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丹棱县张场镇的茶农们特别高兴,盼望已久的茶叶加工厂投资项目正式签订协议,将于月内动工兴建。这一利好消息,给正在大力发展茶叶、养兔、蚕桑、竹木、蔬菜、旅游等“一镇几品”的张场农民,带来极大鼓舞。
因地制宜 从海拔500米到1200米布局现代农业
优质高山云雾茶是张场镇的第一拳头产品。3万亩丹棱茶有2.5万亩分布在张场镇。地处丹棱北部山区的张场,平坝、半山区、高旱山区各占1/3,海拔高度从500米上升到1200米。
针对这一自然条件,张场镇近几年在农业产业布局调整上坚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海拔700米左右的半山区以茶叶为主,涌现出了金花、廖店、峨山、歧山等茶叶专业村。而海拔500米左右的平坝区除了稳定粮油生产,就是大力培育蔬菜产业发展。海拔700米以上山区全部退耕还林,大搞竹木工业原料林。同时,全镇养兔业非常发达,兔子常年存栏总量接近70万只,而且养猪大户、养鸡大户正在增多。
全镇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已经形成“四业(茶、兔、蚕、竹)为主,两业(蔬菜、旅游)壮大”的农业产业格局。
坚定不移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专注一镇六品
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曾让张场名声大噪,“但是,那部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一个‘穷’字,却深深刺痛了张场人。我们是纯农业乡镇,搞工业没有优势,所以历届党委政府都坚持依托良好生态条件,发展生态型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镇长周洪明说。
2.5万亩茶叶仅仅是张场镇拳头产品之一。年存栏长毛兔28万只、商品肉兔40万只的兔业,桑叶基地4500亩、年养蚕1.35万张的蚕业,5.5万亩竹木工业原料林,都是在丹棱乃至全市叫得响的主导产业。鲜销蔬菜和加工原料蔬菜种植业,依托自然生态和老峨山景区开发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业,正在培育壮大,很快就会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据介绍,张场“一镇几品”之所以能够在几年间发展成为今天的格局,除了历届党委政府坚持按照一套思路引导发展外,主要还得益于他们所采取的推进措施比较稳定,比如产业发展的“链式策略”——在产业体系上找好“上家”和“下家”,每一品必有领军龙头企业“分发加工订单”,有一个能“吃通八方”的专业协会跑前跑后为农户张罗,有若干农科机构挂靠作稳定的技术支撑;在产业生态上搞循环农业,种庄稼的为搞养殖的提供青饲料和饲料粮,而养兔养猪养鸡的将沼化粪肥出售给种菜的,健康养殖与无公害生产的发展模式一举多得;在服务上实行“110作风”,投资不足就帮助小额贷款,同时下大力引进业主投入带动发展。为鼓励大户创大业、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农业,该镇一直坚持对每一类最大的种养大户发“政府奖”,今年奖金已提高到2万元。
前景诱人 茶兔蚕竹菜旅“大富”张场农民
目前,张场已经实现“人平一亩茶”,从春节开始到10月份天天有茶采,全镇茶业年总收入突破4000万元大关。仅此一品,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700多元。全镇16个村,已有11个规模化养兔,去年兔业年总收入达到152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466元。蚕桑业去年总收入达到900万元,可挖掘潜力还相当大。
为实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的梦想,张场镇最近增添了两大措施,强力推进“一镇六品”。一是把保护良好自然生态放在首位,断然关闭两家排污严重的小型企业,在养殖场中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技术,在种植大户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二是采取激励措施将茶、兔、蚕、竹做大做强,同时以引进业主开发和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为中心,培育蔬菜和乡村旅游两个新的优势产业。
周洪明镇长称,今年张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而且后发之势不得了,一旦蚕桑业完成恢复性增长,蔬菜产业和农家乐旅游业正常成长起来,5万多亩竹木工业原料林进入准伐期,张场农民离“大富大贵”的日子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