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海洋经济产业分类中,滨海旅游产值不足300亿元,与本身具有的良好潜力极不相符
深圳滨海旅游呼唤资源整合
从西冲潜水基地乘船出海,顶着耀眼的阳光,我们来到潜点。再仔细检查一遍设备,翻身入水,缓缓下潜,眼前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成群地游过。珊瑚礁、海胆和不知名的海洋生物在水下静静地吐纳海水。随着鱼群前进,不知不觉潜水的深度已经到了9米。与众多深圳市民一同潜水的,还有许多外国朋友。深圳优越的海岸资源,令许多海外友人专程来这里享受潜水的乐趣。
随着深圳滨海旅游开发的深入,类似的互动参与形式的旅游项目逐渐普及。每逢周末,潜水教练就忙个不停。因为来海边旅游的市民与日俱增,新张的潜水基地也越开越多。在东部海岸线上,包括潜水、露营、游艇在内的休闲旅游正成为深圳滨海旅游的热点项目。
257公里海岸线储藏丰厚旅游资源
在中国旅游界,深圳的旅游业举足轻重。全国旅游创汇中1/4由广东贡献,深圳旅游创汇占了广东的1/4,旅游收入占到了全省的1/3。
深圳拥有257公里的海岸线,使滨海旅游得以获得优越的开发条件。大、小39个岛屿与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和珠江口组成的“三湾一口”,储藏了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深圳滨海旅游业目前已经占全市海洋经济比重的12%,对全市旅游业的贡献也超过一半。
连日来,本报采访组纵跨大亚湾、大鹏湾和珠江口,实地考察深圳沿岸海域与岸线资源,不时为深圳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激动。
在东部龙岗和盐田17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从海上眺望,沿岸群山叠翠、细白的沙滩在阳光下发出柔和的光泽。湛蓝的海水不时涌起浪花,海鸥掠过船梢。西部,从宝安水域出发,顺珠江口水流而下伶仃洋口,内伶仃岛上树木葱翠,大群水鸟在岸边觅食。折向东北,沿深港航线北侧东行,遥见跨海大桥伟岸身姿绵延于深圳湾上,等待即将到来的车水马龙。这里有长达83公里的滨海岸线,红树林保护区是国内惟一的市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为连接城市与滨海生态走廊最成功的范例。
东部的大小梅沙、大鹏所城、东西冲与西部的海上世界、天后庙、海上田园交相呼应,成为滨海旅游层次分明的自然与人文景区。据统计,深圳每天接待的旅游过夜人数目前在7万人左右,其中半数以上在滨海景区游览度假。滨海旅游成为深圳旅游附加值最高的行业门类。
深圳滨海旅游路线跨区域设计还有待增强
在深圳海洋经济产业分类中,滨海旅游排在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电力业之后,推算产值不足300亿元,仅排在海洋渔业之前。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本身具有的良好潜力不相符。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实呢?
“过去缺乏对滨海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把握,是最主要的原因,”深圳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郁龙余教授认为。随着深圳市相关的海洋经济规划和滨海旅游规划的出台,滨海旅游各主题景区和自然景点各自为战的局面有望改观。
从深圳地图上可以看出,尽管深圳有257公里的海岸线,但在多年高强度开发的过程中,未划用途的保留区岸线目前仅保存47公里。东部海岸的盐田至葵涌区段,真正可用来开发旅游的公共岸线已剩不多。加之沿岸工业区的建设,这些地段的岸线资源已基本没有再度开发的空间。大鹏半岛保护相对完好,但受地理条件和产业发展限制,能够使用的岸线也十分有限。
华侨城景区和大小梅沙是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利润最集中的景区,造成了旅游格局的不平衡。海滨的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弱,未能拉长市内的旅游线路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而旅游商品创收水平不突出,造成了主要景区商品性收入不足20%,旅游开发深度相当不足。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在景点建设上趋同性较大的问题,深圳滨海旅游路线跨区域设计还有待增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平均旅游乘数是2.5,即旅游者每支出100万元,国民收入将增加250万元。据深圳旅游部门有关专家分析,由于深圳滨海旅游资源处于分割状态,对旅游消费的容纳空间有限,目前尚无法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深圳实际上拥有世界一流的滨海旅游资源,问题是尚未全面整合起来。
生态环保难题抵消滨海资源优势
滨海资源面临的困境还包括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主要集中在西部海域。珠江口直至深圳湾,旅游资源被其他产业切割、侵蚀和污染。到目前为止,除福田红树林等少数区段外,西部大部分海岸作为公共生态和旅游资源的价值已经损耗严重。
除滨海旅游岸线被割裂外,三湾一口水域污染的加重,也相应增加了发展滨海旅游的难度。深圳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刘悦介绍,由于东部海岸的港口区比邻旅游区,加上大鹏湾海水交换的滞缓,湾内港口运输功能所产生的海水污染已使整个区域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功能受到影响。走过南澳渔港,我们发现紧邻的南澳排污区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一地区的环境和生态。此外,官湖角海域保留区同样紧邻乌泥涌排污区,西乡海域保留区则紧邻西乡排污区。每到周末就聚集大批市民休憩的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本来具有生态与景观双重功能,但也因紧邻深圳河排污区而使其功能大打折扣。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深圳海域与其他沿海城市一样,不得不考虑解决辖区海域的污染问题。从2004年开始,深圳海域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程度。珠江口两岸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随洋流侵入深圳海域,给我市海洋资源造成空前的压力。目前西部海域水质污染状况严重,基本属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或劣四类,为严重污染水质。深圳湾海域受深圳河排污影响,多项水质指标已降至IV类。
强化政府和市民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
发展滨海旅游业不仅需要资源条件,更需要相应的消费群体。深圳地利人和具备,发展滨海旅游业前景广阔。据分析,如果按照深圳目前的旅游开发速度,那么在2010年左右,滨海旅游业行业增加值将达到39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系数将进一步提高。而关键因素是,继续提高资源保护力度和资源协同效应。
由深圳市发改局和深圳市海洋局制订的《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改变滨海旅游用海格局相容度差的问题,提高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水平。
据市海洋局海洋渔业处处长甘伟明介绍,把深圳建设为海洋强市,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强化政府和市民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从过去背对海洋、滥用海洋向面对海洋、亲近海洋转变。在行业结构上,要促进海洋经济朝多样化转变,从过重偏集于港口业,向高端的海洋服务业扩散,尤其要为滨海旅游度假、海水利用等产业留足发展的资源。
目前,滨海旅游业已经被列入深圳海洋经济的优先产业,未来3年内,将通过多元化与精品化的发展,将滨海旅游业扩容为旅游观光、商务度假、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一流综合性旅游产业。在特别划定的滨海旅游区,将结合湿地资源、人文资源,开发湿地公园旅游区和海洋军事、海事主题公园。在深圳本地的渔风渔俗及传统文化遗址上建设的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休闲度假、海上运动、海洋影视一起,融合海洋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
郁龙余教授认为,尽管存在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问题,但深圳发展滨海旅游还是应该在适度的前提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加强保护,避免出现自发无序过度开发现象。
据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旅游业将从观光旅游为主逐渐转型为以度假旅游为主。从2005年起,深圳人均GDP就已超过7000美元,旅游业也相应地开始了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型过程。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教授从发展高端旅游的角度出发,建议未来几年深圳吸引国内外跨国资本、品牌资本、优质资本、规模资本投资深圳旅游,改造深圳旅游的产业内涵和形象,推进深圳旅游的高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