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更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国和印度在地理位置上是紧密相邻的,可是由于一座连绵起伏的喜马拉雅山,将两个国家分隔开来,直到出发前,我们对印度仍知之甚少,甚至还带有些许偏见和惶恐。不过经将近半年的准备,我准时于国庆假期出发探访印度,在十四天的旅程里在印度的南北地区绕了一个圈,探访了印度十一个地方,终于见识了印度多姿多彩的一面。
衣着篇:
以往对印度人特别是当地女性的衣着打扮的了解多来自于对印度宝莱坞的歌舞电影,实际上女性的衣着风格分为为种,未婚女性一律只穿及膝的长衫,配窄脚长裤,然后在胸前搭一条V字型的丝巾,已婚妇女穿纱丽,上身套一件齐胸的紧身衣,然后用一条长约5米的纱质布料,先围着腰间打若干个皱褶后包一圈,然后沿前胸绕过左肩后再搭上头部,尾端自然垂下披在右肩上。印度人对色彩的把握很好,无论未婚还是已婚,穿着一律喜欢用鲜艳的颜色,而且搭配得宜。再加上北印雅利安人种天生的蜜糖色肤色,线条分明的面部轮廓,几乎每一个印度女性都是美人胚子,形成街头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过这么多漂亮女孩,就会明白为何每年的世界选美比赛,印度小姐总能独占鳌头。
而印度男性的穿着,最有特色的当数南部金奈和马杜赖地区的泰米尔族。他们一般上半身穿普通的衬衫,但下半身却用一条长约2米,宽约1.5米的布延腰间包裹后打个活结,为方便活动,包完后将下半部向外翻上来再打一个活结塞在腹部,有点类似我们女孩子的超短裙,这样穿着既省时方便又凉快,而且最绝的是,我们在旅程中一直见到这样的穿着,从未有机会见过他们走光!呵呵。
食物篇:
去印度之前,很多人跟我说,印度人是用手拿饭吃的,你最好自己带上勺子啊。其实这句话你信一半就成。确实当地人在吃传统的印度餐时,是直接用右手吃的。印度教认为,人的右半身是洁净的,左半身是肮脏的,所以他们对于左右手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左手只能是用来如厕后清洁自己的身体,右手用来拿东西吃,左右手绝不能换转使用,用左手摸别人的头可以被视为带侮辱性的动作,用右手接人家递过来的东西才是礼貌。印度人吃手抓饭,手指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筷子或者调羹,直接放在食物或者汤汁里捞起食物,然后送入嘴里,吃完还要舔一下,就像我们舔筷子或者调羹一样自然。
印度的食物材料不算丰富,拥有最多信徒的将牛奉为天神,第二大教派伊斯兰教又禁食猪肉,所以在印度旅行,吃的方面选择不多,通常只能是鸡肉或者羊肉,虽说印度咖喱很出名,但由于混入了很多当地产的香料,所以口味远非我等来自美食王国的人所能习惯,偏辣,远没有泰国咖喱的幼滑。这里特别说明一点,在广州很多酒楼里出售的“印度薄饼”,其实在印度是找不到的,印度的面食主要是一种类似馕的粗面做的饼,一般沾着咖喱或者包着杂菜吃。另外印度很多餐馆在招牌上直接写是“VEG RESTERANT”,意思就是素菜馆,没有荦菜,连鸡蛋都没有,旅行者要特别留意。另外就是在有些大一点的城市如德里,斋普尔等地,可以找麦当劳或者肯德基解一下馋。在旅途的中间,如果实在觉得吃的方面要享受一下,也可以到一些五星级的酒店找自助餐吃,我们在瓦拉纳西的RADISSON酒店,花大约人民币九十元左右的价格,也能吃到较丰富的自助餐。
至于饮用水,一定得遵循所有旅游功略的劝导,不能直接饮用当地的自来水甚至饭馆提供的开水,一定要买包装好的瓶装水,以防出现拉肚子。我们这次是有备而去,自己带上电热杯,从根本上解决了开水的供应问题。
住宿篇:
很多旅游功略上都有介绍印度各地特别是旅游城市的旅馆,从3、500卢比(1元人民币相当于5元卢比,卢比以RS标记)一晚的床位到2、3000卢比标间的豪华酒店都有,选择还是挺多的,作为不是过于自虐的旅行者,建议还是选择带独立卫生间,有热水洗澡,以及空调的中等旅馆,一般RS1000-1500左右一间标准房,设施还是不错的。特别要隆重推荐的是我们在南部科钦住的HOTEL BIJUS,靠近 MAIN FERRY,《走遍全球——印度》里面推荐的,我们预订的是RS1000外加15%税一晚的标间,带窗式空调和独立卫生间,房间不新但干净。本来计划是第二天一早退房后寄存行李,然后参加当地著名的8小时滞水巡游后再回旅馆取行李赶晚上的火车,可旅馆的老板知道我们的行程后,主动提出我们可以不用退房,等游完船回来后,上房间洗完澡,再退房去火车站,完全不加收任何费用。这等服务上哪找啊!另外值得推荐的还有斋普尔的HOTEL ARYA NIWAS,房间舒适,标间是RS1300一晚(比去年涨价了),特别之处是旅馆前面有一个宽大的草坪,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族都喜欢选择这里入住,还可以交流各种印度旅行的信息和见闻。我们在瓦拉纳西住的HOTEL SURYA更加超值,四星级的环境,标间只要RS950,同样是酒店内有一个大草坪,日落后可以在草坪上吃晚饭,感觉相当舒适惬意。乌代普尔的WONDER VIEW HOTEL ,家庭式经营旅店,只要RS890,环境一流,在房间外的阳5长工台,可以面对城市宫殿、湖上宫殿悠然就餐,楼顶更可欣赏日落、日出。
交通篇:
印度虽然给人的印象是经济较落后,公共设施和建设不完善,可是这趟十四天的旅程里,我们一共坐了五趟内陆飞机以及七次卧铺火车,感觉印度起码在公共交通方面做得不错。印度国内有四大廉价航空公司:SPICE JET,非印度信用卡无法预订,只有通过中介网站如WWW.MAKEMYTRIP.COM预订;AIR DECCAN是印度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特色是登机牌无座号,需自行抢占位置;GO AIR在印度南部的线路较全;AIR INDIA EXPRESS是主要飞国外的廉价航空,国内只有阿姆利则好选择,却最超值,机票只需RS299(60元人民币不到),但RS1500左右税费是固定的,还提供其他廉价航空没有的食品,因为是国际航线的空位补充的缘故。我们这次出发前,一直在网上留意着飞机票的价格,直到降到我们的心理价位才出手,廉价航空上不提供任何餐食,但即使在机上购买,价格也和市场上差不多,旅行者需要注意的是廉价航空公司航班的CHECK IN时间规定,一般在起飞前30-40分钟就会关闭CHECK IN柜台,只有AIR INDIA EXPRESS是提前1小时关闭,因为是国际航班的缘故。而且像德里和孟买机场还分国际航班候机楼和国内航班候机楼,两者相差几公里,一旦走错了还得花时间绕路,所以这点要特别留意。
除了飞机,这趟印度之旅给我们最大的惊喜还是火车。印度的火车分四种等级,空调卧铺分为AC1/AC2/AC3,非空调卧铺是SL,座位有空调CC及和非空调座位,共四类。票价差别很大,AC2是AC3的1.5倍,区别是2层和3层卧铺,SL级更只有AC2的1/3。如果作为旅行者,即使为深入与当地人接触,也不建议选择非空调车厢级,因为眼见那种拥挤,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印度十月份还是算热季,白天太阳底下可以达到三十几度的高温),平常如我们绝对不能忍受。空调卧铺AC2每四张床相对隔成一个独立的空间,跟走道之间有垂帘相隔,而且被铺用品是一趟一换。车上的厕所分成两个种,西方式的和印度式的,其实就是座厕和蹲厕。最特别的地方是印度的火车票实行实名制,我们这次出发前,专门在印度火车公司的网站上订好了所有的车票,直接从网上付款,将订单打印出来,拿在手上就可以乘车了。列车会事先将每截车厢每个座位的预订者名字打印出来贴在车厢门口,上车前我们还可以核对名字,保证不会上错车。在从德里到斋普尔的快车上,我坐的空调硬座还供应餐食和当天报纸,跟坐飞机没区别。
至于市内的交通,也令我们大开眼界。去旅行前听说印度人开车是不用倒后镜的,去到才知是一点不假!无论新车旧车,要么将倒后镜拆掉,要么将倒后镜折起来不用,为的就是方便超车。在狭小拥挤的马路上,经常是牛车,马车,人力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小轿车和大货车同时并行,司机们都拼命按喇叭超车,并且只负责向前看,不用管后面或者侧面的车。他们超车的技术一流,经常是擦身而过却又安然无恙,而且大家的速度都不低,不由得你深感佩服,只是苦了我们这些旅行者,初来乍到,对于马路上的拥挤和吵闹,还有飞扬的尘土,只能慢慢适应,但也可以看出,其实印度人还是乱中有序的,我们在印度呆了十几天,就没见过一次车祸,哪怕是一次轻微的碰撞。估计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行车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印度风情的其中一面吧。
游玩篇:
去旅行当然最重要的是玩,印度的旅行以文化古迹和宗教色彩浓厚的风土人情著称,十四天的行程里,汇总我们五个团友的意见——最美的风景:蓝色城市乌代普尔,位于北印干涸沙漠地区的城市建筑,由于有了蔚蓝色湖水的衬托,显得格外生动而赋有灵性;从旧城市集步行到梅兰加堡的小径可算最有风情步行小径,可领略拉贾斯坦帮的城市风貌和近距离接触蓝色城市;
最壮观的城堡:梅兰加堡,位于蓝色城市焦德普尔,这个奖项有所保留,路上碰到为数不多的中国同胞,得到认同的不多;
最休闲的旅行地:科钦,位于南部的海滨城市,最值得推荐的是乘坐当地的木船参加滞水巡游(BACK WATER TOURIS),听当地人讲解植物知识和参观当地的河网交错的生态环境,黄昏的时候可以在港口岸边购买当地人新鲜打捞的海鲜,然后到附近的餐厅加工,别有风味;
最激动人心的景点:非瓦嘎边境的降旗仪式莫属,那里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一个交界地,位于离阿姆利则20公里左右的瓦嘎边境口岸。基于两国的历史渊源,一个本来很普通的在日落时分的降旗仪式,演变为极具观赏价值的表演,也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两国人民渲泄爱国主义情绪的地方。人们每天从国内各个地方专门到阿姆利则观看降旗仪式,甚至有专门的旅行社组团参观。降旗地建筑了专门的坐位看台,政府每天组织当地的学生队伍前往充当观众并带头喊爱国口号,在降旗前有魔术和舞蹈表演,主题都是围绕要求解决查谟-克什米尔的领土争端;到降旗仪式进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两边的士兵都不甘示弱,穿着仪仗队般的礼服,操起正步来脚抬到胸前那么高,踏步时每一步都踏得尘土飞扬,喊叫口号互相斗声音洪亮和中气十足,参观的群众无不情绪激昂,高喊口号,我们这些旅游者也被邀请参与其中,感觉像参加了一场群众运动。抛开政治意义,如果单纯从趣味性的角度,我倒认为这是印度旅行中最令人难忘的一站呢!即使我们听不懂群众的口号,理解不了他们对领土纷争的立场,但现场的气氛肯定能令所有在场的人都热血沸腾;
最不可思议的寺庙:北部阿姆利则的锡克教著名金庙,湖中的主体建筑外墙贴上金泊,周围的建筑全部是纯白色,信徒络绎不绝前往参拜,里面管吃管住,颇具浓郁的宗教特色,旅游者只需遵循宗教习俗,入庙前脱掉鞋子,洗好手,用头巾包裹头部(锡克教禁止露出身体上的毛发),就可以与其他信徒一齐入庙参观。在那里寄存行李是免费的,吃东西是免费的,你要愿意留宿的话也是免费的,简直是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了;
最后数最经典的景点,当然是非TAJ MAHAL,泰姬陵莫属了;纯白大理石建筑的泰姬陵给人以震撼的感觉;阿格拉堡与泰姬陵相对遥望,可以感受到沙贾汗亲王被儿子囚禁后的孤独以及对自己爱妻的思念;
其他还有斋普尔的琥珀宫和风宫都是一片褐色建筑,游人可以这里坐上富有趣味的出租大象;瓦拉纳西的恒河晨浴还是那么壮观,只是少了余秋雨老师所描写的那般脏乱;八十年代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AJANTA洞穴壁画,是佛教徒和对佛教倾心的人士的向往之地;克久拉霍的性庙则充满奇趣,能令人深切感受印度教和耆那教对“性”的原始崇拜;若论自然风光,则首推被国家地理杂志推举为人间净土的南部城市科钦,那里的滞水巡游(BACK WATER TOURIS)还保留最传统的当地民族特色,在看遍了北印的古庙和单调的平原景色后,在这里坐上船在河网交错的绿色树林中流淌,还能见识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另外位于马杜奈的伊斯兰教米纳克斯神庙,是南印风格印度教神庙的代表,展现了未受伊斯兰文化侵扰的印度教建筑文化。
人物篇:
最后说一下印度的人。从《走遍全球——印度》这本书的开篇语,抄下来这样一段话:印度,那是人的森林。不碰树林就无法穿越森林,不与人接触就无法浏览印度,在印度有这样的比喻,就好比有一个漫步于森林深处的人,如果这个人愉快地倾听着树叶沙沙作响和小鸟的呢喃,完全融入四周的大自然自由地徘徊,一定会在那里度过幸福的一天。但是如果这个人,比如说只是惧怕遇到毒蛇,一边走一边把不安和憎恶的心情散布到四周,结果就会刺激招惹毒蛇,最后就真的会如同惧怕的那样被毒蛇所咬。
在这次旅行出发前,几乎每一个知道我要去印度的朋友都替我担心,仿佛我是去地狱或者是一个恐怖的世界。但是在我的旅程中,与当地人的相处和接触,令我感觉到印度人的热情和纯朴,还有友善。几乎每到一地,无论是摆摊的小贩还是出租车司机,总是追着问我们:KOREAN? JAPAN?当我们一概回答NO 的时候,他们都不会想到CHINA这个答案,可是当我们主动说我们是来自CHINA,他们都会立刻恍然大悟般,然后更加热情的招呼我们。即使我们不买他们的东西,他们也会主动为我们指路,脸上永远保持一份微笑;在瓦拉纳西我们碰到一位热情的的士司机,他要我们管他叫PAPA,PAPA是基督教徒,他娴熟地带着我们来到城市的中心地带,亲自指引我们通过横七竖入的小巷后来到恒河边主要的晨浴地和祭祀台,可以方便地近距离观看这一印度教的奇观。一路上他与我们热情的交流,性格开朗豁达乐观。当他提出可以为我们联系第二天包车去克久拉霍,并且讲好价钱后,第二天清晨他准时地出现在我们的旅馆门口,而他所介绍的车辆的确像他所承诺的那样是较新的丰田小轿车。他介绍的司机还在路上经过亲戚家的时候,主动邀请我们进内做客,让我们有机会品尝当地人自己家泡制的香滑奶茶。
在科钦,HOTEL BIJUS的两个老掌柜服务态度一流,对我们的询问和要求总是不厌其烦,包括为我们指路,为我们联系游船的车直接来旅馆接送,包括给我们兑换货币时主动提供零钱等等,最令我们感动的当然就是让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坐游船而完全不用担心多付一天的房租!在科钦的海边饭店,为了保证我们能真正能吃到合口味的海鲜,我们主动要求到厨房现场监工,指导他们的大厨按广式口味进行烹饪,在大啖海鲜之余,还可以欣赏港口的落日余晖。大厨被我们的热情和友善所感染,除了为我们烹制出精美的菜肴外,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给其他游客做的美味菜肴,以及他和其他客人的合照,几乎每一张照片,他都笑得合不拢嘴。
在孟买,我们为了改善伙食,专门去找了泰姬陵饭店附近的林阁中餐馆,老板是当地的第二代华人,经理温先生祖籍是广东客家人,他说他去过美国、阿根廷、英国、瑞典等国家打工,最后回到印度,但从来没有回过大陆,但他对来自中国的客人特别热情。另外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伙计是四会人,父亲行船到了印度孟买,就留下了,他自己在印度出生,从未回过国内,听我们讲起,十月中广州开通了同德里的直航,撩起了他的思乡之情,直言有机会一定要回四会看看。林阁中餐馆的出品难得在国外都保留了中国菜的纯正味道,虽然这一餐是全程最贵的一餐,但也是我们吃得最舒服,最满足的一餐,也算缓解了我们的胃口之苦,为下半段艰苦的旅程补充了能量。
虽说在到达德里的头一天晚上,我也几乎遇到被的士司机卖猪仔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在印度还是好人居多,就像书里所写的,只要我们抱着开放和接纳的心态与当地人接触,回报我们的也是印度人民的热情和友善。
最后最后再提一句,这趟我们出游是提前了半年做的准备,主要是从网上搜索各个去过的驴友的游记、攻略,甚至还搜到了一个台湾的专门自助游网站里面关于“印度”的专区,才拿到较多资讯,市场上能买到的关于印度的自助游书籍极少,《走遍全球——印度》算是相对来说资讯较齐全的,我们买的是06年6月的版本,但实际上里面很多资讯已经过时了而且不够详细,不知是不是印度的发展速度实快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