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北欧、英国,因为行程相对比较宽松,所以不象别的旅行社那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还有不少的自由活动时间,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我参观了几个博物馆,感受还是颇多。在英国,去的是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和大英博物馆。在丹麦,我去了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收藏了1250年到1900年的2300件西欧绘画(油画),是世界上著名的美术馆。我虽然不懂艺术,但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范戴克、凡高、德加、毕加索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让人听了都不禁肃然起敬。达芬奇的“圣母与圣婴”,梵高的“向日葵”等都是赫赫有名的世界名画。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些作品,也花了将近2个小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席地而坐,老师在轻声向学生讲授某一幅画的故事。这样的艺术环境,这样的授课方式,也许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罗浮宫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包括埃及馆、希腊罗马馆、近中东馆、东方馆、中国馆、货币馆、非洲、美洲、史前及欧洲馆等10个分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如果稍微仔细一点看需要一周的时间。为了在短时间更好地了解大英博物馆,我专门花2英镑(合人民币30元)买了一份介绍,按图索骥选择性地参观了中国馆、希腊罗马馆、埃及馆、近中东馆和钱币馆。
埃及馆:个人认为最值得一看的展馆。有不少巨大的石碑和石像,其中以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最为有名,博物馆里到处是卖这块石头复制品的纪念品,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貌不扬,如果不小心就会错过。它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由于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由于其知名度与重要性,除了石碑本身外,罗塞塔石碑或罗塞塔这名词也被引伸用来意指或暗喻一些其他的事物。其中,由于石碑上的刻文被用来作为语言翻译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学习软件,也以“罗塞塔石碑”来命名。除此之外,“罗塞塔石碑”也被用来暗喻要解决一个谜题或困难事物的关键线索或工具,欧洲航天局(ESA)就将其2004年发射的彗星探测器命名为罗塞塔,因为透过此计划,将会破解太阳系生成的秘密,是天文研究上的关键突破。除此之外,木乃伊也值得一看。从金字塔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静静地躺在陈列柜中,他们的棺材一分为二放在旁边。
希腊罗马馆:是拥有展厅最多的部分,从史前的欧洲到希腊世界、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近代欧洲,直到现代欧洲。作为现在世界占主导力量的西方文明的起源,我们不得不“言必称希腊”了,正是伟大的希腊文明,才创造了现在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民主制度,我才可以在这里大放厥词。希腊罗马馆中最具有价值的是雅典帕特农神庙的雕像。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帕特农神庙是古代雅典最重要的神庙,为雅典守护女神雅典娜而建,拥有许多著名雕刻家栩栩如生的雕塑。现在希腊的神庙中的雕像反而是复制品了。
中国馆:中国馆是每个到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必去的地方。看着被一块块切割然后又复原的敦煌壁画,看着一个个保存完好色彩艳丽的古代塑像,再回头想想国内对文物的保护以及近300年的社会动荡,不得不感叹那句古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详细中国馆的文章: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34392其他人写的。
近中东馆:现在那些无所事事却享受着石油带来幸福的阿拉伯人,真的难以想象公元2000前创造辉煌文明的巴比仑人是他们的祖先。馆中有个在约旦发掘的什么公元前1000年的神庙,英国人是连地基带建筑整个搬进了博物馆,在灯光的映照下,庄严和肃穆。因为本人对这部分的文明了解不多,因此也是“狗看星星一片明”。我后来把古巴比仑的王国发展图拍了回来,准备回来再学习。
货币馆:综合展出了上下五千年人们为之疯狂的东西,几千年前是绳子、贝壳,现在是几张纸,同时展出了金属货币制作的过程和相关的机器。除此之外,中国的冥币也有幸在此展示,除了中央人民银行发行的外,还有欧洲银行发行的,而且居然有欧洲银行签发的支票。
丹麦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看过大英博物馆,这里的藏品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但同样也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在盗窃、掠夺其他国家的文物方面丹麦也发挥了其海盗的本色,16世纪丹麦商船队曾经仅次于英国列欧洲第二。除了其他国家文物外,比较有特色的是丹麦本国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展示,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丹麦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比较完整地被展示了出来。丹麦属于北欧中较有历史的一个,还存在着不少史前文明,因此史前文物展览也是值得关注的。丹麦国家博物馆也有硬币展览,号称是欧洲最大的硬币展览馆。
这些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杭州的博物馆也是免费的,但经常是门可罗雀,因为杭州的文化和历史在整个中国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里面的展品多年不变,缺乏新意。我们首都北京那么多的博物馆,保存着大量蕴涵中国悠久文化历史和人民智慧结晶的文物,却要广大人民群众,花费金钱来接受教育,这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关于大英博物馆的照片,网上已经有人整理出来了,感兴趣的可以访问以下地址:http://gallery.photos.cn.yahoo.com/site/album_detail.php?catId=58&albumId=2843,其他人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