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二)——神仙般漂在遇龙河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三站——遇龙河。 一大早,阳光就那么大方地挥洒,和当地人挤在小摊上吃了道地的米粉,联系了据称会唱山歌的封师傅和两天后去龙胜梯田的车子,悠哉哉拦了车子去遇龙村。

车子轻快地驶在阳光下的小路上,涂好防晒露,寄好草帽,戴上太阳镜,金龙桥很快就到了。桥下河岸边晒得黑黑的封师傅朝着我们招手,纯朴地笑笑,低头绑竹椅固定阳伞。

踏上竹筏,躺在躺椅上,我们开漂了。如果说漓江是大家闺秀,遇龙河就是藏在深闺的小家碧玉,那么安静,那么恬美。朗朗的日头隔着大大的阳伞,清凉的风穿过婀娜的凤尾竹,河水浅浅淡淡,水草妖妖娆绕。不自主让人眯起眼睛,享受飘飘荡荡的快乐。前面,遇龙桥缓缓展开面纱,优美的曲线,绿色的青苔蔓上桥头,师傅放缓撑杆,笑吟吟的讲起遇龙桥的历史,风推着竹筏,我们漂在动人的故事里。

忽然,水流变急,一道小堤坝横在眼前,小筏子在封师傅的左右撑探下顺着光滑的石坝跌落,水波激起,脚上、身上、脸上,全都湿了,点醒了刚才昏昏的梦。遇龙河上一共29道坎,这是第一道。全当是少女的小调皮了,每每在你即将飘入梦乡的那一瞬间,一道石坝总是适时跃出,于是赶紧卷起裤角、提高裙角,蜷缩双腿,抱紧包包袋袋,紧张起神经,跟着筏子迎接一跃而起的瞬间,在溅起的水波中享受孩子般的快乐。

一路上,望着岸上灿烂阳光里踏着脚踏车的背包客,看站成一排从石桥上跃身而下扑入遇龙河的外国男女,和玩到兴起脱了衣服泡在水中的游客,明白了快乐就是这样单纯,就是这样让人投入。

中午时分,拴了筏子在岸边,我们随着封师傅上岸去觅食。师傅是个实诚人,不推荐农家菜,说太贵不实惠,带着我们去他常去的老乡家吃炒米粉。大大的庭院里一张满经风霜的木桌,几把板凳,纯朴的农家人没有多余的话,女人和孩子都很害羞地退了去。三两分钟后三大碗米粉上桌了,随着我们的口味,加了好多自家种的青菜漫着清香。家里的黄狗随着香味跟了过来,倒是不声张,只是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我们。我心软了,于是捡出碗中的肉来喂它,小狗低了头吃完,再抬起头一脸纯洁的继续望着我,一直到我把空空的碗举起来给它看才静静的离开。(后来的几天,我们发现阳朔乃至龙胜的狗原来都是这样善于苦情的,bf笑说这里的小狗都是悲情演技派的,呵呵)

尝过在广西最好吃的这一餐米粉后,我们又开始启程了。在远远近近的青山护送下,在波光粼粼的沁水怀抱里,在飘飘摇摇的凤尾竹的招呼中,享受着午后澄亮的阳光沐浴,沁爽的清风拂面,斜倚在竹椅上,脚荡在河水中,任水草痒痒地吻过。那一段,整个遇龙河上再没有旁的人,没有旁的声音,只觉得整个河面都是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我们这一叶小小的筏子,就这样神仙般漂在遇龙河,忘了时间的钟……

后半段的遇龙河迥然不同——阀队里的“刘三姐”亮着嗓子唱山歌,流动的啤酒阀、小吃阀划过你身边招揽生意,不小心还会被水枪大战喷着正着。这里的码头一个连着一个,每个都有着有趣的名字,插着一柄红旗的叫红旗码头,有一个镶着圆形拱门的土墙的叫“圆明园”,从风趣的封师傅口中讲来,更是平添了几分戏剧效果。这里更适合爱热闹的人,快乐在这里容易被感染。

于我,更喜欢的是前面的那一段只属于我们的遇龙河,那画面现在闭上眼还清晰地浮现,每当此刻,我都能感觉到当时的那种恬然、那种忘我,真想永远漂在那幽静的遇龙河上,听不到时间的嘀嗒,只听自己的心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