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火车站广场的西侧,有直达曲阜的长途汽车,每半小时一班。票价19元一个人。我们坐的是中午1:40的那班,大约一个半小时到曲阜。从曲阜长途站到我预定的曲阜国际青年旅舍,坐人力三轮车,每辆车三元。
曲阜城很小,从南城门走到北城门,也就十几分钟。正像网友介绍的,曲阜的公交车非常少。少到我在曲阜停留了24小时,一辆也没见到过。倒是人力车和出租车挺多的(你也不必担心人力车的车夫会过于辛苦,他们的车上都装了马达,速度还是蛮快的,尤其是六十来岁、精瘦的老头儿,骑起来更是火爆,那动作实在是敏捷,让坐车的提心吊胆的。尤其是第二天去孔林的路上,一看就绝对是一个火爆的“老头”,我们被颠得七扭八歪的,以致于张爸爸开玩笑说,“这下(指颠起来老高的一下)得扣五毛(指的是从我们应付的车费中扣掉))”。
把行李放到旅舍,看看时间尚早,便出来闲逛,没想到两辆人力车,一直执着地跟着我们,非要给我们当导游,把小城介绍一遍,收费也是相当低廉,一人一元。我们从曲阜美术馆参观出来,他们居然还在门口等我们。弄得我们实在过意不去,只好坐上他们的车,围着小城转一圈。
下图这4个朱红色的大字“万仞宫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说的是孔老夫子学问的博大精深。第二天的三孔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今天先热身一下。谁叫曲阜人力车夫那么热情呢!
据说阙里以前是孔子居住的地方,他曾经在这里居住了三十多年,现在这里是一条商业街。虽然刚五点来钟,但街上已经没有游人了。都是骑车上下班从这里路过的当地人。店主人们也都准备关门闭户了,少数几个也在懒散地聊着天。因为曲阜很小,一般游客在这里只会停留几个小时,像我们这样时间这么充裕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商业街到下午晚些时候,也就没什么生意了。
这就是戴念慈老先生设计的著名的阙里宾舍,是曲阜的四星级宾馆。网上的预定价格还要到440元。阙里宾舍,名字好雅致啊!和周围的建筑浑然一体。
热身参观完毕,我们去旅舍推荐我们的餐厅“独一家烤鱼”。在鼓楼城门正对面的那条街上。人力车夫送我们来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那个餐厅门口明明有一条大路,但他们偏偏给我们放到一条泥泞的小路上,那里有个什么博物馆,很小、很破的样子。让我们进去参观,标价是门票20元,我们当然是不会进的,此行主要就是参观三孔,其它的庙我们都不拜。看我们无心进去,门口的检票员说,给你们4个人20元。原来,车夫是想顺便挣点回扣。
初进这家餐厅,实在是觉得档次不够。但菜上来以后,才发现味道还是蛮过得去的,尤其是那条烤鲶鱼,实在令人回味啊!大约2斤重的一条烤鲶鱼,才卖15元。香!
这是当地的三孔啤酒,也是燕京啤酒厂生产的,只有8度,却有燕京11度的清纯之感。(这是张爸爸的评语,我是滴酒不沾的。)
一大桌美餐啊,比中午在泰安的“泰山一家人”好吃,一共才53元。这里的松仁玉米,才卖10元。真是便宜啊!
这就是我们入住的曲阜国际青年旅舍。不但宾馆的服务好,设施也不错,价格也可以接受,标间一晚120元。(那里的服务人员真是很不错。特别热心,为了帮我们买到日照的车票,打了很多电话。替他们好好宣传一下。)我那年在大理古城的时候,就看到过这家旅舍,专门是国际背包客的旅舍,那时就对他们的印象很好。
儿子只会下围棋,第一次下五子棋,还在摸索阶段。
看,小姑娘聚精会神地在网上玩flash小游戏呢!
我儿子确实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瞧瞧,舒服得不行!
这是旅舍的休闲吧。也有两台电脑可以上网,两个来自以色列的朋友正在MSN上聊得欢呢!
晚上,孩子们上网玩游戏,我把爬泰山的一大堆脏衣服全洗了。旅舍提供了洗衣机,可以免费使用。
从晚上七点左右,曲阜就一直在下雨。而且,商店也都关门闭户的,自然是哪里也去不成,所以,洗衣服是最好的选择。第二天,艳阳高照,嘿嘿,真是惬意啊!把我头一天洗的衣服,充分沐浴了阳光!
早晨,八点多,办好了退房手续(旅舍还提供了免费寄存行李,当然,这项服务一般的宾馆都会有),我们步行到五马祠街去吃早餐。
我专门挑了平常吃不到的东西,看到下面的图了吗?那是炸知了(就是知了在蜕变之前,全身都是肉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敢吃。我觉得味道没有小时候吃到的那么香,不过,还是吃了两个。
看到当地人都喝一种面糊糊似的汤,也要了一碗,原来叫麻汤,前面几口觉得味道实在是……,后面觉得有些像老北京的豆汁,这时才吃出点味道了。
另外,网友推荐的孔府甏肉,也尝了,一块卖到5元。唉,还是不尝也罢,比我做的红烧肉味道差太多,实在没吃头。
看,曲阜在街上巡逻的警察,坐着电瓶车出行,真是很环保!也挺有意思的,成为曲阜街头的一大景观呢!
离开五马祠,我们步行走阙里,到孔庙前的售票大厅。我又把自己的教师证、研究生证都掏出来,看看哪一个都帮我半价。这次还不错,我的研究生证终于起作用了。更让我高兴的是,一米四以下儿童免票。太好了,两位小同学可以免费参观了。泰山可没有这种待遇。
孔庙门前的“金声玉振”坊成了我们同古人神交的第一站,与我们对话的是明代的书法家——胡缵宗。“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寓意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因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击磬告终。“金声”是指钟的声音;“玉振”是磬的声音。胡缵宗笔下的“玉”字的点不在右下,而是在正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敲击玉磬时,敲在正中间的时候声音最动听,而这也正好切合孔子思想精髓的中庸之道。
接下来是“棂星门”,“棂星”也就是我们大家说的“文曲星”(是天上的星星,可不是快译通啊,呵呵)。据说棂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是主管中考、高考成败的,古人管这叫“得仕之庆”。所以,人们祭天先要祭棂星。而神话中的孔子就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到人间施行教化的。所以进孔子家的门就是进了棂星门。而这里这个“棂”字就出了问题,本来繁体的“棂”字应当写作“欞”而在这里的“欞”字少了一半,把右下面的“巫”字给丢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错别字吗?是啊,如果是我写的就是错别字了,可这是乾隆他老人家写的,当然不能是错别字了。看看人家皇上的解释,孔子的儒学是正大光明的道,是不相信任何鬼神巫术的,所以就算有“巫”到了孔圣的门前也会被吓跑了。所以棂字少了个“巫”不是错别字而是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原来如彼。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地方上的官员们当然也要随风而动,因此清代中后期的夫子庙里的棂字大多都没了“巫”。
继续穿过太和元气坊,到了“至圣庙坊”。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故有至圣庙,而这“至圣庙”是用梅花篆字写成,其中的“至”字是倒写的,这代表圣人思想至高无上、高远无界。
这就是曲阜说的碧犀了,在泰山就是龟蚨。一个是龙王的第六个儿子,一个是大儿子。可是,我看它们长得一模一样。不知道哪个说得对。
这张照片不是我照的,自己好像把这个景点漏掉了,只得借用他人的来补偿一下:
这是一棵挺拔苍劲的桧(桂)树,就是传说——保曲阜一方兴盛的“先师手植桧”。据说这棵桧树是孔子亲手植下的,曾经几度枯荣而不朽,后终为雷所击倒,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孔子所植的桧树原址上生发出来的,所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关西的才子杨光训,题写了“先师手植桧”五个大字。字中的“植”字多了一竖,暗示“先师所植之数”。这才延续了“此树兴,则孔家兴,此树衰,则孔家衰”的孔家香火。
这张图片是导游最喜欢介绍的“勾心斗角”。其实,人文的东西,我有时觉得实在是很牵强。
大成殿是不许普通游客随便进入的,但隔了栏杆仍掩不住殿内的金壁辉煌,细数下来,其中大型神龛就有9座,居中而座的当然就是孔子。这里的孔子和我们平时印象中的孔子“布衣”长者的形象差别很大,只见他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俨然一副君王形象,和岱庙中的东岳大帝如出一辙,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至圣先师。在导游MM的介绍下,我们又认识了,孔子身边的“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圣”孟轲,以及众多圣者贤人。
鲁壁藏书是经典的故事,这里的“壁”字又是异写的,原来壁没有封口,代表墙里面有书。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期间,孔家第九代传人孔鲋为了避免先人著作被毁,将孔子及弟子的著述翻译成蝌蚪文,砌在夹壁墙中,终于让这批著作逃过了一劫。到了西汉年间,鲁壁藏书的秘密才被孔家的后人发现,孔安国将蝌蚪文重新译回古文,使儒家思想在汉代得以发扬光大,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好局面。如今壁中藏书早已被取走,只留下睿智传说源远流长。
出了孔庙的后门,对面的就是孔府的正门。只见孔府座北朝南,三启六扇镶红边的黑漆大门,迎面是粉白照壁,门前是上马石,两旁蹲着一对精雕石狮子,门板上镶嵌着椒图铺首,还贴了朱仙镇版的神荼、郁垒与秦琼、尉迟公两代门神,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藏书那个孔鲫的弟弟)为“奉祀君”,专门负责看守孔子的陵墓和奉祀孔子。汉元帝初年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北周静帝又封孔子三十一代孔长孙为“邹国公”。到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达到顶点。这一封号自宋至民国初年(1935年)延用长达880多年。“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相当于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上升为一品文官,清代不仅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行走这样的殊荣,要知道这是只有大将军凯旋才能赢得崇高礼遇。(到了清朝末代,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时,慈禧特许他在紫禁城骑马、赏戴双眼花翎、赏穿月素貂褂。)传说乾隆皇帝八次来曲阜,还将皇后生的固伦公主嫁到孔府当了衍圣公夫人。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同时又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清代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孔府。
出了孔府的后门,不远处,有一个像报刊亭那样的小亭子,不小心几乎都错过了,原来那里可盖当天的邮戳(免费的)。我狠狠地在我们的联票上盖了三个(实在是因为前两个盖得都不清楚),工作人员都不耐烦了,一个劲儿地催我们快点。
“万古长春”坊是孔林神道必经之地。我们坐的人力三轮,就不能再往里走了。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卒于鲁,享年七十三岁。死后,葬于城北泗上。”在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顾称之为林。
孔林,亦称宣圣林、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总面积是曲阜城的两倍有余,周围垣墙连绵十数里。要知道东周时期的中国人已经相当有环保意思了,在孔子死后,众弟子纷纷植树祭师,开文明祭祀的先河。两千多年传承下来,如今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其中名木古树4万余株,更有近万株已被国家列为一、二级保护的“活文物”。林中的柏、桧、榆、槐等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四季苍翠。还有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依时争荣。
孔林“风水”自然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竭力保护着。当年秦始皇挖河以破孔家地脉,不想却引来,“圣人门前水倒流”的故事。到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本来津浦铁路是计划经过曲阜的,但因为铁道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这一影响持续至今,所以如果想坐火车到曲阜,大多在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来曲阜。(我们从曲阜到日照乘长途汽车,还真是有些麻烦呢!)
进得孔林,准备乘电瓶车,所以,在大队人马后面排着呢!孔林3804亩,电瓶车坐一圈是7.5公里,所以,去的时候坐一圈还是值得的,单程10元,往返是20。回程的时候就只有几步路了,也收10元,所以,回程时走路最好,还能欣赏沿途风景。嘿嘿!
对了,忘记介绍我儿子在阙里商业街,花了在泰山一半的价格,也买了一个葫芦丝。
这是我们坐的电瓶车,孩子们特意选了一辆黄色的坐,他们大概觉得黄色更醒目,更安全。我儿子就要求我给他买的雨衣一定要黄色的,说学校教育他们这样安全。
地上的半截枯树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原来“子贡手植楷(街)”是也。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相传孔子去世时,子贡在外地经商未能及时赶回来。后来,当子贡回到先师墓前时,他手执哭丧棒流泪不止,哭丧棒居然在泪水滋润下生根发芽,若干年后成为一棵大树。可惜这传说中的名树在前朝被雷劈毁,只剩下这半截木头疙瘩供后人瞻仰。引起我注意的是“子贡手植楷(街)”的“植”字缺了一横,原来这表示孔子出殡的时候子贡没能参加,代表弟子独其缺一人。而更神奇的是这块石碑,还是块赫赫有名的“流泪碑”呢。这是怎么回事?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廿七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日子,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正午;在石碑的表面,总是湿漉漉地挂满了一串串水球,酷似一个极度伤心的人正在流泪,难道真的是子贡至今还在思念着老师吗?
“携子抱孙”的“马鬣封”孔子墓了。“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因为看上去像马鬣(马颈上的一排毛)顾而得名。“携子抱孙”说的是,他儿子孔鲤的墓在孔子的东边,而南边则是其孙著《中庸》的孔伋的墓。夫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为什么要建这样一道墙?原来这里还个“孔尚任巧解康熙难”的典故呢。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我们看到的矮墙了。
这位徒步的小伙子,是从广州走过来的,走到这里,已经用了四个月了。他准备在8月8日之前赶到北京。我刚才在到孔林的人力车上时,就看到他在路上狂走。这时,我们坐完电瓶车,又看到他已经赶在我们前面出去了。牛!
更多内容,请参见我的博客:http://vickyxing.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