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众人说起要到河南旅游,心中甚喜。本来,谈起旅游,作为外省人,是很难把河南和旅游目的地联系在一起的。可是讲到殷商、战国、三国、唐宋等历史时期,说起群雄并起,解释逐鹿、问鼎的典故,始终无法饶开中原大地、饶开河南。如果不去到那个地方,不亲自用脚踩一下那片土地,谈论起中国的历史来总感觉不够真实。因此这次到河南的旅行,多少有点探寻先辈活动印迹的意思。回来后辑成旅游见闻系列,起个名字叫“数典莫忘老祖宗”——稍嫌大了点,姑且用之。时在2006年8月。
关于国内的名胜古迹专线游览,据传有这么一句话: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河南和陕西。不去河南,确实无法体会当地导游挂在嘴边的那句通用的开场白和结束语——无论男女,都是用一种老气横秋、语重心长的语气道出:中原文化,博大精深。
去后,信然。
我们的行程比较紧凑,是这样的:
D1. 下午到达郑州新郑机场,直赴登封,参观少林寺,晚上赶到洛阳住下。少林寺门票100元,含武校学生表演及参观少林寺塔林。
不管门票如何涨,少林寺是河南的一张对外名片,无论如何是要去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少林寺》,是如何的使人热血沸腾;而李连杰的横空出世,确实造就了如我等这般狂热追随者,如同现在的各类娱乐节目或电影电视的超级粉丝们,一样率性挥洒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热情。后来又有了金庸小说在大陆的盛行,先生用他的文字,他的多部武侠小说,把一大批青少年的目光再次拉向少林寺。回想自己也曾在高三冲刺阶段躲在学生寝室里一边看书一边想象少林寺藏经阁扫地的老和尚武功高强的模样;至于目前的少林寺,成立专职的武僧团在国外巡回表演来推动国际上对中国功夫的认识和了解,墙内种树墙外开花,对提高少林寺的国际知名度起到不小作用,也算是佛门在现实的人世间广为弘法的一种方式吧。至于立雪亭、藏经阁、达摩碑、世代僧人练功形成的脚窝,需要自己去现场看,然后暗叹:喔,原来是这样的。
D2. 参观为三国关羽兴建的关林、龙门石窟、白居易的白园、白马寺,住洛阳。
据说只有圣人才有死后建“林”的资格,除了孔林、关林,一时还真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林”来,只专为后世祭奠用的。关林在市区,去时不到九点,许多老人在关林门前广场上挥舞着粗大的皮鞭抽打小西瓜大小的陀螺,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欢悦的色彩,其乐融融。另有一些长者和少年,手里都提了一只小水桶,拿着大大的毛笔蘸水为墨在广场的地砖上习字。个中高手,字写得漂亮极了,美感尽现。心中极羡慕:赶明儿我也弄块地砖回去,天天在地上练习毛笔字。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主窟造像雄壮伟岸,在河对岸隔河相望,由于视野开阔,远观效果极佳。发现一个现象:现在还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大都是在地形奇崛的峭壁上,若无栈道,游人恐怕很难上去近距离观赏;而那些刻得浅的、地势较低的、形体较小的,往往已经无法找到造像的踪迹。这些石窟,以着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昭示着不变的真理:人生的付出与取得的成就,最终是成正比的。
如果有人喜欢石窟造像艺术,我再强烈推荐两个地方:重庆大足和甘肃敦煌。前者同龙门石窟,是用刀在石头山上一点一点地刻削出来的,但数量更多,个体神态表情及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后者以壁画和泥塑造像为主,孤寂地守在大漠中的一角,倔强地保持着她的惊人的柔媚和庄严。
白园,有白居易衣冠冢、碑、坊。墓道两旁排列着许多白氏后人的立碑,日本人不少。白园建在龙门石窟主窟的对岸坡顶,途中流水潺潺,苔藓斑驳,间以似有似无的古琴曲声,确是个清幽的所在。若有往来人士,身着唐装穿梭其间,实在会让人忘了今夕何夕。
白马寺名头响亮,是佛教传入中土后全国第一家由官方兴建的寺庙。总该亲身去走一走,找找属于自己的感觉。
D3. 早餐后去焦作,游览号称世界地质博物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云台山。晚上住焦作郊外的星鹏度假村,条件不错。
云台山是我们这次河南之行刻意加进去的景点,河南省外知道的人并不多。若非“国家地质公园”的金字招牌,我们也不见得会去。去了暗自庆幸:真是不虚此行呀,河南居然也有如此秀丽奇美风光!自小在巴山蜀水间长大,以后游历多处山川,但对云台山还是不得不赞一个:中原地理,令人称奇。联想起另一个国家地质公园,敦煌旁边的雅丹地貌魔鬼城。风物迥异,与云台山同等强烈推荐。魔鬼城知道吧,就是电影《英雄》中地形地貌最为奇绝的外景地,梁朝伟与张曼玉生死缠绵的地方。雅丹地貌不同于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丹霞地貌,也是大有可观,呵呵,扯远了。
D4. 早餐后赴安阳,参观殷墟。晚上到郑州。
殷墟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了,三大名头令人遐想:中国最早的都城,甲骨文的故乡,商朝大司母戊鼎的出土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个称号的背后都值得有人穷其一生去研究。商朝武丁的夫人妇好的墓经实地发掘后,在此墓地上面建成商朝贵族墓葬研究室,尤其可观。
D5. 早餐后赴开封,参观开封府、铁塔、大相国寺、黄河游览区,晚上仍住郑州。
这一天感慨最多,有好几件事值得一提。
北宋年间包拯坐镇开封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一职,他的清官形象以及大量的传说、掌故持续流传几近千年。事实上,他在此处的任期总共只有短暂得令人惊异的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民间仍在呼唤包公,其现象值得深思;
媲美意大利比萨斜塔的中国最早的琉璃砖塔——开封铁塔,从园内的标准观测线上看去,稍向右倾斜。导游介绍说,建塔之初,本是设计师要求人为向左倾斜建造的。对于当时人们的疑惑,设计师的回答是:五百年后,此塔自正。设计师的目光越过层层刀光剑影,看到的是五百年后,可惜当时的我不知身在何处,无法验证他的预言;时间过到957年后的今天,塔身向右倾斜八度,我可见证。回望将近一千年前的那个身影,身影模糊;然而话语清晰,掷地有声。令人感到冷汗直冒的是先人的胆识:现在的建筑设计师,会有几个敢把目光放长到百年以后?
大相国寺,据说最早是战国群雄争霸时平原四公子中信陵君的故宅,只这说法就令人心旌动摇,但现在踪迹全无;北宋时期是皇家寺院,到底有没有鲁智深在此倒拔垂杨柳这回事,难说。但建筑风格很令我喜欢,在里面呆上一天也不会觉得闷。寺内最深处围绕千手观音阁修建的环行围廊中塑有环成一圈的佛教故事造像,形象生动,颇为可观。
郑州附近的黄河游览区据说有两处,我们去的是1938年为拦截日本人进攻而人为炸开的黄河扒河口。有纪念碑文,对那段往事介绍得很详细。河面宽8000米 ,看来已够宽广;据说最宽时能达到十六公里,那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这里的水已经泛黄,静静流着,因河面宽阔而显得平缓。突然想起要是能把这滔滔黄河水引入重庆,解救山城目前的三千万伏旱旱民,那该有多好!
D6. 清早起来逛逛郑州市区最著名的“二七塔”周围的热闹的小商品市场,乘飞机返家。回程时多了几样东西,包括大葱(下文再表)、大枣,以及意犹未尽的思绪,不吐不快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