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有些事虽然过去不久,却已模糊。有些事即使是很久了,但记忆犹新。
福州在我记事的时候,是个非常遥远的地方。要坐一整天的汽车,中间需要经过二次轮船摆渡。那时父亲在省城工作,福州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脆美香嫩的鱼丸和破旧不堪的木棚房。长大后,福州变得陌生了许多。唯有“三坊七巷”,才有些许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有人说,要真正体会福州神韵的地方,就要到这“幸免于难”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位于市区杨桥东路以南、八一七北路以西的“三坊七巷”占地面积40.2公顷,在这里曾经是深宅林立、大院云集,鼎盛时期有多达一千多座气派的老宅,现在的老房子也就只有两百座左右。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是“三坊”,东侧相通的是“七巷”。现在尚存的“三坊七巷”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与吉庇巷。
至于福州城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坊巷,湮没在现代的高楼大厦之下,已经没有人记得清楚啦。当年鼓楼一带的数十条类似坊巷,如今还安在否?
老城已渐渐远去,当年在这些庭院深深里行走的身影变得模糊了。唯独归隐在脑海里的记忆,却越发地清晰。故地重游已是时过境迁了,难免嘘唏不已。在这片青石板路上,我寻觅着往日的足迹,也在追寻着历史人物在这里的沉浮印迹。
一、 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故居又称:云左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藻北路。而位于光禄坊与道山路之间的澳门路16号则是林则徐纪念馆,其前身为林文忠公祠,是林则徐的后裔和福州乡绅集资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修建。1982年修复后辟为林则徐纪念馆,展览内容分为十个系列:
一、家境清苦,少怀壮志;二、为官清正,报国爱民;三、虎门壮举,震惊世界;四、放眼世界,师夷制夷;五、积极备战,抵抗侵略;六、赴戍途中,为国分忧;七、戍疆三载,忍辱负重;八、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九、历官诸省,贤名天下;十、名垂青史,后人楷模。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响当当的英雄。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是虎门销烟成就了林则徐的英名(时任道光年间钦命的两广总督)。也正是虎门销烟引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尝到甜头的西方列强,找到了泱泱大国的虚弱命门(百足大虫必竟死而不僵)。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踵而来,中国近百年的耻辱史由此开始了。从这种意义上讲,林则徐是“千古罪人”。这就好比向一位病重老者下猛药,不但没医好原先的内伤,反倒迸发了严重的外伤,累及内伤的进一步恶化,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连他提倡的“师夷以制夷”战略,也没了“用武之地”。如果当时他能采用内部严厉的“禁毒”方略,使鸦片没了需求的源头,而不是简单的“一把火”烧掉,或许中国的近代史将会用另一种方式改写。
“惹祸”后的林则徐,在1842年被削职发配新疆伊犁地区。临行时写了一首著名的《赴戍登程口告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二、林觉民和广州起事
林觉民(1887~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出生于福州 “三坊七巷”之一的杨桥巷。学生时代的林觉民,就致力于探索中国的强国之路,并积极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他时常对身旁的同学讲,“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11年在广州参加暴动时,遭到了两广总督张鸣歧的残酷镇压,失败被捕后,在广州天星码头英勇就义,年仅二十四岁,成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知道林觉民的人,大多读过他的《与妻书》:……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的故居,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之一的杨桥巷17号。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回廊式双进三间张硬山顶的宅第,1992年福州旧城改造时“三坊七巷”,被列入拆迁范围,能保存下来,算是福州人的福气。故居现辟为“福建辛亥革命陈列馆”,正门匾额是:林觉民故居。走进厅内的展馆,悬挂着“福建辛亥革命十杰”:林觉民、林尹民、陈可钧、林文、方声洞、陈元栋、陈更新……
革命先驱们的一腔热血,总算唤起了国人的觉醒。从此革命的洪流风起云涌、浩浩荡荡。但是孙文的“三民主义”太过理想化,发动的场面局限于精英阶层,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劳苦大众的参与。况且提出“驱逐鞑掳、恢复中华”这样狭窄的民族主义口号,就算存在了几千年的万里长城,最终还是没能挡住游牧民族的崛起,而满清安抚蒙古的民族政策,则能树起了一道无形的坚固的长城。何况满清和蒙古都是我们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怎能把他们排除在革命之外呢?
三、林祥谦和“二七”罢工
在福州的郊区(乌龙江特大桥的南岸)有一个祥谦镇。这就是安葬着林祥谦烈士陵园的地方,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二七”大罢工的工人领袖,把这里改名为:祥谦镇,隶属福州的闽侯县。烈士陵园坐落在镇上的枕峰山西麓,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米。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州闽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2月4日领导了京汉铁路总同盟的大罢工,2月7日受到了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五十多名工友壮烈牺牲,他也在武汉的江岸被捕。面对着敌人威逼的屠刀,他大义凛然地说:“上工要总工会的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对于林祥谦的了解,源自儿时的电影《风暴》。后来才知道,这位伟大的工人领袖就是我们福建人。再后来又知道了祥谦镇的由来,才恍然大悟。现在只要有经过这里,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敬意。许多年后的今天才有幸踏上这块英雄的土地,瞻仰一回英雄的故土。
福州的确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这么些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都有福州人勇敢的身影。“林氏三雄”身上所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探索强国之路的缩影,也是中国富国强兵的三个阶段:反思、觉醒、奋进!中国也正是有了这么些仁人志士,才依然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这些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不要让他们随着古老街巷的消亡而遗失。
尾声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006年8月31日稿成
附录:“三坊七巷”的典故
三坊之一的衣锦坊,顾名思义是:衣锦还乡。旧名为:通潮巷,又名:棣锦坊。宋宣和年间,这里出了两位才华横溢的兄弟-陆蕴和陆藻。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卸任后回乡,把此巷命名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王益祥任江东提刑,告老还乡时也居于此坊,遂易名为:衣锦坊,这个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文儒坊,旧称:山阴巷,又名:儒林坊。宋朝的祭酒郑穆定居时,改为:文儒坊。这里还先后住过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定;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和他父亲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
光禄坊,是因北宋熙宁元年光禄大夫程师孟到任福州知州而得名的。此坊内有一法禅寺,程知州常来寺里游览,见池畔有一大岩石,便登石吟诗。这岩石遂成了“光禄吟台”,至今程师孟题词的篆体石刻尚存。
七巷之首的杨桥巷,因西通杨桥而得名。昔日的古桥两畔长满杨柳,绿影婆娑。今天的杨桥巷已开辟成杨桥路,林觉民《与妻书》中描述的故居后院已荡然无存。
郎官巷,因居住这里的宋朝郎官刘涛,数代子孙皆官至郎官,故名。
塔巷,旧名:修文巷。唐末五代时期,巷内建有育王塔,易名为塔巷。
黄巷,晋朝的“永嘉之乱”,有八姓望族入闽。其中黄姓家族据此居住,故名。唐末名儒黄璞也寓居于此,今天“黄楼”遗迹尚存。
安民巷,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攻占福州时,在此巷口张贴“安民告示”而得名。
宫巷,旧称仙居巷,因巷内曾经建有一座紫极宫,故名。
吉庇巷,俗称急避巷。相传宋朝状元郑性之曾在此居住,未出人头地时家境贫寒,遭到巷口一屠夫的羞辱。后发愤读书,高中状元,衣锦还乡,遇到屠夫时,屠夫睨视说,此乃当年的穷秀才。恼羞成怒的郑性之喊人缚杀之,行人(纷纷)急忙躲避巷内,巷名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