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彼得堡
7月3日早晨5点30分到达了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1703年所建的城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有北方威尼斯之称。 圣彼得堡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也是上海的友好城市,在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时,上海市政府赠送的礼物是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着九龙壁和小桥流水的开放式街心庭园——友谊园。
早餐后来到了涅瓦河左岸的伊萨克广场,尼古拉一世骑马铜像耸立在广场中央,马匹双蹄着地,支撑着整座雕像的重量,设计非常巧妙。位于广场北侧的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是一座巨大镀金圆顶的大教堂,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是世界第三高的圆拱型建筑物。教堂高102米、长112米、宽100米,可同时容纳1.2万人。教堂于1818年开工,1858年完工,历时40年,用工44万人,装饰用金约410公斤,总造价2300万卢布。建筑物上方装饰着神话故事中的寓言人物雕像,代表着信念,睿智,力量,平等。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重120吨。教堂的大圆顶周围放置了24根细石柱,每根石柱高13米,重67吨。整个建筑蔚为壮观。
离开了伊萨克广场,在洗衣服河的蓝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去了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彼得大帝的纪念碑,这就是著名的青铜骑士雕像。铜像高5米,重20吨,安置在一块重达1600吨的天然巨石上。头戴桂冠的彼得大帝骑在腾越的骏马上,神情坚定,所向无敌。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象征着打败了敌人。这是世界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普希金在自己的一篇叙事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从此以后,“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
涅瓦河和两条支流的汇合处,瓦西里岛东部的岬角被称为长滩,是个繁荣的贸易港口,在这里兴建了一座证券交易所。交易所前的广场两侧耸立着两根装饰着船头形雕塑的圆柱,柱高32米,是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称为拉斯特莱里柱。在灯塔的花岗石基座上,共摆放着四座白色大理石的男女神雕像,象征着俄罗斯四大主要河流: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第聂伯河及涅瓦河。在重大节日里,灯塔会点燃。
上午近10点半时,我们来到了冬宫广场,冬宫广场是圣彼得堡最大的广场, 气魄之宏,规模之大令人赞叹。它的全部建筑非常和谐,所有建筑物都是在不同时代由不同建筑师用不同风格建造的。广场北面的冬宫原为沙皇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广场西面是海军总部大厦,这是古典主义的建筑代表,它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一根高达72米的镀金长针直插蓝天,安置在大厦中央塔楼的屋顶上。 广场南面的总司令部是欧洲最长的建筑,总长度超过1.5公里,楼内坐落着众多国家机构。广场中央耸立着亚历山大纪念柱,这是为了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12年击败拿破仑而修建的凯旋柱。柱高47.5米,直径4米,重600吨,用整块花岗石建成,它的顶尖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这是战胜敌人的象征。
参观冬宫的人很多,宫门口排着长长的队。我边排队边浏览着四周。冬宫面向涅瓦河,是一座绿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面向冬宫广场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放眼望去,绿色的墙面,白色的圆柱、金色的窗饰和浮雕、屋顶上的雕像和花瓶,庭院里的花草,绿树和喷泉,给了人无比的美的感受。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而壮观。整座建筑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逾4.6万平方米。宫内共有1057个房间,117道楼梯,1886座门,1945扇窗户,飞檐总长近2公里。是18世纪中叶俄国最伟大的巴洛克式建筑。
被称为艾尔米塔什国立美术馆的冬宫,和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品闻名世界。
排了近一小时的队,我们终于进入了冬宫,满眼的豪华、富丽、精美使人叹为观止。宫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璜,以各种质地的雕塑、壁画、绣帷装饰,以紫檀、乌木、阿马兰特木等贵重木材铺设,色彩缤纷,气派堂皇。冬宫内珍玩收藏极其丰富且价值连城,在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件,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约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7个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因而有世界最长艺廊之称。曾有人统计,游人如果对冬宫里的每件藏品都看上一分钟,则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欣赏完整个冬宫。我们跟着导游匆匆地浏览着各个厅室和展馆,短短的两个小时甚至不能算走马观花,只能说明我们来过了,把我们的足迹留在过这伟大的宫殿之中了。
午餐后来到了位于圣彼得堡市东北部,涅瓦河转弯处的斯莫尔尼修道院,这是一组漂亮的蓝白色建筑群,始建于1748年。华美优雅高贵的修道院大教堂位于由修女住所、食堂、图书馆、修道院住持的卧室、四角四个小教堂的十字形中。修道院整组建筑精美之极,被称为俄罗斯巴洛克风格建筑中最完美的作品。
沿着修道院的蓝白色粉墙向前走就看到了斯莫尔尼宫。斯莫尔尼宫是一座近土黄色的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楼前竖立着一座列宁雕像。它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斯莫尔尼宫正面长22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正门建有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和其右侧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斯莫尔尼宫是俄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迹,现在是圣彼得堡市某机关。由于不对外开放,游人不能进入,经导游争取,只允许我们两人一组轮换着进去拍照留念。宫前的林荫大道两侧的绿地里有两座石碑,分别置放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头像,使人感受到了久违的马列主义气氛。
离开斯莫尔尼宫后来到了战神广场。战神广场是圣彼得堡最古老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的规模是逐渐形成的,最初这里是游乐场,后来成为皇家草地,再以后成了阅兵和军队操练的场所,因此而被称为战神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俄罗斯著名的苏沃洛夫统帅的塑像,由于是根据战神马尔斯的形象建造的,因此又称马尔索洛校场。广场一侧是巴普洛夫斯基兵营,兵营大楼宽数百米,雄伟壮观。广场中心是革命英雄纪念碑,广场上悼念为保卫家园而牺牲的百万殉国者的长明火从1917年起,一直燃烧至今,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是圣彼得堡精神的象征,也是俄罗斯民族的象征。莫斯科亚力山大花园中的无名烈士墓的“长明火”的火种也取自这里。以纪念碑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延伸出数条林荫道,林荫道之间是点缀着灌木丛的草坪。整个广场处于椴木林和草坪的怀抱之中。在导游的建议下,我们或躺或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摆着姿势拍了不少照片。
晚上入住于圣彼得堡的“同路人”旅馆。旅馆虽然正在装修中,但还是很整洁。圣彼得堡地处北纬60度,是世界上少数一些具有白夜的城市,每年的6至8月间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其时恰逢白昼节,日照超过20个小时,落日余辉久久映照天际,在短暂的黄昏之后,又开始出现晨曦朝霞,刚落下的红日再次冉冉升起,这就是每年仲夏圣彼得堡的“白夜”奇观。洗浴后已经很晚了,窗外的天空依然明亮,我拉上了厚厚的窗帘才迷迷糊糊的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