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天藏区环游 - 阿里南线(1)阿里南线路况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虽然相隔仅一年,师傅说与去年8月他进来的路况,和今年的阿里南线相比可算是天渊之别了。照这样的修路速度,估计过不了几年连小奥拓都能够跑阿里南线了,当然,前提是不进扎达, 因为进出扎达的两条路是整个南线中最难走的部分,而且路况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本来这一篇有许多路况的照片和录像,但因为这里只能贴五张照片,所以就不放上来了。要看的朋友请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43d3f0100b2el.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43d3f0100b2qm.html

拉萨—曲水—羊湖—浪卡子—江孜:

去年两次进来的时候都听说浪卡子一段在修路,很难走,今年终于修好了。从拉萨出来沿着318国道走约60公里,便来到了横跨雅鲁藏布江的曲水大桥,过桥往左手边走就是到贡嘎机场和山南的306省道,往右则是去江孜的307省道。到江孜的约200公里道路都是非常好走的柏油马路。从今年开始,羊湖要收费了,40块钱一个人,不论你是过路的还是特意去看羊湖的。

江孜—日喀则—拉孜—新定日:

全程都是柏油马路。去年到珠峰的时候,日喀则到新定日之间有段高海拔路段路面上布满大坑小坑,现在这一段已经修好,大家可以放心跑了。

我们那天其实想从江孜去多情措的(在往亚东的路上),往亚东的204省道也是路况非常好的柏油路。可惜,在出康马镇约8、9公里的边检站上,李同学因为边防证有问题不能过去,我们只得回头

新定日到珠峰的路况和去年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就不再重复了,大家可以看旧的珠峰游记(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43d3f01007mzj.html)。

定日—希夏邦马—萨嘎:

从老定日开始,柏油马路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沙石土路。不过除了灰大一点,还算好走。进入希夏邦马保护区要买门票,65块钱一个人,车子(连师傅)40块一辆。师傅说去年在希夏邦马草原上到处都是路,无数的车辙,你想沿着哪条开都行,反正最后都能走到目的地。今年所见,虽然草原上还是有不少车辙,但是希峰公路已经修理出了很明显的路基,路面做了平整,两边排水的坑也已经初步形成。所以除非某段路特别难走,我们基本就走在希峰公路上,不再去走那些野路了(想要试下越野滋味的朋友可以忽略这一点)。希峰公路上有几处过水路段,九月头的时候水都很浅,很容易就过去了。

过了佩枯措后就开始翻山了,路开始变窄,路况也差了很多。有几段陡坡很是难爬。师傅说去年走的时候是夜晚,夜里看不清楚也就过去了。这次白天经过,才发现路原来这么险。所以大家走这段路要小心一点,尤其是雨季的时候。到了一座名为孔唐拉姆山的山脚下时,要注意走靠右侧的路从山脚下通过而不是左转上山(左转往吉隆),师傅去年在这就几乎走错了。

萨嘎—仲巴—帕羊—霍尔:

从萨嘎开始,我们踏上了起点为叶城的219国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新藏公路了。这次自己只沿着219走到班公措了,总有一天,我会把余下的新藏线走完的。

南线路况的好转最明显的体现就在今天这一路上。师傅说去年从萨嘎到帕羊(约300公里),他跑了整整一天,并且是很早出发,很晚才到。一路全是大大小小的搓板,还过了好几次水,最深的那次都快没到引擎盖了。

但是今天,我们到帕羊时才两点多,于是就继续往前,一直跑到距离帕羊250公里的霍尔住下。师傅说,早知道路况这么好,我们应该再早一个小时出发,那今晚就可以赶去看岗仁波齐日落了。从早上八点出发,十个小时左右我们跑了550公里的路,路况之好,可见一斑。去年的那些过水路段,现在已经全部修好了桥,除了一处桥被超载的大卡车压坏了无法通行外,这天几乎没有需要过水的地方了。

路况虽然好,但在沙石路上还是得控制速度,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和我们一起走的汪老爷子的车,就在快到仲巴的一段沙石弯路上飞了出去,还好路边的坑不深,车子没有什么大碍,人却是吓得不轻。快到仲巴县城的时候,居然有一小段柏油马路,哈。

霍尔—巴噶—普兰—塔钦—门士:

霍尔到巴噶只有30公里不到,和前段是同样的路况。巴噶其实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村落,两排简陋的房子立在公路两边。

从巴噶到普兰并没有明显的路牌,我们在巴噶出来的山坡上绕了一大圈,颇花了一些时间才找到往普兰的道路。巴噶到普兰正在修路,大部分的柏油路面已经铺好了。但是因为有工程车辆在施工,我们的车子还是得不时绕下便道走一小段再绕回柏油路上。估计到了明年,这条公路就应该全线贯通了。快到普兰的时候有十多公里的土路。

从普兰出来到塔钦,我们并没有先回到巴噶再过去,而是直接在接近巴噶的地发就绕上了一条207省道。虽然是省道,但是其实也就是车走多了压出来的道路。不过因为是在相对平缓的山坡上,所以有没有路并不太重要,反正一直向着岗仁波齐的方向去就没有问题了。

快到塔钦的时候就重新回到了219国道的柏油马路上,但是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往塔钦的指示牌,岔路倒不少,还好师傅认得路,顺利地就找到了进塔钦的岔路。要是没有来过的话,走在219上要仔细往右手边看,看到岗仁波齐附近出现一处规模较大的乡镇,那就是塔钦了。进塔钦的路也在修,估计是配合景区建设,部分路段比这一天之前的路要稍微难走一点。

因为进塔钦要买200元/人的门票(不买门票也可以进去住,但不能往内外转山道上的任何一个寺庙近拍岗仁波齐),所以我们决定当晚从塔钦赶到门士。在路边拍完岗仁波齐日落,重新踏上往门士去的219时天已经黑了。塔钦到门士这段只有短短六七十公里,但因为在修路,车子必须经常绕下便道再绕回主路。这样的路要是白天开,绝对不是什么难开的路,但是到了没有路灯的晚上,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从主路上绕下便道好办,看到前面土堆挡着就顺指示箭头下去就好了,但是要在便道上找到上回主路的地方就很难了——入夜了四周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车灯也没法向侧面照。我们只好睁大双眼努力看着侧边那黑黑的依稀高出地面的路基,看到一个疑似上回主道的地方,师傅就得停车,下车走过去看,发现不是,上车继续开。这样的动作那晚重复了N多次,想想,这是在4500多米的高原,这么折腾得多费劲啊。当时也曾想过不回到公路上,直接就沿便道走算了,但是这么试了两次,一次是走到无路可走,只好退回来重新找绕上公路的地方,另一次更险,便道走着走着前面突然出现一个坡度在六七十度的陡坡,还好车子在离大坡还有二三十米的地方就停住了。有好几处地方,因为从便道绕上主路的土坡太陡,夜里又看不清楚,汪老爷子不敢开。师傅只好先把我们的车开上来,然后走回去再把老爷子的车开上来。看师傅开车那叫一个轻松啊,噌地一下就上来了。如是几次之后,老爷子一家把师傅封作了偶像,哈哈。这段白天里估计用一个多小时就能走完的路,我们那晚走了快三个小时,到门士时已经11点多了。大家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以后绝对不能走夜路了!

门士—巴尔兵站—扎达:

门士到巴尔兵站的五六十公里是柏油马路。在巴尔兵站直走的话,就是一直到狮泉河的柏油路了。

过兵站后有个左转的岔路口,我们在此踏上了往扎达的土路。这一段开始是在不停地爬坡,路很窄,路面并不平坦,还好天气非常好,因此尚算好走。路上有藏族人开的小茶馆,可以休息,我们在这吃到了好好吃的自酿酸奶和酥油茶,还有他们用来做午饭的面片。继续上山下山再上山下山,十一点多在某个山顶(在这里,当地人已经开始把垭口叫做大坂了,山口的经幡也明显少了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远远的那一大片灰黑色的土林,规模宏大,掩映在蓝天白云雪山之下。然而真正接近那片土林,却用了六七个小时,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看山跑死马呀。

后半段的路程则是一路向下(扎达县城海拔只有3700),土路一直在土林中穿行,据说这一带叫做“毛刺沟”又或者是“土林沟”。一路上几乎没有车,还好GPS还能找到我们正在走的路。这段下山的路比起早上翻山的路要难走很多很多,路面凹凸不平,土质松软,很颠。车子一过,后面扬起漫天尘土。很多地方几乎只容一辆车经过,有些路段是一面紧靠着土林,另一面是悬崖,有些路段则两边都是疏松的悬崖。弯道非常急,一个紧接一个,于是在GPS上经常见到道路显示成若干个“M”或“Z”字连在一起。 我们拐到一处稍微开阔的地方,停下车来等后面老爷子的车时,看到对面刚走过的路的下方悬崖山壁上似乎挂着个白色的小东西。师傅拿长焦镜头拉近一看,说“是辆北京吉普”,车中一阵沉默......

在土林沟中下到底,就已经可以看到象泉河对岸的扎达县城了。出沟的两边都有大桥,走左边那个桥,桥之前有个小水电站的。过桥后上一个大坡,县城就到了。

扎达—狮泉河:

从扎达到狮泉河,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原路返回巴尔兵站,然后全程柏油路到狮泉河,这是当地人所说的新路了;另一条则是从扎达县城穿“扎达沟”出去,然后走大草原,再进山沟沟,沟里出来后就回到往狮泉河的柏油路上,也就是当地人说的老路,途中要翻越两座5000多米的大坂。

本来我们是想着原路出去的,土路再难走好歹前一天都已近走过了,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路,而且到巴尔兵站后就一路都是柏油路了。但是那天开那段下坡路把汪老爷子吓坏了,死活都不愿意再走一次。但走新路,老爷子听到路上要翻两座这么高的大坂,心里又开始打鼓了。咱们的小杨同志只好拍胸脯说,“老爷子你不用担心,跟着我走就行了。”

于是乎,我们就上路了。开始是穿“扎达沟”,顾名思义就还是在土林里穿行。这哪是路啊,根本就是雨季河水冲刷出来的深沟!我们的车就沿着干旱的河床前进。怪不得当地人说雨季的时候扎达就成了一座孤城,两条进出的道路都无法通行。而我们正走的这条,每年雨季都会发大水,就在今年都还冲走过几辆4500。

好不容易出了沟踏上了大草原,车子终于可以放开来跑了。但是,我们却找不到路了。两部车上两台GPS都无法指示我们应该怎么走,望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师傅也犯了愁,到底应该顺着路直走,还是从岔路转进旁边的沟里呢?还好远远看见一大群羊,开到跟前果然有人。指手画脚比划了一通(言语不通,没办法),终于大致搞明了方向,得以继续前行。

接着就是开始翻山了,先是海拔5200米的小子大坂,然后是海拔5401米的老子大坂。5401米,这绝对是阿里全线甚至是这80天来我们所经过的最高的垭口了,想想新藏线上最高的界山大坂不过也就这么高(界山大坂虽然标着海拔6700米,但山口实际海拔也就在5400米左右),心里还是有点激动的(别问我当时有没有高原反应,这80天来自己一点反应都没有,嘿嘿)。其实进出扎达的路上所经过的大坂大多超过了5000米,只是山口上一律没有介绍山名还有海拔高度的牌子,只有小小的一个经幡堆告诉我们这些过客山口到了。

这些大坂上同样有无数岔路,找路又成了一个问题。还好,岔路大多都能殊途同归,走错的话,只是绕上一个大圈,或者走上了较难走的路。同样的岔路在大北线上更多,然而,在大北线上选错路的话,后果很严重!!这是后话了。

下了大坂,又是一直往下的盘山公路。进出扎达的这两条路,凡是翻山的地方就会有很多捷径,也就是在“之”字型弯的两个弯之间取一条直线,直接从一个弯上或下到另一个弯(如果不明白的话,看看下面的录像就清楚了)。现在回想起来,好象也就是在扎达才有这样的捷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样走,不用跟着那些大弯绕来绕去,可以节省不少路程。当然,前提是要对自己的车技有足够的信心。我们的车子很多时候就是这么冲下去的,而后面的老爷子就不敢做同样的事情了,老老实实地绕弯。结果我们冲到沟底后,等了快一个小时,老爷子的车才姗姗而来。

看GPS,219国道离我们所处的地方已经很近很近了,然而我们还是在沟里开了半天,过了几处水,才看到了远远如黑线般的柏油马路。当最终重返平整的柏油路上时,那种幸福的感觉真的无法形容,习惯了被颠起的屁股突然能安安稳稳地贴在座位上,差点都要不适应了。这天,我们一共跑了130公里的土路。跑完余下的80公里柏油路,翻过进狮泉河之前的最后一个大坂——海拔4785米的沙子大坂,我们终于来到了遥远的天边、阿里的首府——狮泉河。

这天,是中秋节!!

哦,对了,我们在出扎达的时候经过一个检查站,里面的武警告诉我们,再过些日子,进出扎达的两条路上都将要设景区收费站,届时再看扎达土林,就不再是象现在这样免费的了。

PS:

虽然冬季滇藏行的游记已经完成,但因为以图片为主,所以就不在携程这里贴了,有兴趣的朋友请到这儿看:http://blog.sina.com.cn/Pro98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