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记3(下)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带着这份兴奋和感动,去哲蚌寺寻找藏传佛教鼎盛的印记。

被冠以“米聚”之名的(哲蚌的藏语,意即繁荣)哲蚌寺确实规模宏大,错落的僧舍佛堂占据了大半个山坡,为黄教六大寺庙之首。从极其朴素的山门进入,午后时分微雨中的巷道有些空寂,废弃的白色僧舍窗口,不知名的绿色藤蔓恣意伸展。在著名的甘丹颇章宫,

场院里满地杂物,大经堂殿门深闭,我没有见到宗喀巴大师留下的白海螺。当年的万名僧众都已经超脱尘世轮回了吗?

密宗大殿,紧扣的门锁再把我们拦住。所幸殿侧的厨房内竟端坐着守殿喇嘛,赶紧上前套近乎,不但征得了他的同意让我们给他拍照,还拿起钥匙开门让我们参观!

密宗大殿内稀疏地点着几盏酥油灯,适应了一小会儿,才能看见墙上的壁画。还是顺时针走,密宗金刚护法的故事刚读完,一整面墙的欢喜佛跳入我的视线:色彩、造型都是我在别处所未见的,艺术和宗教相融,生动与神秘交织,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凝在那里,不能呼吸。

与之相对的大殿另一端,玻璃罩下一幅未完成的彩色坛城沙画静静地散发柔和的光芒。守殿喇嘛告诉我们,这样一幅沙画得由10个僧人耗时15天完成,整个制做过程不使用任何工具,只是凭借集于指尖的虔诚佛心,一点一滴倾注而成。眼前的坛城,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细腻,一公分见方的佛像五官清晰,很难想象如此精细美妙的艺术品出自喇嘛们粗糙的大手。沙画一旦完成,便即销毁,今日精美的图像将在瞬间回归尘土。

空与色本是一体。

念佛经容易,求得实证却是诸多信徒终其一生也不能及的境界,所以喇嘛们保留了辩经的传统,每天下午以一对一的问答方式交流学佛心得,期望更快地提升智慧。

辩经的时间到了,沉寂的寺庙因喇嘛们三三两两穿行的红色身影渐渐生动起来。铺满鹅卵石的绿荫小院,辩者两人一组,或依树或靠墙,问者击掌为示,答者热烈回应,林间顿时人声鼎沸。对智慧真相的追求如此热烈诚挚,难怪佛陀会格外眷顾这片净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