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单 的 游 荡 ——关于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三个杜巴广场的记录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先说好啊,我的LP被加德满都开店的TONY留下了,所以很多当时颇有体会的景观都回忆不起来了,因为尼泊尔寺庙的名称实在太难记了,又那么多。还有啊,这么多天的游记,本来想能写就写不能写就算了的,无奈总是有人催啊,那就写成啥样是啥样了啊!

加德满都谷地包括三个城市:加德满都、巴德冈和帕坦 。三个城市的中心古建筑群都叫杜巴广场,都有皇宫、寺庙以及不能进入的印度教寺庙。而我,即使进出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三次,也还是无法记住哪个寺庙是哪个寺庙,因为,所有的建筑上都没有标注。要么,你请个导游讲解,要么对着LP仔细研究它的描述再去辨别,这两种方法对我来说都没太大用处,还是记不住。

很多人最喜欢巴德冈,说那里安静。我还是最喜欢帕坦。

巴德冈和帕坦我是一天去的。早晨6点多出门,本来想打车到长途汽车站,可是每辆车都要100块钱,明明旅馆的前台跟我说最多60的,这不是欺负外国人吗?我便长了志气,咱不坐总行吧?于是一路从扫地的到卖菜的问出了Thamel区,那个叫 Ratna Park的地方混乱得一塌糊涂!无数的长途车无数的摊贩无数的人头以及无数的叫声和汽车喇叭声,尼泊尔无论是市区的公共汽车还是长途车,上面都是尼泊尔数字没有阿拉伯数字的,更不可能有英文标识,所以找到我该上的那辆车又颇费了一番周折。问过懂英语的不懂英语的知道的不知道的,我在2、300米长类似于停车场的街道上穿梭不停。

一个小时以后到达巴德冈,那个对中国人门票只收50并且可以反复进入的地方。

车还没停,桥边上一个卖水果的小姑娘看到我已经在微笑了。我忍不住拿起相机,司机就告诉我这就是我该下车的地方了。跟小姑娘和她的妈妈打了招呼,我背着并不算轻的背包进城去。

原本的计划是在巴德冈住下或者直接去纳加廓特看雪山,所以洗漱用品、换洗衣物都带上了。但是这天的多云天气让我直接改变了计划,反正一个人就是可以随心所欲。

沿着巴德冈的老街走进去,才发现我与LP的路线正好相反,以至于我后来花了大量的时间找它说的那些小小的有特点的庙宇,在一条主街上来回走了6趟。

尼泊尔的城市全都古朴可爱,那些我们看起来应该保护起来的古迹就在他们的脚下,随意登踏、修整、利用,巴德冈也不例外。Dattatray广场是我第一个接触到的景点,这里的人们还在悠闲地吃着早点、店铺也刚刚开始卸下门板。

从卢卡拉飞回来之后,我就把所有卫生的观念抛诸脑后,反正再也不用担心生病的问题了,我已经在平原了。所以看着他们的早点决定尝尝味道。我吃的似乎是类似炸油饼之类的东西,形状就是武汉的那种焦圈,只不过是甜的,还满符合我的胃口的。当地人人手一杯奶茶,我也照猫画虎要了一杯。

炸东西的是个年轻小伙子,一个女人用报纸给大家送去要的数量,屋子里面另一个男人提供奶茶,还有一个小一点的男孩儿跑来跑去干些杂事。房子对面就是某个神庙建筑,他们在台阶上铺了垫子给顾客,门口房檐下也有长木为凳。一位老人往边上挪了挪示意我坐下,开始他们惯问的哪里人等的一系列问题。

没有强制性的要走到哪里的计划,所以我很悠哉。聊着天,感受着他们好奇的目光,和躲闪着又想偷看的目光相对微笑,审视着中世纪的古朴建筑,体会着大家口中的尼泊尔发呆时光。

后来走到杜巴广场的时候第一次没有找到所谓的皇宫和55扇窗,一是因为Lp地图给人的感觉是这两个地方还有距离;二是这个地方正在大肆修缮。但是相比而言,巴德冈的杜巴广场是最空旷的,很多建筑毁于从前,人们也没有直接生活和劳作在这里。

而最有名的晒陶广场也没有想象的规模,站在那里的时候边上店铺的老板会跑过来兜售他们的物品或者建议你去他的店里看看。

我也忘记了其中两座最有名的庙宇的名字,但是那种巍峨和广场中集市的对照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经过那一家早点铺子的时候换炸了另外一种里面似乎裹了蔬菜的食物,索性又要了一份当作上午茶补充体力。而离开时终于看到了一家店门口有类似酸奶的标志,进去是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子,酸奶就盛在小小的陶制容器里,上下两层,苍蝇在上面翻飞着。我就当作没看见,要了一碗吃掉,边吃边想苍蝇刚刚飞过啊……所以根本不敢细品味道。不尝似乎可惜,尝了呢,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些苍蝇……

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帕坦,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城市。公共汽车停车的地方似乎是个巨大的露天市场,延伸到巷子里面,看不到尽头。我一头雾水地进一家机械配件的店去问怎么才能到杜巴广场,老板正在和人谈话,示意那个人停下来站起来,让我坐在椅子上。我说我不买东西只是问路,他示意我的后面。后面进来一个骑摩托车的人给我指了路,原来屋子里面两个人不会讲英语的。

正在向市场里面走的时候,那个骑摩托的人追了上来,说他要去附近,可以带我进去。我毫无防人之心地上车,决定把朋友的告诫抛诸九霄云外。

坐在摩托车上,看着当地人买卖东西、讨价还价、与人错车、他碰到熟人聊天或者让别人让路真的十分有趣。到了杜巴广场,他交待再三说不用负任何费用了,万一有问题就给他打电话,他叫busy(发音,名字不是这样写的),留了电话才肯走。

我继续一个人的旅程,决定开始就拿着LP问路问景,免得到时候反复走啊走,我就是能走也不能整天在城市里面徒步阿。

帕坦的杜巴广场更像是一场建筑的盛宴,相比另外两个,这里的更加密集更加多样化也更加完整和精美。一个神庙挨着一个神庙,每一个神庙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故事。

阳光这个时候很好,神庙下都有游人或者当地人坐着休息聊天,小孩子们跑来跑去,也有很多人直接来向游客要东西,当然到有很多,会很客气地先跟你攀谈,然后说可以带你走走。我都是直接拒绝的,说只是想一个人随便看看。

按照LP的注释,终于在这个地方分辨清楚了杜巴广场上的建筑,而一出广场,又是一头雾水了。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上面说在西边的建筑我经常在东边找到。肯定是我的方向感出了严重问题,总不能说人家LP标注不清吧?

我决定放弃上面说的帕坦徒步路线,不再为了一座我看不懂的庙找上一个小时。跑到广场上十分明显的一家饭馆吃饭去!这家环境很好,坐在二楼露天的位置,可以看到整个广场。尼泊尔餐馆吃饭等半个小时上菜就算快的了,有一次等一杯热水我就等了十分钟之久。反正这个时候脚也走酸了,正好休息、晒太阳、吹风!

广场上有风筝脱线了引来一阵呼叫,上来一群老外叽叽喳喳没完没了,阳光有时候洒过来有时候又不见了,风也时而舒服时而太凉,坐等午餐的时候我茫然地盯着广场,脑中没有任何思绪。一个人的孤单在这里似乎并不明显,孤单只是缘于内心而已。而事实上,我的旅程从徒步结束才算真正进入,因为我才刚刚融入人群,融入这个国家,爱上这里纯朴善良的人。

我最早的旅行从少不更事时开始,那时候的喜欢更加纯粹。看山看水看没有看过的一切都觉得新奇和开心,觉得是一种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念头由此而生,因为看过了才对书本上的描述有真切的体会;后来的喜欢变成了惯性,有的路线的行走只是因为那里有名气、那里没去过,看过了也就看过了;再后来就听人说喜欢旅行的人都在逃避,不置可否,也没有分析过。时间长了就觉得有些道理,因为在旅行的时候会非常开心,不用想学习、工作或者是生活。但是无论如何,风景之外,去看LOCAL PEOPLE的精神安置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我感叹过五台山黛螺顶路上一位将近70岁的老人用每天翻两座山出来卖瓜子和山上打柴的钱养大三个儿子娶妻安家的知足;也感动于川西的藏族汉子在山上只是吃着烤土豆就赞叹现在生活好的感恩。而尼泊尔这个国家的人民,虽然贫困,却乐知天命;虽然每天面对着不同的游人,却依然保持着热情、善良,善意地对待着我们这些打扰他们生活的人。

尼泊尔人的善意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这一点我体会很深。

午饭后我开始向外游走,只打算看一下LP上说的一座有名的寺庙就回去的,路上却有5、6个小孩子从一个很小的门洞跑出来冲我大叫“里面有999座佛像的寺庙啊!”,诧异地问跟在他们身后的老外,老外说是的。我曲折地走进去,一下子就惊呆了:这座千佛寺在一个很小的院子里,就像是我们中国南方农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的天井,一座高高的刻了很多佛像的塔式建筑直冲天际,周围是正常的住户和一个个出售佛像的小橱窗。那种感觉不是漂亮或者是惊艳可以形容。如果不是碰到那几个孩子,我肯定直接放弃了这个景点,因为问路已经让我感到很疲惫。但这座寺庙却是我最喜欢觉得最值得一看的一个。

我终于找到LP上介绍的那座有名的寺庙的时候,已经将近黄昏了。5、6个孩子在里面嬉戏,看到我进来都好奇地看,然后一个小姑娘就怯生生地要求拍照。相机举起来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跑到镜头里面来,照了两张,外面的又跑进来好几个。他们面对镜头认真地睁大眼睛,然后看着自己的照片开心地笑。我也跟着开心起来,感动着小孩子的天真和满足。

为什么会喜欢很多人不喜欢的帕坦呢?可能是因为我在这里碰到了在别处没有碰到的更多的可爱的人的缘故吧?也可能是因为在不经意间看到了所有LP上提到的景点。就在出城的路上,我又看到了另外两个很漂亮的彩雕的寺庙。

加德满都的帕坦广场在我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去时的湿漉漉,至于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远远盖过了后两次我也想不明白,难道是因为KUMARI?

9月25日那天本来应该飞卢卡拉,但是天气不好航班取消。在机场等到将近一点后无奈返回,听说那一天是新的KUMARI产生的日子就跑到杜巴广场去了。加德满都阴雨绵绵,及到活动快开始的时候竟然已经下得很大了,不打伞衣服很快就会湿掉。

我在广场上先是游荡,看着我之前没有想象过的建筑群庙,感叹着它们的精致和与当地人生活的密切;而后便站在人群中等待着我并不明白的仪式:举着蜡烛游行的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走的人;带着面具跳舞的跳得很欢畅人;带着鲜花的男人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总理出来了还有各国大使或者是领事;花车过去一辆为什么还有两辆?身后的舞台上在演着什么样的戏目?欢呼声和起哄声各自代表着什么?九层台阶的神庙上服饰色彩斑斓的人群与神庙相得益彰;KUMARI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受得了这样折腾吗?……看着,疑惑着;淋着雨,腿也痛着;好奇地问着当地人,嘈杂的声音考验着耳力和听力。

至今那一个下午的画面挥之不去,以至于后来去了两次,晒过太阳、发过呆、写过日记、重新拍过照片、进过KUMARI神庙又看到了她等等,都没有第一次来得深刻。

从杜巴广场回Thamel区的路很有意思,要穿过很大一片市场。当地人在这里买卖东西,从青菜水果香料到廉价服装应有尽有。好几座神庙也就隐藏在其中,有的就在菜摊摊主地倚靠之下。我无意中发现的是LP上介绍有一座欧洲女人雕像的那个,鸽子多得让人恐怖。但是听说买了谷物喂鸽子可以改善姻缘的,所以也去喂了。

最后一次去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时候阳光最好,两个小女孩来跟我攀谈了很久,后来便要糖什么东西。我有些反感,又什么都没有,便把早餐中的煮鸡蛋给了她们。这下不得了,后来来了几拨小孩子要鸡蛋。不由地想谴责以前的旅游者了,为什么不采取其他的方式而要这样让小孩子觉得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东西继而来乞讨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