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续1)
......
虽然这一天最远的目地的是东涌,不过早已经计划好了下午再去那边,就近去看迪斯尼晚8点的焰火,所以上午只是坐地铁到尖沙咀。从半岛酒店那个口出来到弥敦道,再下地道去星光大道(这一段应该是有绕路,不过早上精神好就无所谓了),唯一感想就是这边的SOGO原来是以地下部分为主的。
不知道是天气的缘故还是比较早(本来是准备按攻略7、8点钟来星光大道的,原来11点也不算晚),这边的人不多,肯定比国内类似景点人少多了,只有李小龙塑像比较受欢迎。一路沿着岸边向东走,地下的手印名字逐渐熟悉起来。第二次来星光大道的某某显然对此比较了解,告诉我有名字没手印的都属于故去的明星,不过看到发哥打破这个定律时他还是ORZ了一下,莫非发哥大牌到了要做一个特例吗?
有的手印已经模糊了,有的有新补的痕迹,让我觉得这个噱头其实很没趣,看见有人认真地在张曼玉的手印那里比大小,我就想,难道说这些手印不是脚踩模糊的而是被手摸成这样的?跟寺庙里面的某某吉祥物一样?其实那时雨虽然停了,手印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积水的,我实在没有勇气去按,只对着柏芝的手印远远拍了一张。
从西走到东,隔海望去,对岸的高楼大厦林立,这场景分外熟悉,曾经在一部香港旅游宣传片中把浦东看成港岛,谁叫罗家英站在外滩这边宣传香港呢?上海和香港,是两个颇为相似的城市,不,还有东京,你常常会在街头错认自己置身何处。有些拥挤的街头,匆忙过客,有着相似的面孔;而在市区修高架路解决交通拥堵的做法,也从东京传到了上海,而不是北京。然而最相似的地方,还是维多利亚港与黄浦江这两湾风光,虽然水色有清浊之分,虽然建筑也各有特色,但站在星光大道与站在外滩望向对岸的时候,中环、湾仔与陆家嘴的繁华景象会恍如合为一体,这错觉到了夜晚犹甚,前者有国金二期、后者有金茂;前者有会展中心、后者有东方明珠及国际会议中心。不过,外滩有一点是尖沙咀不能取替的,那就是沿江那一排如同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欧式老建筑,纵然是法国,也见不到这样一岸是古老、一岸是现代的交集,拉方丹新区毕竟还是没有融入老城的氛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