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无梁殿有感
铁军zs89 感于南京灵谷寺
据我所知,我国近代有两座著名的战争纪念塔,一南一北,同在江苏。两座塔均建在山之南,麓之阴,即所谓南有紫金山,北有凤凰山。南京紫金山南麓,有一座国民党修建的“国民革命阵亡将士纪念塔”。 该塔座落在著名的灵谷寺后侧,前有一明朝古址谓之“无梁殿”。殿前为红山门,上有当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仁手书,石门前为“大仁大义”,石门后为“救国救民”。殿内有110块青石板,共镌有32,000余名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其间按军衔混列,从一等兵到少将不等。无独有偶,苏北重镇,徐州凤凰山北麓,也有一座有共产党修建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上有共产党元帅刘伯承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下环廊之中,一字排开40余块青石板,每板800名,共镌有32,000余名在淮海战争役中牺牲的烈士,其间按军职排列,由战士到师长不等。两座烈士塔下均为青石铺路,苍松夹道,石虎狰狞,肃穆庄严。此时我犹记得大约在二十年前,我父亲曾来到南京专门到灵谷寺凭吊这些在三十年代北伐战争中战死的国民党军队烈士们,要知道父亲当年也是“百万雄狮过大江”中的一员,曾在陈毅元帅麾下与国民党军队撕杀过多年。记得父亲从南京返回后,正遇我从部队探亲回家,故他兴致勃勃地向讲了许多当年攻进南京总统府和驻军灵谷寺的秩事,而当时自己也是一位现役共军,少年热血,主义坚定,故还曾为这位时任某大厅局军管主任的老大人凭吊国民党军烈士的这一举动在背后嘀咕了好一阵。不可否认,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下的环廊青石碑一样,“无梁殿”中的青石碑中也有不少青春倜傥,雄姿英发的国民军北伐英雄。此时此刻,我脑海中仿佛交替浮现出一幕幕画面:山川田野之间,正行进着一排排列队的士兵们,一边是打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军旗,另一边是打着镰刀斧头的军旗,而无论是哪一边,灰色的军装军帽下都同是一张张被太阳晒成了黑红色的脸。其实,我想无论是共军,还是国军,基本的组成都是中国的农家子弟,他们大都是因为饥饿而并非因为真理扛上了步枪,至于他们选择的是“三民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这对于这些七十年前的农家少年而言,可能倒没什么特别的含意。生于战乱,死于主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许是一场人间的悲剧。我不禁想起早年在中国流传甚广的一幅挽联:革命成功,富贵英雄,岂思烈士;山河变色,艰难后世,愧对先生。当年国民党的先驱们,孙文、廖仲凯、邓演达、黄兴……,还有追随他们而去的千千万万个国民党北伐军人,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国民党江山,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息,反而让蒋介石乘机爬上了树摘了中国这枚大桃子。可他一转身又将中国推入了十年内战的血海之中。屈指数来,蒋家王朝也不过区区二十年就倒了台。曾几何时,共产党毛泽东带领了一群泥腿子,不但消灭了国民党八百万正规军,还将老蒋赶下了海,穷途末路,只落了个“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惨淡下场。而令人百感交集的是,当历史书翻到了公元2000年,那些偏安一隅,残存在台湾的国民党人还居然让小小的民进党砸了自己百年老店的牌子……。无独有偶,也许国民党就是共产党的镜子,早期遇难的国民党员可称为义士,如孙文、廖仲凯、黄兴,后期死去的也可谓为枭雄,如蒋介石、汪精为、胡汉民。而未期的蒋家后代,以及连战、宋楚渝之流,却只能算作政冶上的败家子,最后竟连一间祖传的铺面都看不住。推而较之,共产党的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早年牺牲的也都是一些少年英雄,热血精英,如肖楚女、方志敏、黄公略之流,留下的也都是智慧通达之士,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之辈,再往后就只剩下碌碌无为之徒了,如华国锋、李鹏、江泽民,成天像鸵鸟一样钻进砂窩子里……,任美国佬的导弹将我驻南使馆夷为废墟,任美国军机将我空军战机撞毁,任小日本军舰横行将香港保钓志士横尸钓鱼岛海面,任南海诸小国在南沙群岛海面肆意炮击中国渔船,任台湾民进党陈水扁之流正一步步将祖国的宝岛从中华民族怀抱里偷离出去……。“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我多么盼望我们中国能再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伟人,多么盼望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再有这么一位伟大的统帅,挥军直下,跨海南征,大军磅礴,泰山压顶,还我宝岛台湾、钓鱼岛,还我美丽西沙海疆!俱往矣,紫金山下,无梁殿里,万千思绪,涌上心头,竟一时而不能自主,忆旧抚今,逐作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