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於两岸之间的新世代充满许多不同意见的看法。今天刚好听到广播,提到这个问题。所以为大家分享一下究竟台湾和内地年轻人的看法和人生经验差异性在哪里?
台湾流行对不同世代的人有族群归类的称呼。比如说你是一九七〇年代出生的,就称为六年级生。如果你是一九六〇年代出生的就称为五年级生。至於一九八〇年代以后出生的则叫七年级生。
由於台湾的纪年有两种,一种叫西元,也就是跟内地一样的采耶苏出生年为元年的计算法。另一种则叫「民国」,也就是当年国民党败逃到台湾之后沿用民国初年的记年法。西元和民国相差刚好一九一一年,也就是说把民国纪年加上1911就等於是内地的纪年,相反的,你把西元纪年法减掉1911就刚好是民国纪年。今年是2007年,台湾就有两种说法,一种叫民国九十六年,一种就叫2007年,两种说法在台湾并行不悖,大家习以为常。
所以说你如果是在西元一九七三年出生的,那麽等於是民国六十二年,取其六十二,所以就叫你是六年级生。
台湾人用十年来区隔一个世代和另一个世代是很有智慧和洞见的。因为他们发现世界潮流因为资讯和潮流演变,每一个世代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会,每一个世代都会有它们的局限和盲点。就好比说六年级生,在台湾普遍被视为是承先启後,但是也同样面临新旧文化冲击、传统和反叛融合的一个族群。这个年纪的人,刚好遇到台湾经济发展饱合,又面临网路世代兴起,思想上有古老的礼教和包袱,但是又被迫得学习网路世代的挑战,所以这些人具有其它世代所没有的特质。而目前这些人,正是在内地新一波遍布北京、上海等地潮流时尚圈的佼佼者。因为它们在内地寻找到一个可以发挥的舞台,而且古老的中国又提供了许多养份和契机,古老中带点改变的土壤,正和他们的特质深深谋合。
台湾另一个流行名词叫「草莓族」,也有人特指是七年级生、八年级生,也就是西元一九八〇、九〇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这个名词不仅适用於台湾,同样适用於内地、香港。在台湾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生的眼中,七年级、八年级生是没有遭受过压力和传统束缚的一代。他们从小就和网路、电视、电影等庞大的资讯为伍。道德观念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跟别人不一样」,也或许是说「该如何跟别人一样」。
「草莓族」是台湾公司老板给一九八〇、一九九〇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的贬词。草莓的特性是外表可爱、好看,可是耐不起压,一压就烂了。泛指时下年轻人好逸恶劳,眼高手低,思想浅薄,不切实际的代表。很多人认为:只要我喜欢,有什麽不可以?大家都这样啊!我也要一样。
疯狂买名牌、疯狂追星,疯狂上网,疯逛网交,疯逛打屁、疯狂换工作、打零工、享乐...人生就是像浮萍和草莓一样,先采先尝,浅尝辄止,因为不先吃照样会烂掉。
受到台湾政治、社会复杂化和动乱化、情报爆炸化、八卦化的影响,在台湾你几乎已经找不到年轻人会有太迷信权威、政府言论、政党忠诚度和教条理念的状况了。代之而起的是分众化、族群化和创意取胜的巧思。
「创意」正是七年级、八年级生的最大优势!试想台湾光是电视频道就高达近百,加上爆炸的杂志、报纸、电影、书店....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思想早就已经是难以预料的多元化,他们的思考逻辑无法用规则去制式化,强调个人主义式的创新和乐趣。相比之下内地的年轻人则因为市场经济发展,所以仍然把重点放置在「钱」和「赶流行」上面。坦白讲内地年轻人比起台湾年轻人来说相对务实,但也相对欠缺创意。
如果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麽可想而知未来将会是一九七〇、八〇、九〇年代主导的时代。究竟两岸要如何在世界大放异彩,其实答案再简单不过,只有四个字:「创意」+「务实」。则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