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西塘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忽然想要出去走走,散散经月累积的闷气,念头一起便无法遏制,于是赶在上班前的最后两天到江南古镇——西塘游玩了一圈。说起江南古镇,其实都是貌和神似的,如朱家角,如乌镇,如周庄,西塘也无例外。然则说起夜色,却是她久负盛名。

赶了10:06从梅陇到嘉善的火车,12元的车票载我到西塘去,去逃离钢筋水泥森林的压抑,去亲近水乡的清新。入住在近水楼阁,前一晚定的房间,雕花大床,推窗临水。和店主约在农工商门口,顺便也不放过传说中的农工商茶叶蛋。确实是美味,浓浓的酱香中透着一丝的甜,暖我双手,饱我口腹。店主很和善也很爽快,把钥匙给我后就走了。因为是周日,夜晚无人住宿,整个客栈也空空的,说不出的寂静。

中午去了仰慕已久的老品芳,点了网友们极力推荐的鸭汁豆腐干,椒盐南瓜,蝉衣包圆,河蚌煲。菜上来后我就不禁惊叹,量真多啊,远超我的预想。菜肴的美味,也印证了网络流传。如果我吃的下,那么我非要点双份的豆腐干和南瓜了。集中力量消灭了河蚌煲,蚌肉的嫩是我在家时一直想要达到而不能的境界;豆腐干虽然鲜美,可惜饭量有限,眼睁睁的看着最后一块无辜的躺在盘里,一步三回头的离它而去;椒盐南瓜打包回客栈做了零食,蝉衣包圆带回家中添了一道菜。其实蝉衣包圆就是我平日做的豆衣酿,名称相异而已,据老公评,还是我的手艺略胜一筹。老公真乖,赞一个。

具体而微,小镇并不大,三个小时便逛的彻底,甚至还参观了几所古旧的大宅子。深巷高楼,有光静静的透入当时小姐的闺房。雕花床边是否曾倚过佳人?妆台铜镜是否曾映过花容?临窗而望,是否期盼过谁的身影?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傍晚,人流渐渐散去,匆匆赶回各自的现代生活。徜徉于石巷,无意间遇到了“天下第一面”。面馆不大也就四五张餐桌,店门却开在厨房,一碗碗面在食客眼前下水起锅,想必久经了挑剔的目光考验。点了一碗爆鱼鳝丝面,如筷般宽的面条,却薄薄的透着亮,香鲜韧滑,和沧浪亭般的苏式面点相比别有洞天。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温暖了我被寒气侵袭的四肢,也温暖了我的心。

夜色沉沉,月色如练,波光灯影勾勒出水乡的宁静。偶尔有游船摇过,带出一朵水声。烟雨长廊的红灯笼映出我的身影,时光仿佛流转。坐在河边小亭发了一下呆,收拾心情回客栈去。雕花大床很是让我小资了一把,可惜身在异乡开始恋起家里的床和人,翻来覆去半夜。第二天起床已近中午,大床虽富意境,我久享温软的腰背却受不了这板床的硬朗,不争气的抗议起来。出门直奔永宁桥,果然见到钱氏豆花和陆氏馄饨的摊点,使用的还是以前小贩穿街走弄的挑架,布满烟熏痕迹的馄饨挑子透着沧桑和市井,仿佛带我回去石库门的童年记忆。豆腐花如白玉凝脂一般,入口即化;绉纱馄饨如轻柔蝉衣,粉色的肉馅裹于其中,精巧可爱。各尝一碗,费了半小时逛了一圈采购好特产,特地弯过来再各点一碗。

回程是下午14:30的火车。离别西塘,回望一眼,努力将如此风月记入眼中。或许我会于俗事的繁忙中无暇念起这次旅程,但我知道,它始终会深藏在我心间,一转念便似轻烟浮现脑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