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凑巧,今天清晨赶到衡山,正下小雨。九点钟停了,犹豫再三,还是冒险上去吧。结果过了半山亭,未至南天门便大雾弥漫,在南天门道观里已索然无味,原路返回。
五岳之南岳衡山,是寿山,当地旅游局打寿字牌。山中庙宇多为唐代建设,儒释道混合。衡山还有国民党当年建的抗日阵亡将领纪念馆——忠烈祠,规模不小,许多国民党名将留辞,包括蒋介石。
由于大雾,看不见远景,只能把玩石刻。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深刻:白云留不住,绿水去无心。想到深处,令人唏嘘。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好家伙!
但愿明天放晴,让我好好看看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好好领略惟有南岳独如飞。
次日再登衡山。自南天门到祝融峰又是大雾,一路鸟鸣山幽,好不惬意!在衡山最高处,四下都是雾,反倒觉得衡山入云我为峰。人间好多事情都是这样我思故我在,就像心情好,风景就好,魔由心生,先解决了自己的心病,一切都会好起来。
抄小路到会仙桥,原来会仙桥是个非常美的地方,突兀的巨石,险峻的山路,还有那些美轮美奂的石刻,相比之下,这里灵巧中蕴含古朴,萧杀里鼓满生机,大字石刻——昔人曾此会飞仙,“隐瘦金秀丽之容,显宽博端庄之体”,想那古代文人骚客到了这个地方一定是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流连忘返。
又大段的山路去藏经阁,与其说藏经阁是景点,不如说藏经阁周围景观乃是衡山经典,树木茂盛,各种珍稀树种在叮咚作响的山泉溪水之侧,或参天或奇特,连理枝,摇钱树……多为三百年以上。
从藏经阁到到磨镜台,简直就是一次长征,路漫漫其修远,吾上下攀登,一会儿大雾弥漫,一会儿阳光灿烂,空气新鲜醉人,泉水凛冽甘甜,路上布满树叶,那是衡山专门为我铺的金地毯。磨镜台是佛教禅宗南宗祖源,传说是唐代和尚怀让和“江西马祖”道一和尚斗法之地,透出典型的中国文化。旅游景点,大都是导游讲故事,甚至瞎编乱造,所以我不听。但这次导游口齿伶俐,用手提喇叭讲解,你不得不听:在唐代,有一天,从四川来了个和尚,名叫马道一,结了个庵,专门打坐。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眼都不睁,甚至可以打坐几天,不吃不动,表现自己功底深。怀让却到处游,一天,他带一块青砖,来到马道一和尚的庵边,蹲到一块大岩石上磨了起来。开始,道一和尚收心打坐,全然不理。磨了一天,道一不理。磨了两天,道一还是不动声色。磨到第三天,道一眼睛睁开一下,看了一眼。磨到第七天,道一坐不住了,动了一下。这时,怀让觉得时机已到,他问:“师父坐禅,图个什么?”道一只答三个字 :“图坐佛。”又闭上眼睛,不做声了。怀让呢,也不再问话,又继续磨他的青砖。又是一天、二天、三天 一天天磨下去。磨到七七四十九天,道一再也坐不住了说青砖岂能磨成镜?怀让说坐禅好比磨砖,功夫虽深,终不能成镜台。道一顿悟,皈依南宗。导游瞎编的故事,叫人感觉变通乃是真谛,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佛教传入中国很快就中国化了,禅宗即是。到了唐朝,禅宗又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主张打坐、念经、持戒的途径,达到成佛成礼貌;南宗则主张天下无佛,我心即佛,不打坐、不念经、不持戒,否定“我心”之外一切“外物”。南宗更中国化,讲变通不讲规则,讲顿悟不讲苦修。怀让是南禅七祖,他点化了道一,便是战胜了北宗。造反有理的鼻祖,呵呵。
登山又上下,绕道金刚舍利塔,赵朴初题的匾。最近的人造工程,没大意思,想登上去看看,和尚说,登塔须布施。问多少钱?答随缘。这可就不好办了,又是典型的中国方式,没规定,你看着办。无赖流氓光脚的高兴了,老子不给钱,不是随缘吗?和尚也肯定说不出什么,就是那些知识分子和“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的人觉得难办,多给吧,多少是多?再说也不情愿,少给吧,面子上肯定过不去。从金刚舍利塔向下走便是南台寺。这个南台寺可有来头唐朝以前200年南朝就有寺庙了,至宋代时,已成为南岳远近知名佛寺。禅宗弟子们先后创立了“曹洞”、“云门”、“法眼”三大宗派,影响遍及全国,在日本也有其法脉衍传,因此各地三大支派的佛门弟子,都奉南台寺为祖庭,并称之为天下法源。
出了山门有黄庭观,不说了。总之今天一路无游人,独自行走,心境自由,满目美景,气爽神飞。原先受网络影响对衡山不好的印象一扫而空。登临衡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