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柏县深入挖掘境内特有的文化资源,打文化牌,走文化建设促经济崛起之路,有效地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创造出“点石成金”的文化现象,形成了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2005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前移至49位。
确立主题,赋予青山绿水文化灵魂
从盘古开天辟地启混沌,到佛教文化传入及兴盛,从大禹导淮入江海,到红色政权的诞生至壮大,造就出桐柏独特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桐柏是盘古之乡。境内遍布盘古开天遗迹,处处流传盘古神话。桐柏是淮河正源。大禹导淮留下锁蛟之地,历史上50多位帝王遣吏祭淮,康熙御书“灵渎安澜”。境内山深林密,丘壑风流,珍稀动植物丰富,生态环境原始,有景点1000余处。桐柏是中原佛教文化发祥地之一,清乾隆四十年创佛教临宗白云山系,与“南普陀、北云台”齐名,是佛界所称道的“洞天福地”。桐柏是英雄的故乡。民主革命时期,先后成为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现有革命遗址100多处,2000多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桐柏物华天宝。已探明矿产56种,金、银、石油、蓝晶石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原矿价值5000亿元;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4倍,每平方公里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8倍,被称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虽拥有丰厚的文化和物质资源,但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相对滞后,用老百姓话说是“守着青山没柴烧,抱着金碗要饭吃”。为此,新一届县领导班子对原有的工作思路进行深层次反思,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战略性研究,提出把文化建设作为改变桐柏落后面貌、提升竞争力的着力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铸造文化灵魂,全力打造文化大县、旅游名县和经济强县。
拓展外延,扮靓四张文化名片
2004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四项基金,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拨出1000万元作为前期运作资金,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完成了配套设施,迅速掀起了保护、挖掘、整合和开发的热潮。彰显文化个性,打造远有名、近有形、山有色、水有情的靓丽文化名片。一是盘古文化品牌。在中国民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承揽国内、国际盘古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了《桐柏山盘古神话集》、《盘古学启论》、《万代盘古论》等100多万字学术著作;成立了中国盘古文化专业委员会,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并于2006年10月31日成功举办了全球华人祭祀盘古大典活动。二是佛教文化品牌。借助水帘寺等佛教资源,争取到全国第六所、河南省唯一的佛教学院落户桐柏;成立佛教文化研究会,整理出版佛教文化研究文章30多篇、20万字,搜集佛教文化楹联2600幅;广泛开展海内外佛事友好交流活动,扩大桐柏佛教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三是淮河源文化品牌。利用地处淮河源头的独特区位优势,广泛开展沿淮区域文化学术交流和研讨,搜集整理民风民俗文章1700篇近70万字、桐柏民歌120余首,举办了两届中国淮河源文化旅游节,今年5月18日成功举办了“保护母亲河-中国淮河之源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经贸活动,引发群众“饮水思源”、“热爱淮源、建设淮源”等淮河源情结,使之成为区域内有影响的大型文化知名活动。四是英雄桐柏文化品牌。整理红色文化资料近百万字,图片1000余幅,普查战争实物200余件,出版《红苏区绿淮源》、《桐柏英雄淮源春》、《桐柏英豪传》等文史资料;修复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委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改编和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加快苏区桐柏“红”起来的步伐。这些文化品牌确立了桐柏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独特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广泛宣传、解读桐柏,让外界认识桐柏、关注桐柏,提升人气。
丰富内涵,打造文化精品工程
围绕四大文化品牌,桐柏县努力构建名实相副的物质载体,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一是淮源风景名胜区。将水帘寺、云台禅寺、清泉寺、盘古村、淮渎庙、森林公园纳入一体开发,以山水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主题,修葺名刹古寺,对景点进行民俗文化、西游记文化、盘古文化和淮源文化包装,使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开发出水帘洞、盘古溪、淮河源、桃花洞、太白顶、通天河等多条旅游线路,形成了交通便利、山水秀美、景点密布的旅游回路,大大地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和观赏性。二是红色旅游线路。抓住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的有利契机,及时申报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恢复工程项目,2005年2月被国家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该项目投资4258万元,占地70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有10个院落,194间房屋。目前已建成开馆。与桐柏英雄广场,回龙榨楼豫鄂边省委旧址,平氏桐柏区党委、军区机关所在地,以及《桐柏英雄》拍摄景点等形成了精品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三是佛教文化圣地。经过两年多、数十次跑省进京,争取到河南佛教学院落户桐柏,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佛教学院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综合性大学本科学院,涉及佛教文化、宗教、建筑、音乐、绘画、文学艺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建成后,桐柏将成为培养佛教人才的“摇篮”、佛教产品的制售地、海内外僧尼云集的佛教圣地。
有机链接,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桐柏县把培育文化产业融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发挥文化的灵魂引领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是创新机制,对文化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的拍摄,我县仅购买了小说的改编使用权,并以此为资本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合股拍摄,参与电视剧发行盈利分红;同时规定60%的镜头在桐柏境内完成,这为桐柏红色旅游开发带来可观的后续效益。河南佛教学院建设资金全部由北京凯城瑞丰投资公司和社会捐助投资建设,桐柏县仅做水电路等基础建设和外部环境协调工作。淮源风景名胜区建设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8000万元,占景区建设投入的40%。这些机制的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有效地解决了自身财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淮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已显示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今年“五一”黄金周,景区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比去年增长300%以上,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文化招商,构建五大支柱产业。桐柏县把文化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手段,把文化招商作为项目招商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举办了“淮河源文化旅游节”、“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全国摄影家协会桐柏采风”等大型节会活动,吸引并促成一大批外资项目落户桐柏。自2001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599个,合同引资81.7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9.786亿元,以县外企业为龙头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引进内蒙伊化集团等12家企业,建成了安棚化工城企业群,形成了天然碱、芒硝、氟化钠、白炭黑、泡花碱、硫酸钠、洗衣粉等以纯碱为原料的碱硝化工产业链,摘得了“中国天然碱之都”的金字招牌,安棚碱矿形成年产9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引进灵宝黄金有限公司、清华巨能集团等企业,围绕金银矿产开发和深加工,建成银制品、硝酸银、银微粉、氰化银钾等金银加工项目,拉长了金银等贵金属产业链。引进佗王药业等企业,带动桐桔梗、丹参、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实现中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引进螺旋藻饮片、粉剂深加工企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螺旋藻种植基地。引进盛煌油脂、桂园方便面等企业,带动了全县农副产品扩大种植和增值增效。三是创建文化环境,推进城镇建设。以开展创建省卫生县城、生态园林城、旅游名县、争创国家最佳人居环境奖等活动为契机,聘请高层次专家进行深度挖掘、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从县城功能定位、市政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等方面,力求展现桐柏特色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从而扮靓了县城,增添了桐柏的韵味和魅力。同时,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县乡文化中心、体育广场、图书室、文化大院等群众性文化设施,提升干群思想文化素质,激发人们热爱桐柏、建设家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