东西一闪而过,停下一看,是只小松鼠,也正停下来,看着我呢!一路上密林清幽,鸟鸣阵阵,只听到山的一侧传来瀑布轰然作响。山风吹来,神清气爽。除了不时有小松鼠跳出陪我,一路走到山下,没看到另外有人的踪影。
我不解为何此地取名大慈岩,随手翻开门票无意中看到介绍,因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象一尊天然立佛,故取此名。
回到山下小店,我想起我的包。老伯已不见踪影,店里只有一个年轻女子,我心里一惊。那女子看到我,一笑,说:来拿你的包啊?我放到里屋了。我放下心来,到里屋取了包,问她:那位老伯呢?答:那是他公公,回家休息了,换她来看店的,走时交待她看管好我的包,等我下山来取。其实包里不过几件换洗衣服而已。我谢过她,顺便问了下去下一个景点----灵栖洞天的路线,愉快地告别了。
灵栖洞在白沙镇西南30余公里,真是别有一番洞天。这里是一组奇丽的石灰岩溶洞景观,我们游览的是山脚的灵泉洞、半山腰的清风洞和近山顶的霭云洞三洞。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其实这里还不止这几个洞,还有待于一一开发出来。进入景区只看见一座葱脆秀丽的大山,脚下一个深不见底的碧潭,我们便坐船划入灵泉洞。也有人传,灵泉洞是仙灵居住地,故也称灵栖洞。洞内泉水长流不息,听闻此洞还有地下湖泊存在,各色石景倒映在水中,如真如幻。
出灵泉洞,爬约百米,即达清风洞。一到洞口,清风扑面面来,势不可挡。清风洞面积非常大,也比灵泉洞景观要多。各色石钟石笋已不稀奇,许多造型全靠天然形成,却几可乱真,怎不叫人称奇?
出清风洞口再往上爬几百米山,即到了面积最大的蔼云洞。据说每当山雨欲来之时,就有缕缕云气从洞口上升,似腾云驾雾,状极奇异,因而得名。洞内不仅宽敞,很多石柱长到十几米高。壮观的石瀑仿佛从天而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千姿百态的地下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灵栖洞天洞外山景也十分清幽,空气沁人心脾,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神奇宝地。
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已坐上开往金华的中巴,一路上邻座的一位阿姨听说我只身一人踏过这一路山水,十分惊讶,除了在旅途告之我沿途许多风土人情,下车后更是执意将我送到了金华火车站才转身离去。
1997年的冬天,由于这一趟旅程,我生命的记忆因此显得分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