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泉呀,惠山脚半边。泉水生情,茶叶泡香片。锡山么,相对那惠山泉,山脚下,两半边,开个泥佛店……
——《无锡景》
【无锡篇】
无锡对我来说,是一种印象。很小的时候便有的一种印象,缘自于这首江苏民歌《无锡景》。
那时,我刚升入初中,音乐课上便学了这首歌,后来我们班凭借这首歌还进入学校红五月歌咏比赛的决赛,所以印象很深。无锡几乎是我第一个可以想象出样子的江南城市,光复门、鼋头渚、梅园、惠山、第二泉……这些影子都模模糊糊地存在于我的脑海中,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想找机会亲临其地印证一下我心中的这些断章,所以,这次江南之行,无锡是必须要去的一站。
4号早上7点起床,8点从酒店出发,乘游1路到火车站。苏州与无锡之间的火车很方便,几乎每个小时里至少有一趟。我乘的是T702次,8点46分发车。
半个小时之后,我已经站在无锡的土地上了。无锡有“小上海”之称,似乎无锡人也对此有些沾沾自喜,连《无锡景》中唱某一条河某一座桥很热闹,都要用“像啊像申江”来形容。
无锡火车站很漂亮也很现代,确实在风格上甚至站前广场的建筑设计上与上海站如出一辙,而且从火车站出来望开去,高楼林立,确实像是上海的缩影。由此,我又想到了苏州,虽然两地近在咫尺,风格却大相径庭。在苏州的老城区内几乎看不到高层建筑,或者说,不是几乎,是根本就看不到。因为苏州政府有规定,为了保持老城风貌,城内所有建筑,高度都不得超过城北的北寺塔。城内黑瓦白墙的风格非常舒服,即使新建的建筑也是修旧如旧。但在苏州城外的新区和开发区,一样的高楼大厦,丝毫不逊于上海北京。在2006年度外商评选的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榜上,高居榜首的便是苏州。这真算得上是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了!
话扯远了,接着回到无锡。我这个外乡人总对无锡“小上海”的称呼有些非议,无锡就是无锡,肯定有和上海不一样的地方,但到底在哪里呢?不妨去找找吧。
第一站要去鼋头渚。因为在那首《无锡景》中唱过:“第一个好景致啊,要算鼋头渚。山路曲折多幽雅呀,水连山么山连水……”。虽然此行之前,就有不少朋友劝我不必去,去了肯定会失望,而且太湖污染的也很厉害。但是无锡的鼋头渚就像苏州的寒山寺,不去总觉得行程是不完整的。我便怀着接受失望的心坐上了车。
从火车站到鼋头渚有两趟车可以坐,1路和87路,均是投币2元。两个车的终点都是鼋头渚,但停靠的大门不同,1路停在充山门,87路停在犊山门,但去的时候无所谓了,因为这两个大门都有免费到景区的观览车。只是回来的时候要注意啦,1路途径蠡园,87路途径梅园和锡惠公园,去不同的地方要坐不同的车。
在车上站了一个小时,总算到了大门口。门票105元!我不知道这个价格是怎么核算出来的?!很多人对鼋头渚的失望恐怕从第一道门票这就已经开始了吧。这105元等于什么?就是相当于故宫(60元)+八达岭长城(45元)或者故宫(60元)+颐和园(30元)+天坛(15元),以前我还对北京的门票颇为不满,但这次从苏州无锡回来之后,我觉得北京的门票已经很便宜啦。
从买门票的大门到真正的景区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有免费的观览车,几分钟后就可以送到了。按照惯例,都是先游览太湖仙岛。需要坐游轮或者快艇过去,快艇30元一位,游轮是免费的,不过可想而知,人会有多么的多了。光排队等游轮的时间就有二十分钟,上了游轮到仙岛差不多是十分钟。坐游轮的好处是第一可以省点银子,第二在船上拍拍太湖的风景。最让人兴奋的是看到湖面上航行着那种很古老的木质七桅帆船,据说只有鼋头渚这里才有了。
上岛之后仍然是熙熙攘攘,在这里看到的太湖风光并不是很漂亮,至少感觉没有上半年去岳阳在洞庭湖上看到的风光好。岛上大多是一些人造景点,南天门啊,月老祠啊等等。我觉得很没意思,看看表快12点了,再逛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看到渡轮码头人满为患的样子,一咬牙,一狠心,花了30块钱坐快艇回去。
回到鼋头渚岸上,又走走看看了一阵,感觉要比那个什么太湖仙岛上好一些。景区门口有个“太湖人家”,想在那里解决午饭,尝尝无锡的蟹粉小笼,但是餐厅里秩序极乱,根本没有排队的概念,一群人在那抢饭,一气之下,不吃了。坐87路车去锡惠公园。
又站了半个小时,在锡惠公园站下车,过马路向前走50米,就是公园大门,应该是锡山这边的大门。
门票种类很多,各种联票包括动物园、游乐园、缆车种种,我买了最单纯的景区门票,35元。从锡山这边开始逛,似乎没觉得有多大意思,就像普通的大公园,有草地,有孩子的游乐设施,但走着走着就到了安静的山道中,惊喜就一个接一个了……
首先不期而遇的是一座老宅子,它的屋檐和瓦当吸引了我,转到门前才知道这竟然是张中丞祠。张中丞指的是唐朝人张巡,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忠臣良将,为人正直刚强,他那个时代正值杨国忠专权,有人劝他依附杨国忠,被他断然拒绝。安史之乱的时候,他与许远共守睢阳城,被叛军十三万之众围攻,内无粮草,外无支援,仅剩兵士600余人,弹尽粮绝,但依然坚守不降,达数月之久!后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而亡。
张巡是河南人,睢阳也在河南,但我没有想到会在江南之地,锡山脚下能有一座他的祠堂。据说历史上的惠山庙会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成千上万的无锡人会赶到这里来拜老爷(即张巡),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要拜这么一个外乡人,他们就会伸出大拇指说:张巡是真英雄,真好汉!真英雄不问出处,无锡人爱憎分明!
经过了张中丞祠,肚子开始抗议,看到一个小吃铺,于是在下午三点的时候开始吃第一顿饭,一份无锡豆腐花,一个酥油饼,一个炸鸡翅。炸鸡翅是我这辈子吃到最难吃的,豆腐花和酥油饼还好,总之填饱了肚子,紧走几步,就到了惠山地界了。
乾隆七下江南,最后点评江南诸山时说“惟惠山最为古雅!”,并提写“江南第一山”。我之前对惠山几乎没有概念,只知道天下第二泉和惠山泥人,但当我身处其中游历之后,我完全被惊住了,所有这一切遭遇堪称“惊艳”二字,美的完全出乎我的想象。
首先是天下第二泉,泉水实际上几乎都干涸了,但竟然没有让我产生失落感,因为这里留下的故事依然在。那些故事们就像散落的泉珠儿一般在我脑海叮咚作响,在这一长串名单当中,自然逃脱不了陆羽、李绅、苏东坡、文征明这一班才子,也逃脱不了宋徽宗、乾隆帝这些风流的帝王,更逃脱不了命途多舛的阿炳那一曲《二泉映月》,正想着,从不远的亭子里就飘来了胡琴声声……
经过第二泉,便进入了惠山古迹区,从这之后,我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毫不夸张,那种迷失比第一天在留园里更加强烈,更加深刻。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我在意乱神迷中来来回回。现在回忆起来,我的脑海仍然是一片迷蒙。我只依稀记得,我经过了寄畅园、惠山寺、华孝子祠、顾宪成祠、刘猛将庙、二泉书院……还有很多我记不起名字的地方。那个十月惠山的下午,我在历史中游走,不知道方向,不知道目的。
最后我在惊乱中从惠山这边的大门走出,因为我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了,我误打误撞地走到了惠山直街和惠山横街这两条无锡古老的街道上,两旁有不少泥人作坊和民居,老房子在阳光下透着斑驳,这里完全不是那个高楼林立的无锡,但我却依稀感觉这里才是无锡城的魂魄所在。
从惠山横街的老街道走出来,走到了大街上,仿佛是从仙境里又回到了现实中。我沿着大街又走回了刚才下车的车站,准备乘27路车到学前街拜访钱钟书故居。
到学前街的时候已经快5点了,我在街上找来找去,就是不得其门。问了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她给我指了个方向,说很容易就看到的,可我一直走到十字路口也没看到,倒看到了薛福成故居,我进去问售票人员钱钟书故居怎么走,她们也不说怎么走,只告诉已经关门了,搞得我一头雾水。
我依旧不死心,把这条街来回走了个遍,在街口看到几进灰瓦白墙的宅子,心头一动,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是顾毓琇纪念馆。我一屁股坐在路边,累死我了,心头盛满了失望。
失望是短暂的,快6点了,我要重拾斗志,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东林书院。从学前街坐40路,一站地到二院下,马路对面坐3路,十分钟到东林书院。天色已经黑下来了,我自作聪明地认为东林书院应该在老巷子里,于是就钻了进去,谁知找了半天也没个影子,倒看到很多无锡的普通人家,在老宅子里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看上去这些人的生活不是很富有,但却让人温暖。
我没想到在刚才下车对面的一片街心花园似的建筑就是东林书院的一部分,即使我站在它面前我仍然不相信,直到我问一个老者东林书院怎么走,老者指着眼前说:这就是啊。我说,可我找不到门啊。他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巷口:从那里进去,一直走,就能到书院大门了。
我谢过老者,按他所指找到了东林书院的大门。门票8元,白天来是16元。书院里空无一人。我在偌大的书院里走着,想象着在当年的月色和灯光下,在顾宪成和高攀龙的带领下,从堂中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研究明史和中国文化,谁也不能避开东林书院,避开无锡,避开这些铁骨铮铮的无锡人。
我在书院中踱步,抬头望那“东林旧迹”的牌坊,月亮就在它的左上方,柔柔地照着。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百年过去了,经历过多少风声雨声,遭遇了多少国事家事,书院已不是当年那个书院,月亮却还是当年那个月亮。
这才是无锡,惠山脚下的那条老街,灰瓦白墙的名士故居,巷子里的平常人家,浓浓的书卷气,铮铮的傲骨……这才是无锡。你不是什么小上海,你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大无锡,希望这些历史与文化日后不会被高楼大厦所湮灭。
从无锡回苏州是晚上8点16分的5025次列车,晚点了20分钟,车票只有4块5,但条件相当艰苦,我又站了50分钟终于回到了苏州,乘游1路返回酒店。
如果有机会再到无锡,我有两件事要做:一是重游一次惠山,二是找到钱钟书故居。
不想了,我已经累得快残废了,明天还要去昆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